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

时间:2022-10-16 01:05:13

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体现人文性

高中作文不像小学、初中时的作文,记记事,谈点感想就完事了,要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高中作文教学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作文教学模式,必须逐步引导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必须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必须鼓励学生表真情、写个性文章,必须重视学生的创作成果。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语文教学,往往比较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语文的人文性,突出以人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作文教学中认真贯彻这一指导思想,是语文教学体现人文性的重要内容。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人文性呢?我认为,要做到五个方面:

一、从根本上改变旧的作文教学模式

不少教师都有自己一套比较稳定的教学沟通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教师在预定的框架中,垄断了沟通,这实际上是单向的沟通。教师是权威,学生与教师不是平等的。比如:在作文教学中,什么样的作文是规范的,怎样写才是好作文,如何统一标准规格等等,都由教师事前告诉学生,再由学生去写作,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象大批量生产的复制品一样,毫无个性。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概论》一文中,程红兵老师提到: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个题目,让他自己去创造。

这段话就是对旧的教学模式的批评,更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的体现。尤其是最后两句,对作文教学很有启发。学生是人,人是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尤其是有个性的。他们的作文也应该是富有创造性的,应该是千姿百态的。

二、逐步引导学生开创新的思维方式

现在的学生从小到大,基本处于传统的旧模式的教育中。尤其到了中学,思维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固有定势,想一下子改变过来,学生可能会不适应。学生已经习惯于单一的思路,固定的思维方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思维的氛围。

短小精悍的奇文趣事,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好材料。如马克吐温的趣闻,其中一个趣闻是:有一次,马克吐温向邻居借书,邻居说;“可以,可以。但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的图书室借去的图书必须当场阅读。”一星期后,这位邻居向马克吐温借割草机,马克吐温笑着说:“当然可以,毫无问题。不过我定了一条规则:从我家里借去的割草机只能在我的草地上使用。”我把马克吐温的这个趣闻交给学生并将马克吐温回敬邻居时所说的话省去,由学生去设想。我鼓励学生说:看谁像马克吐温那样回敬得幽默、有趣。结果,学生反映很活跃,发言积极。这样以另一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和谐轻松的写作氛围,学生们一旦放松了,就有了激情和兴趣,敢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只要坚持多种形式的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学会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和多向思维去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单一,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现在高考和中考的作文基本以话题作文为主,就是为了给学生以广阔的创作空间,这是实际也是体现了教改的方向。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要逐步引导学生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努力开创新的思维方式。

三、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育书简》中说:“作文必有可写之材料。”部分学生一写作文就头疼,觉得没东西好写。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材料积累不够。没有积累,学生作文就成了“无米之炊”。新《语文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作文指导时,重视学生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作文指导不应该仅仅限于每学期那十几堂作文课,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课外的积累。只在上课时强调学生要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而没有具体的指导是不行的。比如,平时可以教他们如何剪报,指导他们分阶段阅读课外书籍,给他们布置一些简单的社会活动及调查等。实践证明,具体的指导比语言上的强调要有效得多。

四、鼓励学生表真情、写个性文章

造成学生写作困难的另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爱好和情趣。唯一标准就是要求学生写正面、写好事,中间过渡,头尾呼应,结尾抒情议论点题等等。这样,学生怎么能写出有真情、有个性的文章呢?

叶老在《作文论》中说:作文必须“写出真诚的自己的话。”新《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重视学生的情感,它建议教师让学生讲真话、讲心里话。鼓励学生不讲套话、空话,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感情,在对社会真切的关注,对生活真情的感受,对美的真挚的追求中,表现自我个性。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当然,鼓励学生表真情的同时,还要注意在精神上,人格上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培养他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防止学生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五、重视学生的创作成果

学生的作文是学生的创作成果,教师应该正确对待。对学生作文认真批改是对学生创作成果的尊重。我要求学生用作文本写作文,教师批改作文采用笔改和面改两种方法,对作文只做部分改动时可以用笔改,需要大改动时用面改。事实证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重视,也会使学生认真保管好自己的作文本。每个学生一个学期一本作文本,三年下来,就是一本“文集”。且不论作文水平的高低,都是学生自己的创造成果。有的同学将自己的“文集”装订得很精美,无形之中就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综上所述,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引导学生注重知识、能力、素养的统一,通过作文去表现学生聪颖的智慧、鲜明的个性、健全的人格,才能使作文教学取得成功。

上一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强化三环追求三境 下一篇: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