县域农村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16 10:36:56

县域农村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摘 要: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进行了明确要求,《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强调了教师教育技术方面的能力要求。对县域农村中学生物学科教师参加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后的能力现状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收集相关数据,通过了解生物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的特点与教师需求,提出了提高农村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县域农村;中学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与对策

在《绵阳市电化教育馆关于公布绵阳市“十二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2011年度课题立项的通知》的子课题《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效果研究》中,对全市生物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调查表法和访谈法,对全市76名中学生物学科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内容除基本情况、参培情况外,围绕对教育技术能力作用的认识、运用和需求三个维度展开。分析调查数据,反映出了县域农村中学生物学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

一、调查结果

(一)基本情况

1.性别、学历、年龄结构

被调查的76名教师中,男性有64人,占84.2%;女性有12人,占15.8%。工作年限在20年以上的有45人,占60%;工作年限在10-20年的有21人,占28%;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有9人,占12%。数据反映:男教师比例大,青年教师偏少。

2.学历结构

76名被调查教师,全部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其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有36人,占48%;具有本科学历的有40人,占52%。属于生物教育专业的为33人,占43.4%;非生物教育专业的为43人,占56.6%。虽然学历达标率100%,但一半以上是非生物教育专业教师。

(二)对教育技术作用的认识

1.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带来的变化

76名教师在“使用教育技术整合课堂教学,带来的最主要变化”一问中,选择“教学观念得到提升”的有18人,占23.7%;选择“实现了教学手段多样化”的有24人,占31.6%;选择“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的有7人,占9.2%;选择“提高了课堂效率”的有15人,占19.7%;选择“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有12人,占15.8%。

2.对自主研修教育技术的看法

76名教师中,选择“有必要,在设施、设备操作技能方面还需再提升和学习”的有40人,占52.6%;选择“有必要,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形式(方法)方面有待学习”的有32人,占42.1%;选择“不需要,我已全面理解和掌握教育技术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有4人,占5.3%。

(三)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1.多媒体设备操作能力

调查显示,在“你对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系统的操作是否熟练?”一问中,非常熟练或熟练的有40人,占52.7%;一般的有28人,占36.8%;不熟练的有8人,占10.5%。

2.使用网络资源能力

在“你获取教学资源的最主要途径”问卷中,选择从专业网站搜索的有34人,占45.3%,从教辅书籍获取的有22人,占29.3%;同事之间共享的有16人,占21.3%;通过光盘等电子资源获取的有3人,占4%。能根据教学需要熟练下载相应网络资源的有33人,占43.4%;一般的有36人,占47.4%;不能下载的有7人,占9.2%。

二、现状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中学生物学科教师队伍及教育技术能力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年龄偏大,青年较少

工作年限达到20年以上的教师占到中学生物教师总数的60%,而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仅占12%,中老年教师居多,年青教师不足。

(二)学历合格,对口率差

经过学历补偿教育,学科教师学历全部达到专科以上,达到教师法规定的合格学历,但生物专业对口从事生物教学的比例偏低,主要集中在初级中学。

(三)认识到位,自修不足

教育技术对课堂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变化认同度比较高。但在培训合格后,在实际运用自主研修,继续学习、提高的不到一半。

三、讨论与对策

受编制制约,多年来,增补大学毕业生人数少,是导致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和学科难以配套的根本原因。这一现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难以改变。通过对现有教师提高培训,用继续教育政策实现教育技术能力等专业知识的更新,促进现有教师一专多能,成为主要的选择。

面对教师自主研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引导,施加外力的影响,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一)投入硬件,解决教育技术能力后续提高的物质基础

问卷显示“学校设施设备太落后”的有27人,占35.5%;最希望学校加强的方面,选择“更新设施、设备”的有41人,占54.7%。表明,现代教学媒体在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还相对缺乏,还不能满足教师学习和进行学科教学的需要。《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第四部分指出: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设备投入力度,及时添置必备的硬件设施,更新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优质教学资源,满足教师培训和自主学习的需要。

(二)外部激励,调动教师自修、运用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

对于参加集中培训后,进一步进行教育技术的自主学习和运用,认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学校缺乏有效激励措施”的有17人,占22.4%;来自于“自主学习意愿不强”的有10人,占13.2%;合计35.6%。为此,学校教学管理中,对生物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提出明确的指标,都应检查落实,并与绩效挂钩,一定会激发起教师内部的动力。

(三)校本培训,建立教师自修、运用教育技术的行动指南

1.提供学习时间

在教育技术自主学习的时间安排上,76名教师中仅有19人认为应该“完全自由、自主学习”,占25.3%。多数教师认为需要提供学习的时间。教研组在每期的教研计划中,划定一定的时间,是完全可以满足这一需求的。

2.学校适时组织

选择“组织校内统一培训”的有12人,占16%;有35人认为应该“分学科统一学习内容”,占46.7%;有21人认为应该“自由选择学习和统一安排相结合”,占28%。认为应该“自由学习和统一安排相结合”,占54.7%。显然,分学科,由教研组将自主学习与统一安排相结合是最受教师欢迎的方式。同时,对于教育技术应用成果的展示,有32人认为“有必要,每年定期组织”,占42.1%;有37人认为“有必要,不定期组织”,占50%;有7人认为“无必要”,占7.9%。通过成果展示,既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也是极具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

3.必要的专业引领

虽然选择“加大示范课的引领”的仅有14人,占18.7%,但通过访谈和实际观察研究,当前校本研修、校本培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专家、专业的引领,长期处于低水平上循环往复,使广大教师“厌烦”,被动应付。学校在选择本校的专业辅导的同时,可以从外校、教师培训机构、高校聘请专家或专业人员讲座、辅导,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笔者认为上级集中培训结束后,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加强校本培训。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校本培训,假以时日,县域农村生物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一定能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张玉民,岳红武.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

(作者单位 四川省江油市教师进修学校)

上一篇:幼儿自主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现实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