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提高聋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21 11:54:37

寓教于乐,提高聋生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摘要:耳聋学生由于在听力上存在一定的障碍,在学习方式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于普通学生主要借助视听来获取知识和信息,耳聋学生则基本上依赖于视觉来进行学习。聋生学习方式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内容的直观性和形象化,借助形象的事物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

关键词:寓教于乐;聋生语文教学;学生主体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127-01

1.聋生语文教学的特点

耳聋学生由于听觉器官受损,不能够通过听力来感受客观存在的有声语言,获取信息,只能够依靠"以目代耳"的方式通过视觉的体验来获取知识和语言文字,从而展开学习。视觉为主要学习方式的特征也使得耳聋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依赖于丰富的、具体的和形象的事物,借助事物的表象展开关于新内容的学习和思考,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

要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具体化,能够采用的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增加形象性;另一种方法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展开主动思考;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要增加学生的实践性和参与性,学生只有在参与和同伴互动中,才能够将自己的思维通过外部交流和行为进行分解,进而展开更深入的思考。

2.寓教于乐,提高聋生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有效策略

2.1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形象化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丰富视觉体验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够展示图文声像,而且能够带领学生走进新知识的世界,将抽象的语言文字通过模拟仿真的手段表现出来,焕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故事制作成动画,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路上遇到了不同的小伙伴,通过小伙伴的表情和动作,引导耳聋学生试图表达小蝌蚪的话语,了解文本的内容,在不同形象事物的支持下,学生的注意力不断集中,不断进行思考,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形象性和多样性还是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重要方式。利用多媒体对抽象事物的具体化手段,将抽象的思维特征进行形象化系统化的思维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例如,在《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过程中,文本的核心理解难点是,为什么要葫芦要治葫芦藤上的虫子,这个问题是理解的难点。教师通过ppt展示葫芦生长的动态过程,包括葫芦中的虫子是如何破坏葫芦的内部结构,影响植物的生长的,引导学生认识到植物生长规律,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借助多媒体技术,内容的分解更加详细具体,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这对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深入和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也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2.2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学生的思考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依赖于学生的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只有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才能够激发学生更加在思考新问题的过程中,联系到更多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作为支撑,促进学生知识的自主建构。例如,在《爸爸真好》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直接引导学生开始故事的阅读,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前搜集自己和爸爸的故事,通过绘画的方式进行表现,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和爸爸的故事,感受爸爸对子女的情感,父亲不善表达,更多的是通过行为进行表达的。学生在交流中逐渐走进父爱的情感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建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关于内容的思考和探索,由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故事中爸爸的行为和爸爸表达爱的方式,学习和理解起来也更加方便。教学情境其实质就是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搭建支架,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展开新知识的探索,并不断寻找新的思路,进行深入性的研究,促进学生个体更加优化的发展。

2.3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借助动手操作来解读文本。耳聋学生不能够借助语言进行交流,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够通过详细的讲解来使学生明确文本的内涵,这就使课堂的交流受到限制。但是,聋生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改变教师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增加学生的过程参与性,引导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实践,通过动手实践、动画制作、结合图画的故事讲述来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来解读内容,增加学生的课堂实践性。例如,在《春天来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考虑到文本是一篇关于写景的文本,主要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景,这一方面依靠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和春天的动画,增加学生的视觉体验,提高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能力;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对于春天美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从自然中搜集春天的物体,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物体的应用来手工制作不同的作品,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有绘画作品、有手工作品、有轻黏土制作的各种作品还有泥土搭建的春天场景,学生通过作品的表达更好地理解了文本的内容,也增加了课堂活动的乐趣,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获得更高水平的发展,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和提高。

综上所述,聋生具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在学习上更加依赖视觉上的感受和刺激,需要形象化事务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开展形象化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的实践参与,借助动手操作来解读文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建立学生主体课堂。

参考文献:

[1]乌兰,曲学利,许家成. 运用语音识别技术创设无障碍教学环境――对聋生语文教学的新探索[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24:115-116.

[2]卢艳梅. 尊重主体特性 挖掘思维潜能――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展聋生的思维能力[J]. 绥化学院学报,2013,01:45-47.

[3]王蕊波. 把握聋生注意的特征 改进聋校低年级语文教学[J].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3,02:142-143.

上一篇:如何让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更浓 下一篇:对高职院校教学方式方法问题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