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数学课程改革

时间:2022-10-16 07:24:13

浅谈中学生数学课程改革

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正在深入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数学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教学课外教育及教育面向现代化等问题。现就中学数学课程问题的某些方面加以探讨。

一、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课程的数学教育目的为:使学生学好现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并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一目的体现对当代社会公民数学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使用性和教学的可行性。我们可把这种适用的又能够被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称为“大众数学”。它高度概括而又简单明了地说明了中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标准。

目前普遍认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经济活动相关的数学内容,如估算、比与比例、利息与利率、函数与方程、统计与概率、数学模型与数据处理、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都应有自然而然地出现“大众数学”中,都要被每一个中学生所掌握。同时,计算机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学教学面向现代化的发展必将推动“大众数学”实施的进程。

同时应该指出:“大众数学”的具体内容会因地区的经济技术发展、社会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计算机技术的水平高而且使用也达到了普及程度,因而有关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对该地区的每个中学生来说都是必须的。而在那些计算机使用远没有达到普及水平的经济技术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若把计算机的使用常识纳入大众的文化层次就不够实际了。虽然说计算机科学与数学不同,但二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已把其纳入中学数学课程内容之列。再有,“大众数学”具有发展性,因而它是现代生产发展与当代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这一点与一般课程内容所具有的发展性是一致的。

随着“大众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会用既有学生是否学非所用和所有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准来衡量中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而且认识会逐渐趋于统一。

二、中学数学课程的中心

关于中学数学课程的中心主要从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正确理解数学的有用性

学校为什么要设置数学课程?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概括地回答:数学有用。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中数学有用性的理解都来源与这样的事实。即数学提供了有力的、简洁的、准确无误的交流信息表示、说明和预测的有力手段。表示一同样的数学表达式可以来源与表示许多不同的情况;说明数学可以用来解释说明已发生事情的结果;预测数学用于预测事情发展结果。可以说数学在当今和未来社会中对人们的生活及社会生产是极为重要的。举例来说:如两村被一条大河隔开,怎样架桥才能使两地路途最短。又如在两村庄架电线,怎样能最节省等。这些都与中学数学息息相关。为此,强调学校数学必须使学生具有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数学素质。让学生通过了解数学对社会的影响、数学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去理解、认识数学的价值,体会中学数学的有用性。

我国国家教委指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中正确指明了数学的有用性。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严峻的,许多学生只知道数学对他们的升学考试是有用而且是中重要的,不清楚数学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将来参加社会生产是必需的。结果是一部分学生由于考试屡次失败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自信。另一部分学生只顾机械地学习高分低能,虽然有较强的计算、推理能力,但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很差。善于应付考试而不善于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些问题的形成与一些体制问题如升学考试制度及一些实际政策的倾斜性都是相关的,今后的中学数学教育必须彻底解决这些问题。

(二)中学数学课程的中心——问题解决

目前,学校中学数学教学中心强调数学应用,突出问题解决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数学教育的一种趋势。我国中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思想和应用数学的意识都是影响学生素质的重要方案。这就要求首先要广大中学数学教育的研究者、工作者,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中学数学教师对关于中学数学课程的中心问题解决,有正确的理解认识。

“问题解决”决非单纯的“数学习题的操练”。而是一种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使学生成为一名“产业公民”,最重要的是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发展这样的能力,学生必须成小时、成天、成星期的就问题进行学习——解决它们。解决问题的是一种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他们周围世界中的力量和有用性的过程。也是一种提出问题和应用数学的方法。问题情境可以确定需要学生懂得的数学思想,并促进学生数学概念的发展。因此,问题解决必须成为学校数学的焦点,成为中学数学课程的中心。它要求中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大力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解决”作为学校数学课程的中心,体现为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教学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的探讨。由于问题的最终解决只有当问题已被转化为适当的数学术语或数学模型才能进行。因此必须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数学概念、知识与技能。使他们通过解决问题进行探讨和调查、接触和理解数学内容。学生在不断发展和用各种策略去解决更为广泛的来自数学内部与外部的问题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对中学数学教学中还要鼓励数学猜想和估算。提倡实验和实际操作,诱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中学数学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一种自然的、活的认识过程。

(三)、淡化数学课程内容的形式

数学与科技发展的相互关系,使数学教育随着科技的寻们发展而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国中学数学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的处理方法自五十年代以来没有大的变化。内容较为陈旧,教材的组织拘泥与模式、崇尚严格、讲究概念的准确无误,虽然也有积极的效果,但过于强调严谨,在概念的文字表达上花大功夫,下大力气是不符合公民的实际数学需求的。

在基础教育中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应当“淡化形式、注重实质”。“淡化”并非不要,也不是说概念不重要,在教学中可以忽视。而是不要把文字叙述看的过于重要,追求精确的表述形式,应讲究实效,着重对其实质的理解与领悟。有的概念通过说明、描述就可以使学生理解其内涵。那么就不必要求学生严格掌握其定义的表述。人教社编著的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课程》第一册(上)中对“代数式”的概念就采取了淡化形式的处理方法,根据实例中出现的各种式子以说明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入了代数式的概念。这种处理方法不但无碍与学生对代数式及其所表示数量关系的理解,还可以避免学生由于知识的不足而引起对代数式概念叙述的疑惑。

淡化形式一方面使数学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对概念本质的理解,而不是死记条文;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文字叙述形式的淡化可以适当节省教学时间,为增加新的教学内容提供可能。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每个公民的数学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学数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中学数学课程内容应注重联系生活,突出应用淡化形式,体现现代数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使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浅谈数学备课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