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儿童,以生命成长的名义

时间:2022-10-15 08:22:21

读懂儿童,以生命成长的名义

李竹平小学语文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现任教于北京亦庄实验小学,曾荣获2012年度全国推动诵读卓越人物称号。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课题的研究,《小学教学》《班主任之友》《教师博览》封面人物,《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签约作者,《湖南教育》《名师作文指导》等杂志专栏作者。在三十余种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类文章二百多篇。他从安徽一个村小懵懂起步,从“教出好成绩”到“认识到自己在以认真的名义浪费学生的生命”,再到“确立儿童立场,留下生命成长的美好印记”,一步步寻觅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何以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的初心。

实话实说,成为一名教师,并不是我自己的选择,甚至,被师范学校录取前,我孤陋寡闻得连师范是什么样的学校都不清楚。20世纪80年代的皖南农村,偏僻而落后,能通过读书谋得一个“铁饭碗”,也就是幸运儿了。

如此懵懵懂懂进的师范,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哪有什么教育“初心”。值得庆幸的是,我参加工作时还不满十八岁,怀揣的还是一颗少年心,能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深得学生的信任和喜欢。但静下心来回溯走过的教育之路,至少前二十年,如果一定要用“初心”来定义,就只有一个答案:教出好成绩。

开头的十年,我跟身边的老教师一样,把教材内容反反复复地倒腾,领着学生不断练习不断做题,除此之外,别无其他。接着的十年,有了走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又正好遇上新课程改革,且走上了负责全乡教学教研的岗位,我开始有了教研的自觉,在课程和教学上有了思考和创造。但是,无论是在文本解读上下功夫,还是实践整本书阅读、听读课等,放在心中第一位的,似乎还是学生期末考出的成绩。好在,我的课堂学生很喜欢,晨诵、听读课、整本书共读等课程使那些农村的儿童有所受益,总归没有完全误了他们的成长。

工作的第二十年,我获得了特级教师的称号,惭愧的是,那时候,我仍然还没觅得教育的初心。直到工作的第二十一年,我才觉得自己拥有了一颗属于自己的教育初心。因为这一年,我心中开始有了活生生的儿童,每做一件事都会自觉地思考:这件事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在哪里?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教育初心,那就是:让每一个与自己相遇的儿童,都能因为我的存在,留下童年里美好的记忆。怀着这样的初心。我发现了一个个儿童内心丰富而灵动的世界。我开始痴迷于他们的成长。无论是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还是班主任工作,我都以学生的生命成长作为唯一评判的标准。

被评为特级教师后的那个9月,我已经教了两年的学生进入了六年级。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他们一直更喜欢黏着我,一群男孩女孩一下课就赖到我的办公室里,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增长,也许是阅读带来的影响,孩子们一进入六年级,好像一下子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表面看来还跟以前一样,喜欢围着我,讲他们的故事,说他们的心思,但也藏着他们的小秘密。

有一次出差回来,早上刚到学校,就有一个男孩冲到我面前,不无紧张地告诉我,班上出大事了。原来,上周好几个男生女生一起“歃血为盟”,要做生生世世的知己,还真偷偷地用小刀割破了手指头,现在还一个个包着创可贴呢!他们瞒过了班主任,没想到我一回来就有人“告密”了。起初我想,不用我问,也许他们自己会告诉我,毕竟我也是他们的“知己”啊。结果证明,我“自作多情”了,他们还像以往一样喜欢围到我身边,却没有一个人聊起“歃血为盟”的事。身为教师,我自以为这不是一件小事,不能装作不知道,得在班上跟他们谈谈“友谊”,谈谈“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我用了一节课时间,让这些“当事人”承认了“错误”,我还因此而感到自豪。没想到的是,这节课后,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我了。我感到寂寞,也感到茫然了。有一天,我主动问起其中一个性格活泼的女孩,为什么大家不再黏着我了。她眨了眨眼睛,一本正经地说:“因为你不懂我们的心思。”

多年来,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懂学生、懂儿童的,没想到我并没有真正走进他们心中,并不真的懂他们。我一下子沮丧起来。原来,他们喜欢围着我,是因为我不严厉,因为我很幽默,因为我愿意陪他们在操场上游戏,但这些与我懂不懂他们,不是一回事。作为老师,如果不懂学生,除了学科教学,真正抵达心灵的陪伴和教育又该如何发生呢?我突然发现,我充其量不过是一名“经师”,“经师易遇,人师难求”啊!

这次之后,我开始学会站在“儿童立场”上看待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用一颗同理心来理解他们,我也因此看到了不一样的丰富的儿童内心世界。变化不仅仅表现在与孩子们的游戏、聊天上,还表现在课程的创建和实施上。我不再执着于居高临下式的课程设计,无论是建构一段课程生活,还是准备一节课,我都会先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兴趣点在哪里,他们需要的是什么,对他们生命成长的具体价值在哪里……

2013年,我重新走上班主任岗位,更加主动深入地研究儿童,努力成为他们最信任的老师、朋友和伙伴。我通过共处、观察、倾听、游戏以及课程,去读懂每个孩子。这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懂得而信任,因为理解而悦纳,因为信任悦纳而幸福地享受着与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为一个调皮的单亲男孩写了几万字的教育叙事;针对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情绪控制问题,在班级生活中开设了情绪管理课程;研读卢梭的《爱弥儿》,也研读威廉・A.科萨罗的《童年社会学》;坚持撰写班级教育故事、随笔,在《湖南教育》“班级经纬”栏目开设专栏,成了《班主任之友》的年度作者、优秀作者,应邀参加班主任论坛活动……最让我感到幸福和骄傲的是,我的身边仍然总会围着一群孩子……

我发现,我终于觅得了教育的初心,以生命成长的名义

问答

《今日教育》: 寻寻觅觅二十余载,您现在的教育初心更加坚定了吗?

李竹平:是的,当我2013年来到北京亦庄实验小学,遇见了一群执着于“全人”教育的同仁,关于教育,我拥有了更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真正的儿童立场,为人生幸福奠基的“全面发展”。正如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育要“为儿童全生活着想”,我们立足儿童立场,通过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促进儿童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建立对身处世界的整体认知。作为一名教师,我最骄傲的不是自己的课堂会经常遇到怎样的精彩,对学科的理解会有怎样的深刻,也不是对课程有了更高的认识,而是我能用同理心去感受、理解每一个孩子,并乐此不疲。而只有当一个老师将班上的每一儿童以及儿童所经历的生活研究透了,儿童立场才能成为现实,教育才能走进儿童的心灵。我坚信: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最值得去做的,就是让学生因为有你,而在心中留下童年最美好的记忆。

上一篇:从鲁迅儿童观看学校管理的偏差 下一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地资源开发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