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目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时间:2022-10-15 08:57:18

三维目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摘要】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维目标的新课程理念,初中语文教材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在编写中体现了三维目标的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初中语文教材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课程标准应体现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出发,也在课程目标中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要求。语文教材的编写必须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就应该落实到每册教科书之中。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三条中强调“培植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第七条强调“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等。这些都体现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制时努力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首先是在选材上下大功夫,拓宽选材的思路,力求入选的课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人教版语文教材有诸如感悟人生、理想信念、热爱祖国、名人伟人、战争生活、人生轨迹、思想风采、土地情思、生命之歌等专题,这些专题名称本身就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又如在教材的“前言”部分,改变了几十年沿用不变的“说明”或“前言”,替代的是“写在前面”或“致同学们”作为开场白,给人以亲切感,让人感到学生与编者的平等对话关系,活泼生动,自然亲切,具有极强的情感性,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

其次,新教材中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项目,进一步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综合性学习设置紧紧围绕阅读专题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如- - - - - - - - - - - - - - - - -

我爱我家、成长的烦恼、黄河母亲河、世界何时铸剑为犁、让世界充满爱、献给母亲的歌、脚踏一方土等,这些专题名称极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向。同时,探究性学习项目的设置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其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历合作与交流,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提升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素养。

再次,练习系统中对问题的设计尽量避免使用“为什么”“怎么样”等居高临下追问式的术语,而是用上“你认为”“你觉得”等具有人性化、个性化的词语,让学生感到亲切、随和,体现出问题设计的情感性。如人教版八年级课文《雪》后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的设计:“作者对江南的雪及北方的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此题不是像以往的教材直接问“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而是加上了“你觉得”三字,这样设计问题,让学生觉得这是自己的想法,对问题就会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学生置身于此类情境中,就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第三条中强调“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第五条强调“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等,都是对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要求。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制突出了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首先,设置“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项目,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使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成为学生生活世界的一部分。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确定研究方案,制定研究计划,按一定程序进行课题研究。这种研究一般不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而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及其要求,主要指向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提出,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学习不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已有的结论,而是更要着眼于获得这种结论的过程与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一个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获得真正有意义的“活知识”,同时又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因而可以说,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了知识的生成过程,而且注重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其次,在练习系统中强调让学生自由查找有关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语文学习的方法。比如,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哈姆雷特》“研讨与练习”第三题:“有条件的话不妨阅读《哈姆雷特》全剧,并上网搜集有关《哈姆雷特》研究和演出的情况,以加深对这部戏剧的理解和体会。”此题就强调让学生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体会文本内涵,强调自我对文本的体验和理解,并逐步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三、知识与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

在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和表述方面,新课程标准有较大的变化。学习语文知识是为了运用,应该促使语文知识向能力方面的转化,课程目标尽可能将知识要求转化为能力要求来表述。如关于标点符号,强调“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又如理解词句,提出了“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等等。这些都是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要点转换成动态的能力形成要求,同时又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学习语文知识。

为了使语文知识与语文实践能力有机结合,使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把学生应当了解掌握的相关知识,用课后练习等方式,分散在各个单元中,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习更轻松更生动。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练习题,第一题是在向学生阐述了什么是新闻的六要素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理清课文中两篇新闻的六要素。第二题是在向学生讲清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的五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含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这篇消息的导语是什么?它的主体部分分几层次,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这两个练习题旨在帮助学生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帮助学生了解消息的结构,并努力使知识与能力结合起来。又如人教版《春》一文中有许多新颖而生动的比喻,教材就在这篇课文后面的练习中安排了有关比喻的知识和练习。这样学习修辞知识,学生有较高的兴趣。

总之,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初中语文教材在编制中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庆 “三个维度”的语文课程目标体系 [J] 江苏教育 2002,1

[2] 方智范 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对话(一)[J ] 语文建设2002,1

[3] 王荣生 从“三个维度”把握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 [J ]学科教与学 2003,11

作者简介:

郭霞(1971—)女,河南汝州人,汝州市蟒川镇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教学研究。

上一篇:医疗机构污水余氯测定方法的改进 下一篇:成功学蜜糖与励志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