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杭州市港航管理局

时间:2022-06-08 01:07:25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杭州市港航管理局

【摘要】 为打破现有内河属地管理模式带来的管理局限,实现辖区管理全局化目标,提出构建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新型管理模式。认为这一模式基于现代管理学中价值链理论与一体化理论,通过管理体制改革、信息资源整合以及管理流程优化等手段,在功能上将分属于不同管理部门的业务资源进行整合,从而为管理对象提供一站式快捷管理服务。通过对杭州港航管理部门的实践研究,指出在当前我国内河水运发展条件下,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具有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其实践的成功对于国内其他内河航区的管理模式调整有着很好的参照意义。

【关键词】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管理体制;流程优化

1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

1.1 概念和模式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是价值链理论和一体化理论在内河航区管理中的应用和拓展。该模式以管理部门提供的航道、港口、船舶船员、航运管理、水上安全、通航信息、航运市场等公共服务为基础,兼顾港口、航运企业、货主、企业等经营主体在信息、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上的需求,在功能上突出对港口经营、物流信息、船舶监管等业务资源的整合应用。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包含2个层面的内容:(1)拓展内河航区管理服务领域,加强对船舶、港口以及船代、货代等从业者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服务能力;(2)重点解决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在体制、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2 主要作用

1.2.1 拓展服务功能

(1)建立船舶动态管理系统。将船舶智能终端、船公司应用系统或终端以及管理部门的船舶动态监管系统互联,实现管理部门、船公司和船舶之间管理指令和业务报表的交换。

(2)建立港口管理信息系统。将港口应用系统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互联,实现内河港口信息的查询、浏览和。港口和船舶可利用一体化平台发送和接收预抵港报、靠泊计划、离港报告等功能。

(3)建立物流服务信息系统。在物联网的智能化识别技术基础上,实现船、港、货对接,同时为货主及货运企业提供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船、箱、货全程跟踪查询功能。

(4)建立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将水上指挥中心和分中心各应用系统与其他相关应用系统或终端互联,实现对客船、危险货物运输的重点监管,指挥中心应急指令、救援方案等。

1.2.2 优化管理模式

突破原有航区局限,从船舶、港口、货物角度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效率,节约管理成本。在内河水网地区推广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使之能在更高层次上运行,从而实现“水上高速公路”的发展目标。同时,运用信息化技术,从市场主体需求出发,合理设计管理环节,简化办事手续,减少船户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减少船舶停靠次数,整合船舶、货物、港口等方面的管理流程,实现内河航区管理的“一站式”服务。

2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 杭州航区的应用

自2009年起,杭州市航管理局应用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从管理机制、平台、手段和流程等方面予以推进。

2.1 管理体制一体化

杭州航区以所辖航区为整体,打破原有独立单元管理界限,实施全航区一体化管理。首先,集中管理职能,变多站所管理为关键站所管理;其次,就近服务原则,船户可在其最近的站所接受服务;第三,科学调度管理人员,实现工作量和人员数量的匹配;第四,深化联动机制,实现局、处、所之间联动运行。

2.2 管理平台一体化

(1)整合管理信息资源。建立浙江港航船舶综合监管系统,整合原有的船舶免停靠报港信息服务系统、浙江港航船舶综合监管系统和地方海事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实现船舶合法检查、基础数据采集、违章船舶管理、船舶报港管理、船舶签证和报表统计等功能。构建浙江省港航管理综合数据平台,用于提供船舶基础信息,包含船舶动态监管系统中所需的海事、运管、船检、稽征等船舶基础数据,实施基础数据资源的一体化应用。

(2)改进信息化设备。利用船舶电子报港卡记录船舶技术状况和营运状况信息,通过码头装卸货统计终端读取船舶信息,同时将货物装卸、码头操作情况反馈到综合数据平台。给船舶安装自动识别设备,包括船舶GPS定位通信终端和RFID卡等。通过终端设备,船户可实现免停靠报港并获取航区信息服务;管理人员则通过监管平台对航区船舶进行远程界面监管、检查。

2.3 管理流程一体化

(1)实施动态监管。现场监管由原来的以实船停靠检查为主、海事艇动态巡查为辅的模式,转变为以信息化为手段的界面监管、平台监控为主,实行定向性实船检查和抽查相辅的模式。对安装并使用船舶GPS定位通信终端的船舶,沿途站点可实现免停靠监管。

(2)优化报港流程。内河船舶报港管理流程参照高速公路管理模式。具体流程为:船舶在航区首个管理站办理报港、领装/卸报港卡、检查、过闸排队登记――到码头装/卸,刷卡确认装卸量――到就近港航管理站办理签证、缴卡、缴纳规费――出港(见图1)。

(3)规范管理标准。杭州内河航区实现执法尺度和处罚标准统一化,将管理随意性降至最低。如船舶基本信息通过港航船舶综合监管系统读取,各费种费率实行系统统一设置,费收明细全部通过系统进行分类统计,并根据船舶装卸实际发生地和吨位,由港航管理局进行统一结算和划拨。

(4)创新管理机制。港航管理部门在航区内实施诚信航区制度,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和诚信管理机制。对符合奖励标准的船舶、港口及个人给予便利化的监管方式,对于缺乏诚信的单位及个人实施惩罚措施并剥夺其享受便捷管理的权利。

