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借鉴

时间:2022-10-16 02:14:08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借鉴

中国是工业文明的迟到者,目前走的还是一条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老路――高物耗、高能耗、高产出、高排放、高污染。优质生态的保有量在急剧下降,人口、资源、环境面临支撑的极限,已经失去了发达国家工业化时的廉价资源条件和充裕的环境容量。如不尽快走上循环经济之路,中国的资源将无以为继,环境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目前,在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循环经济正在成为一股潮流和趋势,不妨“师夷长技以利己”。

企业层面杜邦化学公司模式――组织单个企业的循环经济: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于1980年代末把工厂当作试验新的循环经济理念的实验室,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

区域层面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面向共生企业的循环经济:丹麦的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是目前国际上工业生态系统运行最为典型的代表。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制药厂和石膏制板厂4个厂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他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横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

社会层面德国双轨系统模式――针对消费后排放的循环经济:德国的双轨制回收系统(DSD)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DSD是个专门组织对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它接受企业的委托,组织收运者对他们的包装废弃物进行回收和分类,然后送至相应的资源再利用厂家进行循环利用,能直接回用的包装废弃物则送返制造商。

借鉴日本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体系:首先, 促进循环经济的立法工作,将“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确立为发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要求,为实现循环社会提供法律保证;其次,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借鉴日本《推进建立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制定一部全国性的基本法,确立循环型社会的基本原则。再者,制定城市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各种处理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处理的技术规范、处理企业的责任、权利以及责任权利的监督保障机制、监督部门的权利责任、失职行为的处罚等,使城市垃圾处理、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企业和监管部门的所有行为都置于法律的规范之下。

上一篇:点击“鼠标干部” 下一篇:《中国战略知识分子》策划专题反响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