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商约谈判前的争斗:地点与方式

时间:2022-10-16 08:27:22

中英商约谈判前的争斗:地点与方式

[摘要]修订商约是《辛丑条约》订立前后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强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扩大经济利益,围绕商约修订展开了时而互不相让、时而妥协的争斗。经济侵略是帝国主义列强巩固和强化它们在华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1902年中英商约;列强;争斗

[作者简介]谢振治,玉林师范学院政法系讲师,广西玉林537000

[中图分类号]D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1-0167-03

《辛丑条约》订立后,义和团运动期间出现的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险恶形势缓和下去。此后,帝国主义列强不但竭力实现已经攫夺到手的政治、经济权益,而且进一步攫夺新的权益。

列强在《辛丑和约》订立前就为是否有必要与清政府修订商约展开争斗,在明确要修订商约后,又就在哪里谈判、如何谈判展开争斗。

一、英国提出修订商约

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驻北京的各国公使从1900年10月中旬开始,接连召开为拟订《辛丑和约》作准备的外交团会议,英国公使提出“关于修改通商行船条约以及解决其他悬而未决的问题”。11月5日,虽然俄国公使认为“贸易问题不属于目前谈判的范围之内”,但是经过各公使表决,英国的这一提议获得通过。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十一国公使在法国的六项要求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提出了《议和大纲》十二条,并在12月24日强迫清政府接受。

《议和大纲》的第六款规定:“凡有各国、各会、各人等。以及为他国人执事之中国人民,因近来各事身家、财产所受公私各亏,中国均认公平赔补。中国国家须筹定各国所能允从之理财办法,以为担保如何赔补以上所开亏损以及如何措还国家借款之地。”第十一款规定:“凡通商行船各约以及关乎通商各地事宜,各国以修改为有益者,中国认与商议更改。”

赔款是列强特别关心的问题。英、美、日在华拥有较多商业利益,所以进行敲诈的同时,又主张赔款保持在一定限度以内,避免过分削弱中国市场的购买力,造成它们在华贸易和其他经济利益的损害;德、俄、法在华拥有较少商业利益,所以主张向中国索赔,务到最高限度。它们从各自的利害出发,进行了勾心斗角的斗争。

列强为了确定赔偿的数额,推举美、德、荷、比四国公使为调查委员,负责确定“赔偿标准”。拟订了赔偿应以直接损失为限的原则以及赔偿项目、范围等。然后又推举英、德、日、法公使组织中国财政调查委员会,调查中国财政情况,指定某些财政收入作为赔款的保证,确定赔款总数,然后在各国之间分配。他们主要根据赫德提供的数字,认为中国能够负担四亿五千万两(合六千七百五十万英镑)的赔款。他们又认为无论赔款用什么方式支付,必须指定一些财源专供赔偿之用,而理想的财源需要符合三个条件,即有组织完备的征收机构,有保证可靠的收入,能进行方便有效的控制。他们主张抵押债务后的海关税余额、常关税、盐税以及关税提高到切实值百抽五等作为赔偿专款。之后,外交团会议又确定了各国的赔款数额,要求清政府同意并提出偿付办法,声明四亿五千万两的数字只到1901年7月1日止,过期不订条约还要另加占领军费用。

列强把海关税、常关税、盐税作为指定偿付赔款本息的财源,并且把海关税放在首位。这样,海关税税率就成了列强争执的焦点。中国自从规定值百抽五的海关税率以来,四、五十年间没有调整。由于银价下跌等原因,到1900年,平均税率只合到百分之三点一七的标准,有些货物甚至只征收百分之一或二的税金。

在辛丑议约期间,德英两国进行了关于增加中国关税的谈判。

1900年12月19日,德国首相布洛夫电令驻英大使哈慈菲尔德,在与英国外交大臣进行中国赔款问题交涉时增加关税以保证赔款。1901年1月1日,英驻德大使转英外交大臣信函致德国外交大臣李和芬,说增加关税不可能。李和芬回信答复说,目前关税只是初订时一小部分,加税影响不大。1901年1月29日,德国首相致驻北京公使穆默电,提出赔款的办法,主张加税至值百抽十,而不取消厘金。1901年2月17日,德国外交大臣电驻英大使哈慈菲尔德,催促英国同意中国增加关税作为还款来源。而驻英大使与英国外交大臣商谈时,英大臣对增加关税有顾虑。1901年3月24日,在赔款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德国公使提出加税至百分之十,英国公使萨道义则表示如果不同时废除厘金,关税便不应增加。1901年3月25日,德国派前驻沪总领事,时任外交部殖民局长施妥博到伦敦活动,劝说英国同意加税,英国外交部表示,中国必须改革厘金和内河航行,才能加税。1901年3月29日,德国首相电驻英大使,可以同意裁厘,只要加税即可。英国外交大臣兰士敦表示:“虽然我们准备同意增加海关税率作为经过仔细考虑的财政改革计划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取消厘金制度这一弊病在内,但是,我们不能够同意,为了达到支付赔款的唯一目的,把对英国进口货征收的关税增加到超过切实值百抽五。”由于在对华贸易中,英国所占比重最大,增税就意味着英商要多纳税金。后来英国又主张增税要同赔款分开,要与取消厘金、疏浚黄浦江等联系起来才同意。德国勉强同意英国的意见,德英两国达成协议,加税至切实值百抽五。

