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航运服务业分类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

时间:2022-10-16 06:33:43

现代航运服务业分类比较及对上海的启示

【摘要】 为深入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基于集装箱出口流程视角引出所涉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在分析比较已有的分类标准基础上,认为应根据要素密集程度划分现代航运服务业,提出应综合匹配以附加值和影响力进行现代航运服务业吸引力和以要素密集度进行现代航运服务业可行性的两维分析建议。

【关键词】 现代航运服务业;集装箱出口流程;分类标准;要素密集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

现代航运服务业作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内容和软实力,已经成为国际航运中心所在城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发挥集聚辐射影响力的重要载体。航运业是国民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行业,狭义的航运业是指以船舶为运输工具、提供港到港或“钩到钩”运输的服务业;而广义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是指通过以海运为核心的若干种运输方式完成“门到门”运输服务的整个产业链,包括托运人至港口、港口至收货人的陆路等运输服务,港口至港口间的海上或内河/沿海运输服务以及与之相关的码头及其相关业务、货物运输、船舶等一系列综合。

1 现代航运服务产业

在集装箱整箱出口过程中,不仅包括港口基本的服务功能,如船舶引航、拖船、装卸、理货、仓储、船舶、货运、物料供应、备件供应、淡水和燃油供应、船舶修造、船员劳务等服务,还包括高端的航运融资、船舶管理、船舶交易、货运期货和运价指数交易、船舶租赁、船舶保险、海事处理、海事仲裁、航运咨询和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现代航运服务产业。因此,健全的现代航运服务业是保障航运业健康发展并实现航运资源高度集聚的重要条件。

2 现代航运服务业主要分类标准

2.1 服务流程分类法

现代航运服务业产业链上游是航运交易及其服务,中游是航运业,下游是包括货物装卸、堆存、仓储等在内的航运辅助业。

2.2 附加值和影响力分类法

现代航运服务业的高端产业主要包括为现代航运提供的融资保险、海事规范、政策咨询、技术标准等相关服务;中端产业主要指为现代航运提供国际中转贸易运输、大型国际邮船进出港服务、各类海上运输船舶租赁及船舶修理等相关服务;低端产业主要指为现代航运提供码头仓储、内陆运输、报关等相关服务。

2.3 服务功能分类法

一是围绕航运生产活动的服务业,如船舶经纪、船舶检验、船舶注册登记、船舶设备采购、船舶、船舶供应、船舶修理、船员劳务等,这类航运服务业与船舶运输一起构成航运产业链;二是围绕港口生产活动的配套服务业,如引航、拖带、理货、仓储、陆上运输、货物等;三是为港航生产和上述两类航运服务业服务的航运衍生服务业,如船舶融资、航运保险、海商法律、研究咨询等。

2.4 服务对象分类法

首先是以船舶为对象的服务,如船舶运输、船舶管理、船舶修理、船舶买卖及租船交易、船舶检验和注册登记、船舶供应、引航、船舶拖带等服务;其次是以水上货物和旅客为对象的服务,如船货、报关、旅客运输(含邮船客运)、货物运输、码头装卸、仓储堆存、理货、港内运输、物流、水上旅游等服务;再次是以港航企业为对象的服务,如金融、保险及公估公证、海事法律及海事仲裁、海事咨询、信息技术、航运人才培训等服务。

2.5 构成要素分类法

要素分类法将现代航运服务业分为核心层、辅助层和支持层。核心层由船舶运输和港口服务等航运主业组成;辅助层由为核心层提供的航运配套服务组成,包括船舶、货运、航运经纪、船舶修理、船舶检验等;支持层是航运主业和航运配套服务的延伸部分,也是附加值高的增值层,主要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航运教育等。

2.6 要素密集度分类法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一个单位某种产品或提供单位服务所使用生产要素的组合比例,因此,资本密集型航运服务主要是船舶运输和港口服务以及船舶供应,尤其是船舶保税燃油供应市场,供应商需要在国内港口设立供应网点达到一定的数量,即船舶供油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性质;货运、船舶、货运服务以及报关报检等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而航运融资、航运保险、海事法律、航运咨询、航运经纪、船舶管理以及修造服务等属于知识密集型航运服务。

