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学法

时间:2022-10-16 02:23:19

浅谈初中英语学法

摘要:初中英语是中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界和理论界对英语教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中英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把握英语记忆规律,从而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本文对英语教育与学习中的问题展开研究。

关键词:英语;教育;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48-01

通过近几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要学好英语无捷径可走,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然而如果我们掌握了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结果将事半功倍。我认为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方法和恒心。具体地说,学习的效率是指学生学习花更少的时间、学到更多的内容。无数的实践证明英语学习的方法跟英语成绩是成正相关的,对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英语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方法。

1.推动英语教学改革,完成教学目标

英语教学改革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课程改革必须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强化学科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并且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以往的教学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们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培养其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我们应该根据不同阶段及自身状况确立短期目标。目标是动力,是责任感的体现,更是前进方向。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较直观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恰当的处理学生本位、知识本位与社会本位的矛盾,在照顾知识内在逻辑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增加英语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做到以上几点,教学目标有望实现。每节课有一个小目标,一段时期内,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会有一个大目标,这样会在教学层次和知识积累上有很大的提高,其核心在于不断培养学生的英语素质。

2.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加强英语练习

语言是一门应用实践性的科目,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识,多么良好的教育背景,只要会运用,每个人都能学好。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没有一个英语的精通者是课本和作业造就出来的。学英文和学中文一样都离不开现实的语言环境。我们的普通话之所以能说得好是因为我们生在这个环境中。就英语学习来说,我们的学生通常只有在课堂上才去接触它,课外感知的机会很少,而且学习的方式局限于英语书面作业,口语几乎为零。这种现象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十分普遍。中高考的指挥棒将我们的教育方式引向了英语应试教育的极端,这也是体制的问题。对有的学校来说开口语课会耽误时间,是很冒风险,升学率更重要。笔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寓教于乐,一举多得。同时我们也鼓励学生们多看英语类节目,多上英语网站。

3.课堂要寓教于乐

旧式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一言堂",课堂上教师总是向学生灌输,学生始终处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已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课堂环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良好,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淡化传统教学给人们的印象,要"寓教于乐""动静结合""学用结合""师生配合"。课前,可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论,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等等,从而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英语有一则谚语说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导入新课要讲究艺术。教学中,不能课本搬家,大声念一遍,小声念一遍,就算进行了教学。要善于用教室的人和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来设置情景。教师讲解切忌繁、杂、重,要精讲,长则生厌,要变讲为提问,学生大量的时间是参与而不是旁观者,学中用,用中学,只有这样学生才感兴趣。要注意在实践中满足学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问题和语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实践。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品尝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从而兴趣大振,热情倍增。

4.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必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思维、学会选择、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具有终身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一改只顾"教"而不顾"学"的做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尤其是探讨关于"学"的方法,促使"教学过程"向"学教过程"的转变,使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要大力提倡并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真正把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作学习交流和自主探索的过程,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习能力上,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库,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注重学习水平层次和个性差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一个人一生的学习活动至关重要。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按照教材体系和学生认识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音为首的听说习惯、按时预习新课习惯、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习惯、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习惯、听说读写齐头并进习惯、及时复习所学知识习惯等。在英语教学中,还应当注意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如:注意力的培养、长期反复思考同一问题的意志品质的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的培养等。使学生形成不怕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

5.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每个学生有着自身的个性与差异,面对着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师一定要尊重,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比如,学生的英语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潜能以及方法等之间的现实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符合学生的教育环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尽最大可能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中学生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状况两方面情况,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层次划分。对于每一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练习与作业,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学习的成就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成长。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从而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6.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接受能力差异制定教学目标。例如,在针对Do you think it's good for animals to stay in cages?这个话题进行讨论时,由于在上一个单元中学习了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因而在这次上课之前,我将问题设置成为了含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用法的提问: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当上课铃声响起时,先针对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让学生对于比较级和最高级的使用进行复习,然后再通过提问一系列含有比较级形式的问题,之后再引入到Which do you think is better, in the cages or in the forest?这个话题上来。这样,就使得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的学生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不至于措手不及。通过引入这个问题,班级里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回答I think in the forest better.而对于班级中学习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则可以继续给他们提问Why?在这样的引入下,每名学生就都可以得到锻炼,并将本课教学推向高潮。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下的小学各个阶段的语文教学 下一篇:让课外阅读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营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