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生信仰及价值准则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10-16 03:49:57

大学生人生信仰及价值准则调查与分析

摘要: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调研当代大学生对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理解和践行状况,统计分析当代大学生在人生信仰培育和建构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特点,最后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培育全过程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人生信仰 价值准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即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公民的价值准则和基本道德规范。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精神寄托、个人价值准则及信仰如何,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本次问卷调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了解当前大学生人生信仰及践行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状况,针对出现的问题探索有效的教育措施和路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信仰,助他们健康成长。

1.调查内容与方法

课题组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视角出发,编制了关于当代大学生人生信仰及价值准则现状的调查问卷。共设计30道题,内容涵盖“信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调查研究对象选取上,对海松江大学城7所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5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900份,占实际回收问卷的94.8%。调查后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七所高校大学生人生信仰总体现状分析

2.1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随着经济转型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出现,各种社会思潮接踵而来,人的信仰也出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调查显示,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的,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在信仰的选择上表现出怀疑、动摇、迷惑和彷徨,去选择信仰神灵,甚至有部分大学生没有信仰,呈现信仰缺失状态。作为教育者应采取必要、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及时修正错误的价值观。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他们走出信仰危机的困境。

2.2部分大学生人生追求趋于现实主义和物质主义

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功利思想影响,过度的物质主义和实用主义占据了部分大学生的头脑。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的人生追求选项中,选择“家庭幸福美满”、“商界精英”的人数位居前2名,选择“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数位居第3。说明部分大学生的人生追求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境界,更多地趋于现实主义和物质主义。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培养的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被培养的层次素质如何,理想信念的高度如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个人的追求和成长要建立在为人民服务和为国家做贡献的基础之上,这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我们还需帮助这些大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找到自身的价值坐标,构建崇高的理想信念,为社会发展注入正能量。

2.3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表示认同

调查显示,57.4%的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充满信心;30.9%的大学生表示有可能实现,但很遥远;认为只是一种幻想和不关心此类问题的大学生分别占4.2%和7.5%。可见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实现满怀信心,但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梦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理想信念,是一种社会信仰。我们要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与个人的梦想紧密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信仰培育的过程中,从而培养出一代寻梦、追梦和筑梦的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大学生,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目标。

3.大学生关于公民基本价值准则的认识

3.1对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理解和认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是公民的基本价值准则,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从调查结果来看,有约90%的大学生对公民基本价值准则表示非常清楚和较为清楚,并能做到其中一部分,说明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好的,但是还需通过其他的一些途径和手段对他们加以引导。从自己做起,从周围的点滴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的价值观念,使这种先进的价值准则和道德理念得以弘扬,并最终形成价值认同和实现价值目标,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3.2对爱国的理解和认识

“爱国”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在调查中发现,90.8%的大学生认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说明从意识形态上来讲,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还是非常具体化的,对爱国主义表示广泛认同。对当前大学生而言,可以化解为身边的具体事情,既表现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也表现为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道德修养,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人。但是表示能够在“国家和人民利益需要时,随时奉献一切”的大学生却只有24.1%。说明当代多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利已主义在部分大学生的思想中已经悄然存在,重个人利益,轻国家和社会的利益,仅有精神层面的爱国主义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要挺身而出,随时奉献自己的一切,这才是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最高思想境界和体现。

3.3对敬业的认识

“敬业”是公民的基本职业要求。对每一个公民而言,敬业就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有了敬业精神,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活力,才能取得更多、更好的工作成果。在关于“您对未来所从事工作岗位所持的态度”调查中,数据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敬业精神,但有部分大学生工作态度比较散漫,随便敷衍,长此以往就会精神颓废,缺乏进取心。国家的强大需由无数个充满敬业精神、忠于职守、保持旺盛精力的个体所组成。因此我们还需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大学生敬业的意识和责任。

3.4对诚信的认识

“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大学生来讲,就是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实事求是,踏实学习。对于诚信的理解,在900位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94.1%的大学生选择“诚信是每个人必须遵守的做人准则”,说明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已经被绝大多数大学生所认可。但在关于“考试时作弊”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选择结果不容乐观。数据表明即使目前高校在考试作弊的处理上越来越严厉,但是由于成绩、学分、奖学金、排名、入党、找工作等原因的趋使,仍有部分大学生选择铤而走险,参与作弊。笔者认为高校还是要加大宣传和教育的力度,杜绝作弊,培养大学生优良诚信的品质,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诚信基础。

3.5对友善的认识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表现为能与周围的同学或同事和谐相处,以善相待,有小爱才能积大爱,有大爱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里我们做了关于与周围同学相处是否融洽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比较理性,能够与同学和谐相处,即使出现问题也能自己解决。但不容忽视的是,选择“经常有口角和摩擦”和选择“冷漠,少有交流”的大学生更是需要我们更加关心、关注的对象,这些人可能由于性格、家庭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与他人的交流格格不入,这是教育管理的风险易发环节和重要环节,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4.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松江大学城部分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总体上来讲,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主流是好的,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方面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目前社会处于转型变革时期,在市场竞争、商品经济、网络传媒等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仍有部分大学生出现信仰缺失,价值取向功利化,享乐主义突出,缺少敬业精神。丢失了信仰,没有了明确的价值准则,将会出现坐享其成、颓废、缺乏进取心的不良后果,将会严重阻碍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即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通过具体的方式融入到大学生信仰培育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几种途径:

4.1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

针对大学生人生信仰呈现的多元化、开放性、包容性的特点,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要校内外结合,形成合力。要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传媒手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引领大众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实践中,帮助大学生明确方向,走出精神的困惑。

4.2传播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

要进一步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新载体,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利用易班、博客、网站、微信、主题展览、主题书展等多种载体形式,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先进人物事迹,将勤奋敬业、诚实守信融入到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中,营造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传递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使大学生感受到先进文化的魅力,洗涤灵魂,重建崇高信仰。

4.3加大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改变高校思想政治课一贯的课堂说教,要大胆进行改革与创新。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的比例,如带领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前辈前来讲座,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言传身教,对大学生信仰的培育和建构提供一个理论层面的指导和实践层面的示范。

4.4做到潜移默化,知行合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为准则。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将这种核心价值准则细化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知”是前提,“行”是关键,要做到知行合一。可通过学生会、党(团)支部、社团、协会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贫困地区支教、服务社区做义工、公益慈善等等,通过切身实践让大学生感受到团结友善、“大爱”的力量。

4.5搭建多种平台,增强实践技能

要将大学生对创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目标之一。如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培养等多种方式,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实践技能,让大学生以爱岗、敬业、奉献为荣,提高对企业、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

总之,大学生在信仰培育及价值准则形成的过程中,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可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个人信仰和价值取向,同时将这种信仰和价值取向转化为奉献社会、奉献国家的精神动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梅萍.“90后”大学生人生信仰的总体态势与因素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1,(10):28-30

[2]李继兵, 徐秦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信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1(11):110-113

[3]张其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国民精神信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1,(27)2:54-56

[4]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时代主题[J].思想教育研究, 2012(10):102-106

[5]本报评论员.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N].人民日报,2014-02-12(1).

上一篇:平衡计分卡在MOOC中的应用路径初探 下一篇:内控规范下的合同管理及风险防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