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作文的练习和方法

时间:2022-10-16 01:51:53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作文的练习和方法

摘 要:新课改下高中语文作文的有序连环训练,即是敏感地抓住学生在听评讲时产生弥补不足的表现欲,而针对同一写作内容,同一写作知识点的训练,有序地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连续不断地写作若干次,直至使之得到彻底的理解和把握。写作内容可以不同,但知识点一定要相同并且具有连贯性。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作文;有序连环

课改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要求在有效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取最大的价值;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在能力与情感上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要达到这点,就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又因这个体差异,要兼顾差异而使教学在某些方面出现不连贯甚至杂乱无章的现象。要在教学中始终贯彻课改精神,就非得有一个有序连贯的计划不可,而且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就写作训练而言,高中阶段,进入写作复杂的记叙文或其他文体阶段,学生虽在初中也接触到一些写作知识,但相对其年龄特点而言,写作知识的接触还是较少的,更不用说用理论去指导写作实践了,这就要求高中的写作必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才能保证高中生写作水平的扎实提高,而采用有序连环的方法则能更好地达到这目的。

所谓有序连环,即是按一定顺序、一环扣一环之意。平时在批改作文时,常有些作文会重复以前作文的毛病,这除了受作文基础影响之外,传统的训练方法上也存在着误区。即:一是一个题目只写一次,评改一次,尔后再换题目写;二是作文要求多,如既要学生注意描写人物心理,又要注意描写人物行动、个性化语言,或者注意论证方法、注意语言等;三是碰着一个好题目,又去写这个题目,而在写作过程中又没有明确的要求,或有要求却缺乏连贯性,多具有随意性。由于一题只写一次,只评一次,在评改中发现的缺点,在实践中得不到弥补。另外,在同一篇作文里,同时训练几个知识点,没有轻重之别,这种分散精力,全面顾及的写作,必然是顾此失彼,造成不能集中精力构思一点,写作一点的现象,从而影响作文质量,笔者从教二十几年,甚觉这是中学作文不能得到有效提高的很大原因之一。

针对上述现象,笔者在作文训练中采取了有序连环训练的方法。即是敏感地抓住学生在听评讲时产生弥补不足的表现欲,针对同一写作内容,同一写作知识点的训练,有序地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连续不断地写作若干次,直至使之得到彻底的理解和把握。写作内容也可不同,但知识点一定要相同并连贯。

如何进行有序连环训练?

首先,先统筹安排一个学期乃至全年度的作文训练计划,要明确本学期或本学年至少训练多少次作文,每类要求训练多少次,从而使某种问题的训练得到全盘规划。如高一年级着重训练复杂的记叙文,全年度至少有36至40周,因此训练至少有18到20次,这样才能保证某种文体得到全面的练习乃至熟练的训练。

其次是明确训练的侧重点,即确定本年度或本学期侧重训练问题的几个方面或全部知识点,每个知识点至少训练多少次,这样才使各个知识点得到侧重、全面而系统的训练与巩固,使知识点的训练落到实处。高一年级复杂记叙文的训练,就可以分为记人叙事,布局谋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几个大方面,而每个方面又可分为几个小知识点进行侧重训练。

其具体过程是:

1学生初作 即先由老师提出训练侧重点,明确作文意图和要求,并予以指导,让学生自写作文。这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体验,是试着把知识转化成技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教师要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不同的指导和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有区别的指导下进行不同层次、不同顺序或重点不同的学习探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激励下产生对训练的好奇与期盼情感。

2讲评(初评) 即是对初作的作文进行分析指正,让学生明白得失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提高。通过讲评,学生不仅知道没有达到要求的知识点,而且还接触到了初作时没有接触到或没有注意的新知识。在经过讲评后,学生往往会产生弥补遗憾的心理。教师宜敏感地抓住这种心理,趁势引导,布置他们再写一遍。讲评是在理论上对初作的总结、完善、补充,是对旧知识的再复习巩固,是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传授新知识,因而讲评应比指导水平更高,知识更上一个层次。

3再作 即是在初评之后,让学生再写一遍。此次作文要求宜更高,即是要求学生在再作里既要保持前次作文里的优点,同时又避免其不足,力求再作的习作质量更高。

4作文还得有一个结尾的工作,即比较。比较即让学生拿最后一篇作文与前面的作文比较。在比较中让学生自行比较分析前后作文的优劣,于比较中加深对写作知识的理解,体验由理性到感性,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有了这种理解和体验,在以后的作文里便会有意识地发扬优点,避免不足,使技能渐渐地趋于熟能生巧,从而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比较后的启示:要懂得以小见大,懂得一碗水里造漩涡,注意个性化的写作。

这最后的一个阶段,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提升可以说是臻于完善了。

要注意的是:一、可在教师的示范下,让学生自改作文,以减轻老师负担。二、要求重写的最后一篇作文,可渗透其他知识点的训练,但不作主要知识点,目的是为了过渡到下一个训练重点做准备,这也是一种连环的训练方法,以后依此类推,便能使知识得以由点到面、有联系的系统的训练,以最终达到训练的教学目的。

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新课标的核心不是一步就可以到位的,它本身就和学生的学习一样,也有一个有序和连环的过程。假如以为可以一蹴而就而不讲循序渐进,那就无异于揠苗助长,尤其是作文,更是一件需要耐心的慢功夫,决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必将适得其反。但不管如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必须进行的。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教育的一大目的,就像教育家叶圣陶所说的“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的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而学生所以要学要练,就要为进入这样的境界。”“给指点,给讲说,却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这好比牵着手走,却随时准备放手。在这上头,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上面例子的训练过程就很好地体现了叶老的这番话,它可以作进行新课改必要性的注脚。

上一篇:试论情趣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下一篇:汉语国际教育与公共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