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指导:让学生思考力生长

时间:2022-10-16 10:19:14

科学指导:让学生思考力生长

摘要:探究教学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题。要搞好《科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教师既要充分理解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学的目的,又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指导,使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性、主体性和开放性得到保障。

关键词:探究教学 问题意识 小组合作 自主学习

在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一方面学生由他主学习不断地转向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是改变了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教师以讲授逐渐走向指导,使教师行为更多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引导者。

在探究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该如何把握?本人从四方面谈一谈实践体会。

一、 细心引发和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如今,在课堂上让学生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活动。如何在探索中让学生自己产生有兴趣、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这需要教师细心的指导,创设适宜的情景。在创设问题情景时,以往许多情景都是教师联系教学或生活,更多的是联系书本知识提出来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其原因是现实问题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观察能力来看,是有很大难度的。教师设计的情景比学习的内容复杂得多,干扰因素太多,在这方面工作上,教师事先应该做的“细”一些,对真实情景进行恰当的教学加工,创设一个简单的能让学生体验知识的现实来源的真实情景,会更加有利于学生产生问题,并有明确的问题指向

二、精心指导探究方案的设计,引发小组合作

当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以后,学生将设计探究方案以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锻炼学生思维严谨性、逻辑性的最好时机,切不可由教师一手操办。由于许多学生缺乏相应的经验,如果让学生自主设计往往会出现许多漏洞,使实验无法照计划实施下去。因而,指导教师应参与方案的讨论和设计中的问题,让学生设法解决。例如:以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方案讨论中,如果直接告知学生方案的设计,则束缚了他们的思维,如果任其发挥,又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有的学生想探究压力影响,在设计对照实验时,一组粗糙且压力小,一组光滑且压力大,等等。此时,教师如不及时指导学生方案的合理性,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或结论欠严谨,从而挫伤它们探究积极性。

三、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当原本较为凌乱的众多问题在师生,生生互动过程中,被梳理成学生可通过探究学习得以解决的几类问题后。在探究时,其活动的重点是掌握选择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以及控制变量的意义所在。鉴于初中学生平时做实验机会不多,动手能力一般不强。这时,指导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动手,这方面我们可以“粗放”一些,让他们自行去做、去看、去准备仪器。比如在探究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结构时,许多学生解剖动作不很规范,滴加碘液时没有发现明显的变色,对玉米的解剖方法发生错误,结果找不到胚,但他们经过小组合作交流后,逐步改进切片方法,最终成功的找到了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如果这过程中教师过细介入,反而使学生的探究热情扼止,能力得不到培养。教师指导的落脚点应该是学生的独立思考,通过指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最终实现少导甚至不导。因而,笔者认为,这个“指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过、引而不发的。指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老师不是轻易地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辨别方向;它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产生畏惧时,老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四、指导小组合作和学生倾听

在探究过程中,重要的环节有实验数据的处理,合作、交流和评价。笔者在实施课程中发现不少小组成员(如组长)包揽了几乎全部的探究学习任务,其他成员或只是“看客”,或游离于小组活动之外。致使合作流于形式,影响了学习效果。到了各组间的交流和评价时,各组间只顾及自己探究问题,缺乏倾听意识和能力,致使一些问题的重复或交流评价时不知前面小组的问题是什么。在逐步反思和实践中,老师应“细”心指导学生自主对于探究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这样,保证每个组员为完成小组探究作出贡献的机会均等,并经历整个探究过程。具体到每组成员“质”的方面,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程度和能力水平来搭配,由好、中、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差等生,在学习上共同进步;对于一些需课外进行探究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愿组合,把探究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有助于他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激发创造灵感,取得高质量的探究成果。在探究的每个重要环节,都应安排有人执笔或操作。当然指导组建小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个别学生因能力低或不合群等情况。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当不同小组各自获得探究结果后,对结果将作交流和评价。这时,如何引导学生倾听,教师不要随便打断学生的发言,同时通过言神等引导学生交流,并把一些重要的结论呈现在黑板上或用工作纸方式进行,便于其它小组由于倾听不到位而抓不住要点。另一面,引导其他小组记住别人发言的要点,听懂别组表达的意思,当与自己的观点发生冲突时,要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避免一哄而上,让学生接纳不同的观点,欣赏别人的智慧和才能并能适时展示自己的才能。

总之,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在教学中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许多问题有待于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完善。在教师参与指导中,教师的指导并不直接去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行为,而是通过对学生的指导,让他们自己改正不合理的行为。应着眼于整个探究过程的实效上,着力于细微处。同时让学生品尝到成功完成任务的喜悦,真正体现教师在探究教学中“到位而不越位,参谋而不代谋”的基本原则。

注释:

1郭思乐 感悟学习的若干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1):19~14

2于浩 课堂组织艺术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3

3和学新,袁树娟 教学的控究本性及其实现策略 课程・教材・教法2010,(3).15

上一篇:搞好阅读教学 确保与时俱进 下一篇:高师声乐人才培养之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