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转暖?

时间:2022-10-16 05:37:10

中日关系转暖?

最近中日关系似乎有些转暖的意味,两国事务层面的互动有所增加。8月9日,在缅甸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期间,中日两国外长实现“非正式接触”。两国在此时缓和关系,其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安倍主动向中国示好,是战术调整还是战略调整,日本国内哪些因素在进行推动,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

安倍实现了两大政治目标

首先,安倍选择在7月份向中国表达改善两国关系的愿望,是因为其在7月1日解禁集体自卫权后,基本实现了上台时宣称的两大政治目标,即参拜靖国神社和解禁集体自卫权。安倍能当选首相,依靠保守派鼎力支持。安倍当选后一定要实现保守派追求的政治目标,而这两个目标都与中国有关。参拜靖国神社必然引起中国反对,解禁集体自卫权也要以“中国威胁”为借口。在闯关前,安倍在政治、外交和安保领域全面挑战中国,制造两国紧张气氛。闯关成功后,安倍开始释放善意,降低中日交恶对日本利益的损害。

其次,中日两国近年来针锋相对的斗争,形成“互损”,两国关系螺旋下降。经过近两年斗争,中日双方都切实地认识到两国交恶,不利于两国利益,客观上两国已经到了缓和关系的时间点。

与安倍调整战略有关

安倍的政策课题主要是发展经济和安全保障。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日本对此一直非常抵触。安倍的策略是把中韩边缘化,着力于东南亚、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安保问题上,日本为增加自身安全所采取的举措,加深了日本与中国的安全困境,日本对中国的政治和安全压力损害了中日经济关系,而且日本在东南亚和印度没能找到替代中国的大市场。日本国民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安倍着重“拼安保”的策略与日本国民的要求相背离。眼下,安倍需要在发展经济和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

另外,安倍战略的核心内容是追求日本政治大国化和独立自主,而与中国交恶只会让日本更加依赖美国。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化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在日美同盟框架下,积极发挥作用,提高在日美关系中的地位,争取日美平等关系。另一个是获得亚洲各国支持,东亚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东亚政治和经济的统合非常重要。从中曾根时代以来,日本就积极推动东亚统合,但美国一直反对。安倍对美一边倒,只会更加依附于美国,只有加强中日关系,才能平衡美国的影响。

日本国内的政治因素

安倍上台以来保持高支持率,多数时间维持在60%以上,给安倍推进政治和经济改革提供动力。但解禁集体自卫权后,安倍内阁支持率降到43.5%,不支持率上升到35.1%,自民党的支持率也随之下降。下半年日本将举行多个地方知事选举,7月13日滋贺县知事选举,候选人击败自民党候选人。10月、11月还将举行福岛县、冲绳县知事选举,明年4月将举行统一地方选举。安倍以如此低支持率进入选举,可能难逃失败命运。为此,安倍希望能在外交领域得分,拉高支持率。中日关系在日本各界广受关注,舆论调查显示希望中日首脑尽快会晤的日本国民达到54%,这是中日关系改善的民意基础。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倍也是顺应民意吧。

另外,改善中日关系有利于安倍调整与经济界的关系。此次中日交恶,日本经济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财界一直敦促安倍尽快修补中日关系。但安倍不顾财界呼声,实现了解禁集体自卫权,为此遭到了日本经团联会长米仓弘昌的批评。6月神原定征出任经团联新会长,安倍趁机拉近与经团联关系。

还应该提到的是,中日关系可能的转暖与两国在事务层面的积极交流和磋商分不开。在中日两国热点问题上,如中国公民控告日本企业强制劳动案,中国扣押三井船舶公司轮船案,都在双方积极努力下,得到圆满解决。中国多次派遣代表团访日,也邀请日本各党派访华。日本事务当局也积极回应,日本外务省建议安倍不要在第三国点名批评中国,安倍在澳大利亚的记者招待会上提到中国时只说“中国是重要国家”。日本外务省在商讨安倍讲话稿时,也会删除对中国的批评。

当然,由于中日关系冰冻非一日之寒,所以关系的改善还会遇到困难和波折,但只要本着“和平和发展”的理念,两国终将走上携手发展之路。

上一篇:Holding Our Breath 下一篇:complex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