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10-16 02:11:2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分析与对策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在不断增加,由于父母都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存在着不小的隐患。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学习、生活显得极为重要。基础教育阶段如果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埋下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以发生意想不到的事件。小学班主任是这些留守儿童接触最多的人,如何帮助留守儿童更好地生活和学习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

关键词:留守儿童;班主任;关爱;教育方法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变化分析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为了获取更多的家庭财富许多的家长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亲戚带养,这些暂时的监护人不可能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进行教育与辅助,只是在接送孩子和饮食起居上对孩子有一定的保障,父母则是将挣到的钱按时地寄回来用于家庭日常生活,对于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况过问的很少,以上原因造成了这些孩子心理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学习成绩下滑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的学习在家无人过问,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比较自由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的偏护和溺爱,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上越走越远。

2.生活状态紊乱

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加之父母不在身边,他们的生活不容乐观,有钱的时候能吃得好一点,钱少的时候就对付,睡眠也是常常没有规律,在生病的时候不能及时就医甚至硬抗着,这对于他们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3.心理问题

长期的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二、班主任需要做的几项工作

1.建立本班留守儿童的花名册

把这些儿童的家庭、生活、身体、心理等写入花名册,经常性的召开班会让他们体会这个集体的温暖和关爱,成立帮扶对子及时地帮助他们的学习。

2.让爱围绕着他们

对于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多看、多问、多帮,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

3.教会他们去关心别人

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这些孩子从内心感觉到关心是相互的,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这是不对的,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4.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着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他们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

5.利用好各个节假日引导教育

教师的家访无疑是拉近孩子和老师距离最好的办法,在父亲节和母亲节期间开展活动,让他们感知亲情就在身边,学会感恩。留守儿童由于本身存在的问题,平时受到的非议较多,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还经常用批评的方式去教育这些学生,结果会事与愿违,甚至出现顶嘴或出走、退学的现象。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养成的不良习惯,就应该用爱心去教育转化他们,平等、公平、耐心地对待这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留守儿童”,切忌使用“死不悔改”“不可救药”等容易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言语,而要对他们倾注真情,让爱心像清泉一样,浇灌“留守儿童”干涸的心田,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方蓝天。

总之,留守儿童是现今的一种普遍现象,学校和班主任只是教育的一部分,单单靠学校和教师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的,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社会各个方面为辅助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上一篇:初中生诚信教育探讨 下一篇: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