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时间:2022-10-16 02:41:04

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性学习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事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所谓“探究”是指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美国的《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表述是:“科学探究指的是学生建构知识、形成科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更强调、更注重主体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因而更能使学生产生“要学习”的强烈心理倾向,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建构,有利于知识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探究活动大多是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才有可能得于开展下去,并取得成功。因此,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在学生探究时给予适当的指导,是真正使学生投入到科学探究中去,提高探究的实效,在自主探究中养成科学素养的必要保证。

1.根据教材需要,为学生自制器材

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科学的探究。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应给学生充分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来体会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我从事多年的科学学科教学,每课前我都精心准备实验器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提供所需材料。如教《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一课时,在研究弹簧拉伸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时,需要的器材有带钉子的木板、标准弹簧和刻度尺、钩码等。学校仪器库没有带钉子的木板,我抓住木匠在我校装修这个机会,让木匠给做了10个钉板;学校的平板测力计只有1牛顿和0.5牛顿,拉力不够,圆筒测力计学生又看不到弹簧,我在研究中,发现圆筒测力计的弹簧可以卸下来,于是到修鞋店买来玻璃钉弯成钩,做成一个可以挂钩码的标准拉簧。又利用电脑绘制出刻度表,用A4纸上打印出来当作刻度尺。有了这些标准的实验材料,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弹簧的拉伸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为了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我还常常是自己花钱买一些实验用品,如:白醋、白砂糖、精盐、气球、皮筋、保鲜袋等等。总而言之,我在上课前总是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条件。

2.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小助手的作用

“一双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抱成团。”一个人的力量的有限的,大家的力量才是无限的。

2.1提醒准备、完善材料。

探究活动离不开充足、典型、完整的实验材料。由于我们学校只有我一名科学教师,除了全校的三~六年级科学课外,还有品德与生活、品德社会和信息课。如果每个班级科学课的实验材料都由教师一个人准备,实在不容易。于是每个班级我都选一名小助手,让他负责,组成一个材料小组。教师在每教一个单元前,召开材料小组会议,和学生一起讨论本单元有哪些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哪些材料仪器库有,哪些材料需要学生准备。学生准备的材料由材料组的成员提醒准备,并检查。上课前材料组成员到仪器库帮教师准备材料。

2.2提醒观察、督促记录。

科学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里面千奇百怪,无所不有。而在我们的科学课上只是一些浅显的、易懂的知识,在课堂上进行观察、探究就能够理解的内容。但科学何止这一点点呢?有的需要课外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这个过程往往是教师布置的时候学生情绪高涨,信心十足,到了观察与记录的时候由于时间长了,学生的这种信心和情绪便荡然无存。这样有小助手的不断提醒,从而使学生能坚持长久的边观察边记录,学生也在观察与记录中培养了持之以恒的毅力。如“观察月相”,需要观察一个月的时间,小助手在这期间,不断地提醒、督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完成观察与记录,由于在这一个月中,有几天是阴雨天,学生没有观察到月相,小助手又让学生们坚持观察了下一个月,学生在长期的观察与记录中既增长了知识,增强了毅力,又培养了科学素养。

3.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和教学的要求,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小学生易接受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问题、实验、竞赛、讲故事、做游戏或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等,让枯燥的书本知识变的更有趣味。如:我在教学《纸》一课时,先让学生们用木块、纸片、塑料片、铝片(金属)这四种材料做实验,观察它们哪种材料最容易吸水,学生很快就发现纸片最容易吸水;有的同学就问我:老师,为什么纸片最容易吸水,纸有什么特征。这正是我们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环节,纸的观察,学生就自然进入下一个观察活动,学生们都拿起了放大镜,通过对纸的揉、撕、折等观察活动,学生发现纸中有间隙,纸中有纸的纤维等纸的特征。通过这样一个问题的创设,很快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程改革提倡回归“人的生命教育”重点强调的也是学生的主动参与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 的目的,就在于把积极意义的玩和无止境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获得“天性”满足的同时,不误正业学有所得。这是再现情境,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分析,使之在情趣盎然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积极的探究情感,充分发挥引领者的作用,要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实效,让学生真正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上一篇:让孩子在数学海洋里“自信”地翱翔 下一篇:对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