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分级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10-16 03:08:28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摘 要】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环境,使得竞争压力倍增,部分学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安感、焦虑感、危机感等心理问题。在透彻分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后,提出了从制度上的完善、教师的引导与干预等解决方案,使学生真正受益于分级教学。

【关键词】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心理问题

0 引言

目前,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很多高校都对高等数学课程开展了分级教学。近几年我校也对高等数学实施了分级教学模式。首先选择在学生人数较多,对数学知识要求比较高的电气学院进行试点。根据新生入学数学摸底考试成绩,再结合高考数学成绩,并适当参考学生本身意愿,严格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把学生按照数学基础的不同分成了A、B、C班进行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实施三年后,我们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对比:主要是分级专业与非分级专业的对比;其次是分级专业分级前后的对比。通过对比,可以看到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成效显著,高等数学的分级教学受到了全体教师与绝大部分学生的欢迎,但随之也衍生出一系列的问题,尤其是分级教学学生的心理问题。

1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学生心理问题

很多作者已经对高等数学分级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显示了分级教学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1], [2], [3], [5])。从总体上看,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尊重个体差异、实行个性化教学,适应了不同层级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方式,满足了他们的学习期望、发展需求,为学生创造了平等的思维空间和氛围。

但不容忽视的是分级教学改变了原有的教学环境,使得竞争压力倍增,部分学生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安感、焦虑感、危机感等心理问题。

分级教学中的教学班一般只在上高等数学课时集中,上课班级是临时性集体,其他课程都是按行政班级上课,因此学生在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班级上课时感

X周围的小伙伴都是陌生面孔,这导致部分学生一时难以适应,缺乏集体认同和归属感,从而产生不安情绪。我们调查发现: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一部分不同程度出现了不安感。另外,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存在着一些焦虑感,如有一些学生在C班,则担心自己以后深造无望,感觉处于学校底层,B班有些学生害怕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觉得老师讲解的内容会比A班缩水,对自己考研极端不利而忧郁重重,A班同样有学生担心自己在最好的班,怕跟不上老师的快节凑。当后期引入优升劣降的升降级制度后,各个层次的学生又有不同程度的危机感,尤其给降级的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他们面临的主要压力来自于因为可能出现的调剂机会或者降级危险而产生的考试焦虑心理。 此外,由于调剂后,到另一个层次的班级,他们还必须适应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课堂活动中陌生的同学,而这种不适应和陌生感会导致他们在各项课堂活动中出于自我保护而表现出退缩或者回避行为。A班学生的数学基础好,都希望在教学班级也成为“尖子生”,希望能获得教师的关注和同学的认可。当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很难得到满足、种种愿望很难实现时,就容易产生失落感、挫折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滋生不满情绪。他们面临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在自然班级教学模式下可能产生的压力。B班学生规模较大,少数学生安于现状,他们感觉到要进入A班可能性不大, 不求上进,但求不退是他们的想法,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还有少部分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学习仍然吃力,很难跟上B 班的学习进度.他们甚至羡慕 C 班同学压力小,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对分级教学不太欢迎。C班学生的数学底子差,分班后使得他们数学基础差的状况公开,触及“面子”,伤及自尊。部分学生表现出自卑、自责、甚至极端的自暴自弃,他们因为内心的敏感和自尊而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表现消极被动,尽可能回避;对于考试,他们更容易紧张和恐惧。从总体上看,C 班学生学习内在动机不足,自主学习意识不强。

另外,制度上也导致学生产生了不安感、焦虑感,和危机感。分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其核心是引入竞争机制,分级教学首先就是分级授课,分级测试,面对这样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学习者在一定程度产生了不安感。第二,分级教学引入优升劣降的升降级制度后,将导致学习者之间的心理失衡。第三,分级教学是临时的组合班级,学习者缺乏归属感,并且原来班级里优秀学生的离去无疑会使其他学生失去了可以学习的榜样。

2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学生心理引导与干预

针对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原因分析,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心理引导与干预。

2.1 加强对高等数学分级教学规章制度的宣讲

有很多学生对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存在误解,这是产生焦虑感的主要原因。高等数学分级教学面对的是大一的新生,他们对分级教学的目的、规定、考核方式等都了解不多,就想当然的按自己的理解出现焦虑感。这需要我们把工作前置,加强对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宣讲。我们在给准大学生们寄录取通知书的时候,附带了高等数学分级教学有关事宜的告知书,让学生了解分级教学的目的、规定、考核方式等内容。在摸底考试分班后,又及时通过学生辅导员、班主任宣讲高等数学分级教学的规章制度。学生了解后,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焦虑感。

2.2 加强对高等数学分级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

很多时候学生对分级教学有心理抵触或出现心理问题,是分级教学制度部分不合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比如在分级时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安抚学生心理,减少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抵触情绪;在考试的难易度方面充分体现类别差异,减少A班部分学生的盲目自大;在教师的安排上结合年龄、特点合理搭配,消除学生的优劣感;

在规定各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给任课教师一定的自,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人性化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提高优升劣降的升降级的次数与比例,特别是升的比例要大于降的比例,让学生体会通过努力带来的收获的成功感,减少对升降级制度的焦虑感与危机感。

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解决分级教学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一环。

2.3 教师的干预与引导

一方面,承担分级教学的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技巧,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学生讲教师评、小组讨论、以小论文的形式讨论某一专题等,吸引学生加入到学习的各环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教学活动的愉悦感,从而降低学生的交际焦虑感。通过章节自测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减少考试焦虑感。

另一方面,承担分级教学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类别有差别地进行教育。比如对A班的学生进行困难教育,教师可以用一些考研题、数学竞赛题给学生设置困难,给他们开拓视野的同时,让他们遭受挫折,减少部分学生的优越感;对C班的学生进行自信教育,教师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学习动机,消除学习障碍。

2.4 细化学生思想工作

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耐心细致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 结束语

高等数学分级教学强调因材施教,核心是以人为本。对分级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学生心理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关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调整分级制度方案,积极引导并干预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高等数学分级教学,使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宝善.大学数学教学现状和分级教学平台构想[J].大学数学,2007,23(5):5-7.

[2]母丽华,李焱.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7:173-174.

[3]魏红.分级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 (增刊):116-118.

[4]张志淼.数学学习与数学思想方法[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5]丁翠云.关于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7(1):30-32.

[6]周炎林,聂东明.独立学院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5):36-37.

[7]罗丹.民族地区新升本科院校高等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11,24(3):64-67.

[8]乔庆荣.高等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135-136.

上一篇:进口塑封集成电路键合点分层现象的识别 下一篇:基于虚拟校园三维全景漫游系统的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