3 现代航运服务业分类对比分析

(1)船舶运输、港口服务。由表1可见,若按照附加值和影响力、构成要素、要素密集度等3种分类标准,则船舶运输、港口服务同属于中端服务业、核心层(航运主业)、资本密集型;但按照服务流程分类标准,两者分别属于产业链中游和产业链下游;而按照服务功能分类标准,两者分别属于航运生产服务业和港口生产服务业;若按照服务对象分类标准,两者又分别属于船舶服务和船舶、货物综合服务。

(2)船舶供应。由表1可见,按照服务流程、附加值和影响力、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构成要素和要素密集度等6种分类标准,船舶供应分别属于产业链下游、中端服务业、航运生产服务业、船舶服务、辅助层(航运配套业)、资本密集型。

(3)航运经纪、船舶检验、船舶管理、修造服务。由表1可见,按照6种分类标准分别属于产业链下游、中端服务业、航运生产服务业、船舶服务、辅助层(航运配套业)、知识密集型。

(4)船员劳务、服务、货运服务。由表1可见,按照服务流程、附加值和影响力、构成要素、要素密集度等4种分类标准,则船员劳务、服务、货运服务同属于产业链下游、低端服务业、辅助层(航运配套业)、劳动密集型;但按服务功能分类标准,则船员劳务和服务属于航运生产服务业,货运服务属于港口生产服务业;若按照服务对象分类标准,船员劳务、服务、货运服务分别属于船舶服务、船舶和货物服务、货物服务。

(5)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信息、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教育与培训和航运监管。由表1可见,按照6种分类标准分别属于产业链上游、高端服务业、航运衍生服务业、港航企业服务、支持层(航运延伸业)、知识密集型。其中,按照前5种分类标准,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信息、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教育与培训以及航运监管都被划分为独立的一类;而在要素密集度分类标准中,知识密集型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不仅包括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信息、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教育与培训和航运监管,还包括航运经纪、船舶检验、船舶管理和修造服务。

4 对上海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建议

虽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已经具备相对完整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链,但还只是初步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尚不完全具备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航运服务软实力。因此,通过对比分析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分类标准和对应关系,建议应从多角度综合考虑上海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策略。一是根据附加值和影响力分类标准,从低端、中端和高端角度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现代航运服务业吸引力评估,结合产业辐射性、市场潜力、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引致贡献等因素来评估细分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二是根据要素密集度分类标准,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角度对国际航运中心进行现代航运服务业可行性评估,结合资源条件、发展环境、竞争优势、功能定位、政策限制等因素,分析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产业的基础和条件;三是对吸引力和可行性进行匹配性分析,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选择适合发展的现代航运服务产业体系及其发展策略。

采用专家评价法,选择航运专家、航运企业、航运主管部门、航运专业人士等作为评价人,根据表2的现代航运服务业评价标准,为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进行吸引力和可行性的匹配性分析(见图1)。

由于现代航运服务业的发展一般遵循从依靠自然条件萌芽起步到政策措施积极推动,再到市场主导规范促进的发展历程,因此,通过结合附加值影响力和要素密集度两类分类标准,不仅考虑了现代航运服务业从低端到中端和高端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向,还体现了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的现实基础和比较优势。首先,对货运服务、服务和船员劳务等低端和劳动密集型航运服务业实施规范管理的稳定策略,提高进入门槛并加强行业监督,通过行业合作联营以缓解过度竞争;其次,对船舶运输、港口服务和船舶供应等中端和资本密集型航运服务业实施协调发展的融合策略,综合考虑航运与城市经济、贸易、金融的协调发展,通过增加产业联系以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再次,对航运经纪、船舶检验、船舶管理、修造服务等中端和知识密集型航运服务业实施推动促进的完善策略,支持航运经纪公司发展,吸引船舶管理公司落户,通过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核心竞争力;最后,对航运融资、航运保险、航运信息、海事法律与仲裁、航运教育与培训、航运监管等高端和知识密集型航运服务业实施积极集聚的提升策略,通过增强航运实体服务功能以发挥国际航运中心的辐射能力。

上一篇:让夫妻店变成战斗机 下一篇:我国省域资源环境承载情况评价及空间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