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效果观察

时间:2022-10-15 07:18:01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观察组采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平均手术治疗时间,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 视网膜疾病

中图分类号 R77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4-0051-02

doi:10.14033/ki.cfmr.2016.4.029

现阶段,玻璃体切割手术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预后得到了有效改善。从手术治疗角度出发,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手术在手术治疗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后伤口的渗漏、伤口的裂开、伤口出血、患者的视网膜或者是玻璃体嵌顿到患者的切口上以及患者的视网膜脱离等[1]。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已经不再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主流手术治疗方法。目前,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治疗效果,微创的玻璃体切割系统手术治疗的创伤小,炎症反应轻[2]。为了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效果,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60例,并将其作为分析研究的对象进行研究,具体结果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自于2012年5月-2015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都符合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患者30例,共32眼,男16例,共17眼,女14例,共15眼,其中左眼18眼,右眼14眼;年龄41~74岁,平均(53.1±2.7)岁;所有患者中患有玻璃体积血的有15眼,患有黄斑裂孔的有3眼,患有黄斑前膜的有2眼,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分期为Ⅴ~Ⅵ期的有5眼,患有孔源性的视网膜脱离有7眼。对照组30例,共33眼,男17例,共19眼,女13例,共14眼,其中左眼18眼,右眼15眼;年龄52~73岁,平均(54.0±3.2)岁;所有患者中患有玻璃体积血的有16眼,患有黄斑裂孔的有4眼,患有黄斑前膜的有3眼,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且分期为Ⅴ~Ⅵ期的有4眼,患有孔源性的视网膜脱离有6眼。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对于本研究都知情同意,并已经签署了相关的知情同意书,经医院有关委员会审核批准通过。

1.2 诊断标准

对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的眼部检查,并对患有白内障的患者实施手术前的眼科生物科学测量,对患有黄斑病的患者实施常规的眼底照相检查以及视网膜的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所有患者中患者的平均视力是0.10±0.06,眼压12.4~21.3 mm Hg,平均(11.6±1.28)mm Hg。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具体操作步骤为在对患者球后注射4 ml的布比卡因以及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处理后,进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采用23G的巩膜穿刺刀在患者的颞上位置、颞下位置与鼻上象限距离角巩膜缘大约3.5 mm位置作三个巩膜的隧道切口。将穿刺刀以及巩膜设置一个20°~30°的夹角,并把球结膜以及巩膜错位大约1.5 mm,形成自闭形式的巩膜隧道切口,减少穿刺孔的渗漏现象。手术治疗结束之后拔出套管,再利用棉棒正确按摩患者的穿刺孔,有助于切口的闭合。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实施玻璃体切割手术,并科学利用硅油、空气、灌注液以及C3F8实施眼内填充。若患者手术切口存在渗漏现象,则需要采用8-0可吸收线把巩膜切口缝合,以充分闭合患者的切口。在手术结束之后在患者的结膜下有效注射地塞米松,剂量为2 mg。并在手术治疗后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点眼治疗以及抗生素滴眼液点眼治疗。

1.4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疗效判定标准如下:视力稳定为手术前视力大于0.1的患者,手术后视力变化情况在两行之内;有效为患者的视力提高了两行或者是两行以上;无效为患者的视力下降了两行或者是两行以上。对于手术前视力小于0.1的患者来说,视力提高0.04为有效,而视力下降了0.04为无效。治疗有效率=(稳定眼数+有效眼数)/总眼数[3]。(2)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与对比比较。(3)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1 d以及手术治疗后1周的平均眼压情况。(4)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主要包括低眼压、玻璃体出血症状以及眼内炎。

1.5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实施统计学分析研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96.8%,对照组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6.847,P

2.2 两组手术治疗时间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平均眼压比较

两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1 d与手术治疗后1周的平均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15.1%,而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是3.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975,P

3 讨论

近年来,传统的玻璃体手术经过长时间发展已经获得了较大的突破,逐渐向微创化的方向发展,被广泛用在各类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患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实施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效果显著[4]。具体来说,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手术器械方面具有良好的刚性,手术操作相对灵活,可以使巩膜穿刺口形成自闭,在进出玻璃体腔的时候,器械均通过套管,有效防止了对患者巩膜以及睫状体的不必要损伤[5]。其次,不断扩大了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的适应证,不仅仅是局限在黄斑疾病以及一些相对简单的玻璃体积血疾病的手术治疗中,可以处理部分相对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例如严重的PDR-Ⅴ期与Ⅳ期手术等[6]。手术治疗结束的时候巩膜切口仅仅需要缝合1针或者是不缝合,有效缩短了手术治疗过程中的切口关闭时间。此外,患者巩膜穿刺口有结膜覆盖以及患者巩膜隧道的板层切口具有良好的自闭性,从而有助于术后患者切口的愈合,治疗效果显著[7]。

本研究中,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实施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平均手术治疗时间、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敏,陈春丽,宋宗明,等.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性玻璃体积血[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30(2):198-201.

[2]刘豪杰,周明,胥利平,等.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3,31(12):1599-1601.

[3]邹玉凌,游志鹏.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玻璃体积血[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4,32(3):297-300.

[4]郝风芹.Lucentis在玻璃体术中治疗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5,33(1):30-32.

[5]蔡文泉,郑志,李涛,等.23-G与20-G玻璃体切割术对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2):151-154.

[6]刘三梅,钟捷,樊映川,等.20-G与23-G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对比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3,10(2):113-115.

[7]谢阳,卢国华,毛平安,等.23-G高速微创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应用[J].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371-2372.

(收稿日期:2015-10-12)

上一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治疗... 下一篇:自制面罩护垫在无创通气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