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IPO进退两难

时间:2022-10-16 12:25:51

地产IPO进退两难

对于在信贷紧缩与调控高压下深陷融资困局的地产企业而言,涉险踏上IPO独木桥的,恒大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不上市,就退市。”这句近期房地产业内的流行语,尽管略有夸张之嫌,仍堪称当前中国地产业在震荡之下的一幅浮世绘。

3月12日,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恒大)在香港举行公开上市新闻会。根据招股说明书,恒大将于3月13日至3月18日公开招股,拟于3月28日H股上市。

若计划得偿,恒大将成为2007年10月以来,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内资地产公司。

“此前,共有50多家内资地产企业拟定赴港上市计划,20多家递交上市申请。以平均每家30亿港元的筹资额度作保守估计,这番上市潮将募资1000亿港元以上。”交银国际总经理温天纳说。

但基金经理们冷眼相看,不仅恒大上市前途叵测,整个红筹地产的上市都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僵局。与2007年9月碧桂园、SOHO中国、远洋地产等一批内地地产公司借牛市大潮赴港IPO相比,半年间,资本市场已是冰火两重天。

“恒大是这一轮上市潮的风向标,其他公司都在关注恒大的表现,以确定上市计划。”摩根大通中国房地产分析师魏志鸿说。

IPO搁浅熊市

受次贷危机、宏观调控、信贷紧缩、成交量萎靡等多重利空因素影响,港股2008年开局即遭重创,地产股首当其冲。

1月22日,恒生指数暴跌2000多点,下跌8.7%。多家红筹地产公司跌破发行价。SOHO中国现价比上市发行价跌去32%;中国奥园跌去40%,近期才缓慢回归发行价位。对于正在和准备进行IPO的地产企业而言,市场令人生寒。

原本准备在1月31日上市的昌盛地产,尽管一再缩减融资额度,仍难耐市场冷淡,已宣布取消IPO。随后,茂业百货、恒大地产、太平洋保险、阳光能源、宏华等纷纷暂停IPO。致使1月间,港股首现开年无新股的窘境。

进入2月,地产股与2007年11月相比,平均下挫接近40%。在2007年因大幅扩张土地储备导致资产负债率高企的内地房产股,成为外资投行竞相大幅减持的对象,其中以绿城中国(香港交易所代码:3900)为甚。

2月21日,花旗研究报告,将绿城2007年盈利预测下调11%,目标价也由18.58港元下调至11.57港元。此时,绿城股价已在过去三个月下跌约40%。

一个突如其来的熊市,令众多酝酿多时的地产IPO纷纷搁浅。一位投行业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瑞银华宝跟进的几个地产IPO项目,最近均已暂停。

恒大逆市IPO

正是在这一时刻,恒大逆市而上启动IPO,引起了资本市场和地产业的广泛关注。在公开招股会上,恒大宣布将发售29亿6091万1千股股份,其中28.5亿股为新股。招股区间为每股3.5港元至5.6港元之间,集资额为103.6亿至165.76亿港元。

此番恒大上市邀请瑞信、高盛、美林三家投行保荐。瑞信报告对恒大估值1208亿-1321亿港元;美林估值在810亿-1300亿港元。中银国际则估值为912亿-1148亿港元。这些估值高点,均已超过内资地产公司中市值居首的碧桂园。

招股书显示,恒大土地储备建筑面积达4580万平方米,在19个城市拥有33个房地产项目,总建筑面积约3070万平方米,其中已完成的建筑面积约230万平方米。恒大的土地储备,仅次于碧桂园,是万科的近两倍。

据招股书披露,2004年、2005年及2006年,恒大收入分别为14.434亿元、13.22亿元及19.833亿元。同期,盈利分别为7860万元、1.855亿元和3.255亿元;2007年截至9月30日,收入23.234亿元,盈利10.06亿元。

保荐机构对其在2008年的合理市盈率估值在10倍至16倍间。恒大许诺,2008年盈利增至77.57亿元人民币。瑞信报告称其盈利将大幅增长6.5倍, 至85.24亿元人民币。

尽管承销商的预期如此乐观,分析人士对其招股前景仍疑虑重重。“与去年9月一波地产上市潮相比,此次可比的IPO预计缩水20%至25%。”交银国际总经理温天纳说。

在3月7日公布初步招股书后,恒大即展开路演。“至3月11日,鲜有基金经理问津,反响远悖预期。”一位投行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而一位外资基金经理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直言:“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去买东西。”

“如果所有基金经理都没有兴趣,就不能按时上市了。”另一国际投行的资深人士说。在他看来,资本市场的特性就是买涨杀跌,所以,越是市道低迷,就越是卖不出价。

对此,恒大及其保荐机构,均以上市缄默期为由拒绝置评,在招股会上亦拒绝说明路演期认购情况,仅承认目前市场波动。

前述投行资深人士分析指出,“恒大逆市IPO实出无奈,与其在2007年极速扩张、遇信贷紧缩后,资金链紧张有关。”主要的压力即来自土地储备。

据《财经》记者了解,恒大2007年的土地储备较2006年增长9倍。2008年1月,恒大再次逆市而为,以41亿元拍得广州一地块(折合楼面地价13016元/平方米),该地块成为广州地王。

“我们是内资地产企业中在赴港上市前土地储备最多的。”在招股会上,恒大董事长许家印强调。这的确是恒大的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以万科上市为例,其融资规模仅约10亿元人民币,后经多次再融资,逐渐扩大土地储备,再逐渐扩大再融资规模,至2007年再融资达100亿元人民币。如恒大上市前便储备如此大量土地者,实属罕见。

