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训练

时间:2022-10-16 07:10:46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训练

一篇好的文章,犹如一顿美餐,能让人有享受的欲望。而写好一篇好的文章,则是经过多年的阅读积累漫漫沉淀。因此,作为人生初始的教育阶段,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重要。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施行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坚持做到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总结了几点:

一、设计好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菜园里》这篇文章时,我就设计了:秋天到了,农民伯伯收获了很多蔬菜,这些蔬菜有黄的、青的、紫的,有圆的、长长的。他们有的在向你们招手,有的睡在地下捉迷藏…….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吗?话音刚落,学生就很有激情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训练能力的要求,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并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重在学生的读和教师的导,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反反复复的讲,一遍又一遍的灌输,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厌烦的情绪,反而学不好。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辨证统一过程。二者互相依存,相辅相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按照知识的发展,形成过程和思维的发展规律。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思考,主动地探索,自觉地实践和总结,以达到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当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的作用就不是“主导作用”,而是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前提下的组织、引导。这样学生就学得有兴趣,学得深入,不知不觉地吸收了知识。

四、少讲多读,从读中感悟。

有一些好书,孩子百读不厌,甚至能一字不漏的背下来,而要是给他提一些有关书里的问题时,他却表现的很不感兴趣。由此联系自己读书、教书的经验,我认为自由的阅读能带来愉悦的享受。有人或许要说,读书不只是为了愉悦和享受,但是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没有了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也就走进了死胡同。那么,怎样才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很简单,那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尽量让他们多读,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让他们从读中悟,从读中理解句子,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中我只是对于一些重难点句子做一些引导讲解,其余的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解,教师以后再做适当点拨。这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总之,阅读教学不是一朝一日就能提高,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教学方法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我们日积月累,一点一滴地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实践,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上一篇:从独生子女家庭得失谈 下一篇:浅析新课程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