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需要一个美好的开始

时间:2022-10-16 01:32:12

今天的课,我又“神(tou)奇(lan)”了一把。

在给孩子们讲了几次Scratch的基础课程之后,我便开始“瞎”来了。

大致的流程应该是这样的:

老师说:会用“小猫”编动画了不?学生都相当自信:会!老师继续:都能独立编了?学生依然超级自信:是!!(PS:往往越是学得皮毛者就越自信)老师再进一步:今天不用你们独立编,而是相邻两同学合作一起编。老师不等学生有反应,就直接开始示范:我们先把小猫角色给删了,然后请注意这个按钮,里面有惊喜――点一下,舞台上就会随机出现一个角色。

今天的编程要求很简单:首先,请合作的两位同学各自随机点出一个角色;然后,围绕这两角色,自由发挥设计一组对话,编出一个既简单又完整且有趣的故事。规则补充:如果随机出现的两个角色很不搭,可以在征得伙伴同意后重选角色。规则强调:最多换三次,三次后,如果出现的是两个妖怪,你们就只能编个鬼故事了!(此话一出,便有学生大笑,他们上节课选的角色就是巫婆什么的,编的就是“鬼故事”)

接下来,完全成为学生时间……

在后续的课堂究竟会发生些什么,完全不可测。可以说,有了上面这么一个任性的开始,这堂课在接下来的好长时间内一直没法结束。比如,从对话时间的不容易精确控制引出“广播指令”的学习;从要求一组对话在室内发生、一组对话必须延伸到室外引出如何“场景切换”的问题;从最好是两个角色在合适的时间相遇后再开始对话引出如何通过侦测对象控制动画流程的问题解决方案……后续的很多学习,就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上台展示以及一次次的补充要求和修改意见中不断完善。我一直觉得,我们就该尝试着这样去上课,完全可控且意料之中的结果,未必就是一个好结果。

这堂课其实并没有进行很完善的整体设计就开始了,不过“随机导入角色”这一神来之笔,很好地解决了日常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学生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同质化”倾向(老师示范什么,就出现一批神模仿的习作)。这些随机产生的角色,丰富了学生讲故事的基本元素,使得他们不得不根据这些角色去努力完善故事情节,挖空心思的各种神编剧,把他们的创造力给“逼”出来了。

@堂课另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规则意识”,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强调规范的多,明确规则的少。规范总让人觉得是在定规矩,因此更多强调教师的权威性,规则则是具体的行事方式,有了规则意识,学生就知道了该如何去做。我把随机产生角色作为游戏的重要规则之一,把每人编一句接龙式完成故事作为另一条基本规则,这样做一方面是让编故事写程序兼有了游戏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期望两位合作者能在真正的良性互动中学会如何遵守游戏规则。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学科在学习内容的跟进上也是紧跟潮流。但整体上看,我们的教学方式却仍未有实质性突破,技术至上的影子依然顽固性存在,因此,我更期望能通过类似的一个个案例的尝试,去深入反思我们是否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突破“每个40分钟都有一个目标明确格式规范的教学设计”?

上面的案例,只有开始的预设,却没有精准的结果控制,但或许,也正是这种不可预测性,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预想不到的结局――无限的可能性会带来结果的多样性。

上一篇:《网络改变生活》教学设计 下一篇:融合创客思维,传承汉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