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6 09:42:33

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策略研究

【摘 要】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高速发展,目前我国出版产业已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称道的成就。然而,通过对出版产业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分析发现,中国当前的出版产业实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为薄弱,也就是说,中国的出版产业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中国出版产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来促进产业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出版产业;出版业;转变发展方式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战略的号召下,我国出版产业改革也提出了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宏伟战略目标。虽然,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和高速发展已经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就我国出版产业的现状来看,中国当前的出版产业实力、特别是国际竞争力仍然较为薄弱,也就是说,中国的出版产业仍然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当前的中国出版产业迫切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从而促进出版产业健康、优质、高效的发展,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二、出版产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意义

(一)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扩大出版产业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任务。整体看来,目前我国的出版企业大多规模较小、分布地区较分散、产业集中度低、产品形式单一,此外,还缺乏足够的创新能力不足。这些因素都使得我国的出版社无法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从而导致我国出版产业整体规模小,核心竞争力薄弱。这样不仅不利于我国出版产业的管理,也制约了其健康、优质和高效地发展。另一方面,调查显示,我国出版企业的年均销售收入、出书品种及出书规模的都劣于世界大型出版企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出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仍然十分匮乏,难以参与世界出版市场竞争。所以,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整合国内出版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升整体产业规模,才能将我国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实现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宏伟战略目标。

(二)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提升文化产业软实力的必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条件。文化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动力的同时,也深深的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出版行业是文化宣传的必要途径。出版行业的改革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因而,我们必须加快出版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使其为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增添一份力量,因此也可以说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增强出版产业实力,应对市场竞争和新媒体挑战的重要举措。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线电视、互联网、无线通讯等的出现,为出版物的传输渠道和载体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此外,出版物的营销方式也发生了彻底的变革,网络、有线电视等新渠道的出现屡见不鲜。这些变化无一不在冲击着传统出版行业的运作模式,和抢占传统出版行业所占的市场份额。所以,在此条件下,只有加快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增强出版产业实力,应对市场竞争和新媒体挑战。

三、出版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具体策略

(一)整合出版行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核心竞争力。在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的大环境下,转变出版行业发展方式的首先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制定一系列行政措施来全面重新规划我国的国有出版资源。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倡导转变出版企业格局和企业管理体制,优化出版企业的资源配置,集约化、规模化出版企业的经营模式,力图组建一批新型的国家级大型出版集团公司,打破当前我国出版企业规模小、分布不集中的局限,从而提升我国出版企业的竞争实力。其次,国家还应该通过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措施吸纳、整合众多的民营和私营出版公司的资源,并充分利用民营出版企业市场灵敏度高、渠道灵活的优势,提升我国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要着力打造既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具有国际传播能力的出版产品和品牌,提升我国出版行业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和竞争实力。

(二)扩大出书规模,丰富出书品种,扩增出版行业销售收入

出版产业的最主要内容就是满足不同阶层的广大读者的各种文化需求,所以,优质的内容是一切出版物的核心价值。因此,在转变出版行业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出版内容和相关资源的占有、管理及优化配置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充分挖掘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出版物。第二,组建内容创作基地,提升出版行业的创新能力,大力提倡和激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出版物的创作,建立内容创作机制和长久发展战略,使出版企业能够始终处于先进文化的前沿,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先进文化的旗舰。第三,完善版权维护体制机制,保护出版内容和出版单位的合法权益及利益。只有通过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净化版权市场,才能真正有效保护版权,和鼓励出版行业积极创新,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道德的进一步发展。总之,只有先做好出版的内容,才能扩大出版物的销售,才能使出版行业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提升其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才能进一步将出版行业做大、做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优势道路。

(三)创新出版物表现形态,丰富出版行业传播手段,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新媒体挑战。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既增强了出版产业的创造力和传播力,又催生了一系列新兴出版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为了尽快适应这种改变,出版行业必须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出版物的载体,丰富出版物的传播手段,优化出版物营销方式,用以增强出版产业实力,应对市场竞争和新媒体挑战。首先,加大数字出版平台建设力度,带动出版行业整体转型。这样不仅增加了新的出版方式,而且可以将传统的纸质出版物内容转换为电子数据,达到聚合海量内容资源的目的。更方便出版物内容的管理和交易,也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新的阅读需求。其次,利用社群、博客、微博、手机、在线广告、搜索引擎排名、友情链接等新媒体手段,更好的营销出版物产品,扩大销售量和对读者的影响效应。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出版物表现形态的创新。出版网络平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将出版资源整理成为数据库或是互动平台,反过来,还可以网络资源转化为优质的图书资源,使出版物的展现形式多样化。

(四)深化国家财政补贴政策,减免出版行业税收,加大国家对出版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出版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国家出版基金,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深化国家财政补贴,加大对出版行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尽快完成产业升级和相关制度改革。

四、结论

出版行业改革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出版行业仍然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通过充分整合出版行业资源,扩大经营规模,丰富出版内容,创新传播手段,才能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和新媒体挑战,提升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聂震宁.加快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必要性、紧迫性与着力点[J].现代出版,2011(02).

[2]孙寿山.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数字出版产业又快又好发展[J]. 出版参考,2010(22).

上一篇:力求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共同发展 下一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