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时间:2022-10-16 12:02:01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摘 要 煤矿生产的基本条件是机电设备,而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设备管理作为保障。本文以人员设备保障同企业利益最大化结合的角度,对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基础管理、成本控制和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现状和相关措施进行了分析。根据实际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情况提出了安全生产的系统化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检测措施。

关键词 煤矿 机电设备 管理 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煤炭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产业随之不断发展,煤矿中相关的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机电设备在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在,逐渐成为了企业的核心部位。在这种背景下,机电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就需要更高的标准。煤矿的机电设备管理,就需要以基础工作为出发点,结合相关成本控制管理手段,核心是保障矿区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合理并且有效地做好管理工作主次分明,保证以可靠安全的机电设备运行来保障矿区工作人员安全和煤矿的平稳生产。

二、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现存问题

部分煤矿企业在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时候忽视了自己相关的管理理念滞后所埋下的隐患,过度注重产能,对矿井内机电设备缺乏重视关注,没有把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升到保障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位置,相关制度不完善,措施落实不到位。落后的管理理念甚至低到了“坏了才修,只要不坏就勉强运行”。正是对于矿区设备检修认识不够,缺乏重视,矿区设备出现异常或者故障后才发现所引发的问题严重性,这时候可能带来正常生产的终止,更可能严重威胁到人员安全。过去管理理念的不到位造成的煤矿事故依旧历历在目。同时很多开采煤矿中,存在设备的问题繁多如陈旧落后、隐患种种、带病工作、安全措施配套不足,与国家煤矿安全相关规定相差甚远。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恶劣,高湿,高粉尘,在矿井里存放以及运输中的机电设备需要实施防潮、防锈、防尘等保障手段,否则设备的腐蚀及损坏会因环境恶劣而加速;同时如果工作人员的缺乏安全生产的认识,会经常导致提升系统缺乏缓冲装置、对电控系统和制动系统的保护手段不完全、井筒装备定期防腐不及时导致锈蚀,还有防爆高压开关老化、矿井中绞车等。这些关键设备如果存在较多隐患,同时设备的检修不及时和检测技术的不足,都会使得正常的生产和人员安全受到影响。但是设备终归还是由操作者来控制,操作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业务素质缺乏认识,使得操作过程的业务水平无法达到实际安全生产所需操作的规程。特别是矿区大多数设备都属于特种设备,人员技术上存在的缺陷,伴随人员岗位变动频繁,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就像定时炸弹一样的存在。安全管理上的大力投入与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发展息息相关。

三、提高矿区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水平的措施

1、要抓好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就应该从源头抓起,所以需要对前期的规范化管理投入足够精力。第一,设备选型严格把关。根据本地煤矿的地质特点等情况最优选择设备。同时机电设备从采购、验收、资料分类存档、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修与维修等整个设备使用过程达到精细管理的程度,这时候需要对设备相关资料和运行日志和信息数据存储齐全方便日后调用,同时严格要求管理工作需要责任到人。第二,安装质量高标准高要求。对选型后合格新机电设备在验收与安装使用的时候需要严格把关,在安装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产品,及时更换,做到“不合格不安装”。维护检修、安全监督以及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对安装处置好的设备进行试运行前的验收工作,层层把关相互监督,经过试运转并且在设备运行达标后办理移交手续和归档后投产使用。

2、管理制度化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最重要一点,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煤矿机电设备规则,使得其能够在不断的生产中起到改进和完善的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工作人员的企业归属感,这样对于提高个人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根据矿区的煤矿生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井下电气设备防爆标准,落实巡回检修制度,机电和操作等实行岗位制,矿井的停产检修制度,加大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实现对煤矿生产设备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同时保证人身安全的重要设备及时更新,做到以人为本,对性能不足和落后的设备坚决淘汰。

3、在机电设备检修方面,煤矿企业要依据国家规定,定期实施检测。同时构建煤矿机电设备现代化管理系统,依靠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施辅助维修管理工作,对关键运行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以此为维修情况提供可靠分析依据,实现数据传达及时与决策正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在,发挥好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人员管理和流动的合理化。一支技术过硬的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是矿区经济发展的流动血液,要及时的进行物质和精神褒奖,提高待遇水平,定期与不定期的技术培训,使机电维护与管理人员熟悉操作规程、设备性能,达到精准的判断和处理故障,对培养一支文化与技术兼备的队伍,都是需要良好的管理。加大安全设备的投入力度,采用现代化的先进工艺流程,科学设置作业点,控制事故发生源的数量,保证监控设备的良好运行实现矿井生产的高效与安全。对于特殊工种的用工制度要严格考核发证,持证上岗。尽量少用或不用临时工,加强临时用工的安全管理。 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此处的投入,促进效益的最大产出,最好的保证了安全生产。加强安全工作力度,向管理要安全。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监督不到位或形式主义。因此,只有充分利用现场安监人员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同时,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是保障安全管理制度的基础。

四、矿井技术趋势——状态检修

科技技术的飞速进步带来了设备检修体制的不断演变。各行各业发展到现在预防隐患是保持持续生产的最有效方法,状态检修体制是从预防性检修发展而来的更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对设备状态为作为研究对象,以预测设备状态发展导向为检修依据的方式。设备的状态检修知识与普及工作是矿区的安全生产的根本点,通过对国内外设备检修经验的研究与技术吸收,在以结合当地矿区实际情况作为检修方案制定根据,及时总结及评估每个完成了的检修项目。统计在检修中发现的问题与维修结果,进行相关的分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再次评估检修处理的方式方法恰当与否、检测技术和检测频率的科学性、技术状态分析及诊断的合理性与时效性等,管理制度和作业指导书在每次检修有所收获或者变化时需要及时补充与完善,使其达到细致分析化,结果可靠化,体系完整化。状态检修是处于动态变化、闭环运行、逐步改进和自我学习的系统工程中实施的。在矿井内合理的配置设备、使用科学、养护及时、适时维修等作业习惯都能起到降低故障发生,机电设备有效利用率加强等良性效果。

五、结语

煤矿机电运输管理体制的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而规范化, 机电运输员工在企业的培训和自我学习中素质不断提高,煤矿机电运输安全管理伴随企业发展和现代管理意识的输入不断强化,以及机电运输精细化、流程化与信息化管理的推广,采掘设备自动化与远程操控化,这些对整个矿区的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全面提高建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安全、高效的机电运输系统依靠企业的不断自我学习与经验吸取,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步完善现代化管理制度和措施,健全现代化煤矿企业管理模式,为保障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潞安新疆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一矿运输二队)

上一篇:关爱“386199” 保卫山区留守家庭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未来的发展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