3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 杭州航区应用评价

杭州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的实施在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经济效益等方面获得成效。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中表示支持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占被调查人数的99.53%,认为给其生产经营带来实惠和便利的占被调查人数的98.38%,满意度大幅提升。

3.1 内河航道通航秩序得到全面改善

实施一体化管理后,航区内船舶流量和密度得到有效控制,航区内船舶通过能力大幅提升。如杭州三堡船闸过闸量,由2008年改革前最高的万t增长到2011年的万t,增幅达18.5%。同时,内河航区安全性也大幅提升。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第一年,航区内仅发生5起事故,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82%。

3.2 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2011年,杭州航区免停靠船舶261 234艘次,降低碳排放量6 883 t,月均减排量同比增长106%,船舶靠港时间也随之大幅减少,较好地实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港口的目标(见表1)。

表1 2011年杭州航区节能减排情况

3.3 改善管理部门形象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将船舶基本检查、装卸作业、签证、收费、过闸登记等业务统一成“流水线”式管理模型,有效规范了管理人员行为,将日常管理随意性降到最低。管理部门突出依法、公正、透明和高效管理,廉洁政务建设不断深入,大大改善了港航管理部门形象。

3.4 提升水运经济效益

据统计,2011年,仅减少船舶停靠一项就为辖区内船户节省运输成本逾万元。同时,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也有效降低了管理成本。执法船舶、设备使用频率大幅减少,现场综合管理成本得到较大缩减,手工单、管理站房开支等也得到相应压缩。此外,管理站点优化配置带来了人员成本开支的有效压缩,改革后,杭州市港航局共减少53名在编人员和99名临时用工。

4 杭州航区经验对我国其他航区的启示

4.1 推广条件

4.1.1 管理体制

实施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面临很多体制上的困难,包括管理人员的抵触情绪以及既得利益者的主观抗拒。决策层的改革意志能否贯彻到基层管理机构并在执行子系统中发挥作用,是影响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能否有效施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应以垂直管理为佳,至少要使决策层能够直接管理人、财、物的配置和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障管理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此外,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是否具备科学合理的多级管理机制是影响其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

4.1.2 航区条件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又被称为“水上高速公路”,顾名思义就是创造一个类似高速公路的封闭式内河航区,在出入航区的“扎口”设置管理站点,完成船舶的相关管理、检查、执法以及稽征等工作。如“扎口”过多,必然需要大量设置管理站点,增加管理设备及人员投入。因此要求航区必须在“扎口”的数量上有所控制,对一定区域或地市范围内相邻节点(省界、市界)的站点进行节点数量控制。此外,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还需要所在航区具备一定规模的航道网络,否则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会失去实践的意义。

4.1.3 政策支持

推广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体系,必须有充分的政策支持,必要时尚需寻求政策上的突破,如管理体制上的人才引进和人员分流问题、构建异地处罚机制等。此外,该模式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以保障数据平台的构建和维护、信息设备和执法装备的购置、终端设备的政府补贴以及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建立等。

4.2 推广前景

随着我国内河航运的快速发展,内河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缺乏有效的实时安全管理和物流信息沟通已成为内河航运管理必须面对的问题。将内河航运管理上升到有序、合理、高效的管理层面已成为这些地区航运管理部门及航运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应用前景。

浙江省是全国内河水运发达省份,嘉、湖、宁、绍、金、衢等地区作为省内重要的内河航区,在地理环境、水运基础设施、管理体制以及信息化条件上与杭州航区的发展情况比较接近,具备良好的推广应用条件,可以由浙江省交通及港航管理部门牵头、与各地区政府及港航部门配合实施,在全省进行推广和试点工作。

在长江流域,基于公共信息平台船舶联网技术已经部分开始应用于安全监管、船闸运行维护、航道整治等生产活动中。借助这一公共信息平台,水运监管部门与航运企业之间实现实时信息共享,同时监管方式也从传统监管模式向界面监管方式转变。随着这一技术在长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未来,整个长江流域都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化手段,可有效改变目前长江各航段条块分割、各地区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接口不畅等问题,使长江中下游形成一个大航区,进而实现长江大航区的一体化管理。

除长江外,随着通信技术的提升以及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京杭大运河和珠江水系内河航区一体化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如能得到交通运输部及相关业务部门的有力支持以及各地方主管部门的鼎力配合,该项目有望在上海、江苏、江西、安徽、广东、山东、广西等我国内河航运资源丰富的省市应用和实施。

5 结 语

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就是以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变革作为管理模式改革的先导,依托信息化技术,通过整合资源、简约流程、规范行为、信息共享等,实现管理模式的升级转型。内河航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杭州的成功实践应用,表明这一管理模式对于当前我国航区管理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我国其他地区的港航管理部门可以借鉴杭州航区的管理改革经验,结合地方实际,有条件地逐步将这一管理模式进行运用和推广,从而提升管理效率,又好又快地推动我国内河水运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云涛,方莹, 钱伟锋.杭州内河将成全国首条水上“高速公路”[N].杭州日报,2010-08-26:2.

[2] 郭跃进.管理学[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朱国斌.船舶动态一体化管理之探讨[J].航海技术,1999(1):69-71.

上一篇:从《行政强制法》第二条谈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制... 下一篇:基于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的高职营销专业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