招股书显示,恒大融资将主要用于清欠债务。其中,53.6%用于支付未付土地出让金及现行项目资金;7.5%用于支付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项目土地使用权额外现金代价;1.7%用于支付两名卖家在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土地的余下代价;9.1%用于偿还部分从瑞信借取结构担保贷款;另有23.1%用于继续扩大土地储备;只有5%拨作一般营运资金。

2008年1月7日,国务院下发通知,明确土地闲置满两年,无偿收回;闲置满一年,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通知》要求,2008年6月30日前,各省市政府将闲置土地清理处置情况向国务院作专题报告。银监会359号文亦明令,禁止对拖欠土地出让金及有囤地行为的开发商放贷。

招股书显示,恒大完工项目面积仅占储备土地面积八分之一。宏观调控中,资金、土地双重受限,因此,对恒大而言,再差的市况,也要一博。

“恒大原来的计划是在2007年迅速扩大土地储备,再像碧桂园一样IPO。怎料2007年10月后市场急转直下,上市成为不得不走的险径。”上述投行资深人士分析说。

据《财经》记者了解,恒大2007年极速扩张土地储备的资金,主要来自近10亿美元私募。2006年11月29日,恒大引入财务投资者,认购8亿股可换股优先股,获美林、德意志银行、淡马锡三家机构4亿美元注资。2007年8月27日,恒大与瑞信签订协议,以筹措本金总额最多5亿美元结构担保贷款。

招股书显示,恒大上市重组后,其财务投资者拥有33.33%股份,许家印拥有66.13%股份,贷款人瑞信拥有0.54%股份。

若IPO发行成功,许家印将拥有68.16%股份,美联旗下联属公司拥有3.66%股份,公众投资者拥有28.18%股份。

“如今,受资金及市场逼迫,3月31日将是恒大上市的最终期限。错过3月,上市更为困难。”前述投行人士分析。

据了解,根据港交所的规则,3月后上市的公司,必须在招股书中写明2008年半年或全年盈利预期。3月前上市的公司,则无需对今年盈利预期做出承诺。

恒大预期今年盈利77.57亿元,与2007年相比,增长近7倍。在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境况下,这一预期颇受市场质疑,如果写入招股书,亦将承担法律风险。因此,对公司而言,最佳策略是避开此话题。

面对多重质疑,恒大近期正努力制造利好的上市环境。一方面发动广告攻势,扩大品牌影响;另一方面与美国特朗普集团签约,合作竞投广州珠江新城东塔项目。恒大3月8日获得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50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也多少缓和了公司的资金链。

在交银国际总经理温天纳看来,“没有卖不出去的股票,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即使在如此低迷的市况下,恒大也未必完全没有机会。

除恒大外,另有星河湾、龙湖地产、宝龙集团、香江国际、棕榈泉、卓越、恒盛、方圆、花样年集团等多家内资地产公司,也在筹措赴港上市。不过,论规模都比不上恒大。其中,星河湾地产已于2月21日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计划筹资78亿港元;龙湖地产筹资规模亦在此上下;香江国际筹资规模为40亿-50亿港元。但这些公司均在递交申请后,暂时搁置了上市计划。

接近星河湾项目的一投行人士透露,他们都在观望恒大上市反响。对于一些资金链不太紧张,且有其他融资渠道的地产商,保荐公司不主张其在此期间上市。

狭窄的A股大门

2月29日,证监会批准滨江房产上市融资计划。招股书显示,其拟发行6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人民币15亿元。与2007年以来动辄上百亿元募资相比,这个IPO规模不大,但引起的震动着实不小。外界由此判断,在一段漫长的静默期后,A股有望迎来一波地产IPO与再融资高潮。一些媒体更报道称,滨江房产上市获批,是A股对地产IPO重新开闸的信号。

证监会很快在公开场合否认了这一说法。不过,市场对此并不信服。“证监会一直强调未对地产公司上市设限,因此,在其看来,也就不存在IPO开闸的问题。”中信证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闫建霖表示。但实际情形是:自2007年9月,地产企业上市与再融资就相当艰难,“盖因新一轮宏观调控下,对地产公司上市增加了更严格的审批条件。”闫建霖说。上海复地(香港交易所代码:2337)、富力地产(香港交易所代码:2777)等H股公司递交回归A股上市的申请,亦久未获批。

中信证券是滨江房产此次上市保荐机构,亦是地产企业A股上市的主要投行之一。据《财经》记者了解,滨江房产早于2007年5月底便筹措上市,计划发行1亿股。至9月上市前,突遇宏观调控。新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令证监会对地产公司是否囤地、囤房,是否达到90/70标准等问题,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核,滨江等IPO项目因此被延后。

“滨江上市不是一个开闸信号,证监会对地产IPO的审核,仍然十分苛刻。A股大门依旧狭窄。”一投行资深人士透露。一个佐证是:2007年初便向证监会递交了回归A股申请的上海复地和富力地产,至今仍未获通过。

在市场看来,近期A股市场不会有大规模的地产IPO出现。但对于在信贷紧缩与调控高压下深陷融资困局的地产企业而言,涉险踏上IPO独木桥的,恒大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本刊记者乔晓会、于宁、苏勇鹏对此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中石油闪电内部重组 下一篇:反思电网瘫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