英、日、美不主张无条件加税以抵还赔款,而主张加税的同时取得裁除厘金等通商利益。

经过争斗,列强达成妥协,《辛丑和约》第十一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将通商行船条约内,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及有关通商其他事宜,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列强逼迫清政府修订商约。

二、谈判地点、方式的争斗

辛丑议和过程中和修订商约之前,列强就围绕商约谈判采取单议还是合议以及谈判地点问题都经过了几番争斗。

在辛丑议和过程中,几乎所有各国公使都认为应把商约谈判问题往后推,在其他各款谈好之后再进行,并由各国逐个与中国商议。“在这次谈判中,各国代表迄今一直认为以不先提通商问题为宜,留待联合照会其他各款获得最后解决后再予考虑。”“其中多数人以为,所有各国联合起来同中国政府就这些问题进行谈判,那是十分不切实际的,他们当中多数人相信如果采取这种办法,势必极大地拖延谈判时间,而且可能一无所成。”

英国曾有过与日本组织联合委员会调查修改商约的问题的意图,后来因为怕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对而放弃这个想法,决定采取英国先议,其他国家议约时以英约为基础略为改动即可的策略。虽然美国主张先由列强达成一个大纲,再与中国政府谈判,但英国坚持先议。关于坚持先议的原因,英国专使马凯解释:“系因和约所允,但商务英居六七,应先与英议。况英无他志,深望中国兴起。若与英先商定,各国虽情形不同者,稍或增改,究有底本,不致十分为难。如愿各国一起共议,恐用压力,势

必至公同照会,难于商量。”盛宣怀认为英国坚持先议是为了:“执牛耳,力争体面。”并且说:“然日本议商约,亦先议一国。赫德总税司上年亦谓‘各国同议更难’。”他主张与英国先议。

关于商约谈判的地点,也经过了反复争论。1900年12月17日,美国驻华公使康格致函国务卿海・约翰逊说:“留待将来商议的实际上只有要求中的第六款和第十一款,即赔款和需要采取的财政措施问题,以及对通商航海各条约做必要的修改。这些都是极端重要又不能立即解决的事项。若由各国在欧洲或在美国举行一次会议来讨论这些问题,必能获得更为公正、更为满意和更为迅速的解决方法。”1901年1月5日,美国向各国提出在北京举行赔款和通商条约谈判将极为困难,主张把谈判地点改在华盛顿。这遭到了几个国家的反对。德国认为无论如何,北京比华盛顿更为适宜。英国外交副大臣绝对坚决反对把任何交涉移到华盛顿,他相信首先必须设法坚持北京为各种交涉的最适宜的地点。倘使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他赞成把一部分有关交涉移至罗马。德国外交大臣李和芬担心将谈判地点移到不是美国首都的另外一国首都,会损美国体面。并且认为第六款和第十一款涉及问题的谈判需要一再地在当地调查考察和听取专家意见,因此坚持以北京为谈判地点。由于各国的反对,美国只好收回将商约谈判地点移到华盛顿的提议。1901年8月8日,英国外交大臣兰士敦(Lansdowne)与德国驻伦敦代办艾格特斯坦因谈话时说:“据英国政府的意见,第十一款关于商约修改的谈判,如果在北京举行,将没有成功的希望。因此他认为倘将交涉移至他处,如上海,则是合适的。”1901年9月30日,英国驻华公使萨道义照会中国议约全权大臣奕勖、李鸿章:“接本政府来电,以按照议和条款第十一款内整顿通商行船各条约及更改进口税则各事宜……本大臣查会议此项事宜拟在沪地,最便商订。”这样,商约修改的谈判地点就定在了上海。

最后结果是,英国与中国先议,然后各国再分别与中国商议。谈判地点在上海。

三、结语

列强争斗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实力地位决定的。众所周知,20世纪初,欧洲国际关系急剧恶化。德国在近东和海上步步进逼,英德之间、德法之间、德俄之间的帝国主义矛盾日益尖锐起来。而在远东,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态势是日本步步扩大在中国的权益,美日矛盾也日益尖锐。这种局势当然不能不影响到帝国主义列强的对华政策。英、法、俄三国集中主要精力应付欧洲局势,迫切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远东局势。为防止他国侵夺其在华的既得利益,相互牵制对方,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联合起来宰割中国的暂短局面。帝国主义列强虽然可以因压迫中国的一致而互相勾结,牺牲中国,以谋求暂时的妥协,缓和彼此之间的利益冲突,但帝国主义各国间在华旧有的矛盾并未获得根本解决,且又与新的利害交织在一起,在新的形势下继续向前发展。所以它们对中国的争夺也从未止息,瓜分中国仍然是帝国主义对华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说上述只是义和团运动后帝国主义列强侵华政策的一个方面,或者说是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意味着我们忽视帝国主义侵华政策中的另一内容,即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政策的制定,反映了列强最大经济利益之所在。经济侵略,是帝国主义列强巩固和强化它们在华势力范围的重要手段。正因为这样,列强才为商约的修订展开时而互不相让、时而妥协的争斗。争斗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在华利益的最大化。

上一篇:建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思想探源 下一篇:民族民间传统手工股艺的保护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