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策略应用于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15 06:32:49

交际策略应用于教学之我见

[摘 要] 交际策略教学旨在使学生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手段,达到交际目的,提高交际技巧。本文中笔者用大量课堂教学实例,介绍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时常见的问题,探索如何应用交际策略组织课堂活动。

[关键词] 教学实例;交际策略;常见问题;课堂组织

【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0-086-1

一、引言

交际策略的概念首先由Selinker于1972年提出,用于解释学习者中介语的一种主要过程,它是一种语言使用策略,属于认知策略的范畴。交际策略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在交际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意思的表达上,必要时借助手势、表情等进行交流;交际中遇到困难时,有效地寻求帮助,并注意到中外交际习俗的差异。笔者在本文中将用大量教学实践的实例,介绍学习者使用交际策略时出现的问题,并提供给教师课堂教学中应用交际策略组织教学的个别经验。

二、学习者对交际策略的使用

在一次课堂上,笔者提问学生“How do you express ‘空中小姐’?”学生:“air sister”;“air lady”;“air assistant”;“waitress on the plane”;“a girl serving people on the plane”;“a lady who works on the plane”学生在实际交际中采用了多种策略,但也常出现种种问题。

以Tarone的交际策略分类体系为主要框架,笔者以下将系统地介绍交际策略,并通过实例说明对每一种交际策略学习者在使用中的常见情况及问题。

Tarone (1980:197) 把交际策略分成五个主类别和几个次类别:

(一)回避策略。简单来说,回避策略就是当在口语交流时遇到无法表达的词汇和句子时所采取的回避不说的方式。

(二)转述。转述就是当学生对某种适当的表达形式不知道或尚未在过渡语中稳定而选定目的语中的另一种可以接受的形式来表达意思。具体体现在:a.近似:即使用近义词等单一结构;b.迂回:即举例或描述特征;c.造词:根据语言规则创造事实上不存在的词。

以近似(approximation)策略来说:比如一个老师布置作业题目为:The Cause of Teenage smoking,而学生在写作中,提到年轻人teenager时,就近似的用teenage.

以迂回(circumlocution)来说:学习者不用适当的目标语言,而采用举例或描述事物特征等来达到交际目的。比如有学生问笔者自己不知道的一个表达。学生:“Something that you use when your hair is wet and you want to dry it. What can we call it in English?”笔者:“Oh, you mean hair dryer.”

造词(word coinage)策略是指,有的学习者为了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自己编造了词。如:“有些彩色的气球。”学习者不知道balloon一词,于是表达为:There are some color airballs.

(三)母语借用。母语借用包括两种:母语直译、语言转换。1.母语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学习者通过第一语言对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行逐字翻译。比如学生所犯的常见错误:①Classroom has five boys.②They talk love since college. ③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2.语言转换(language switch):学习者把不会表达的直接用第一语言表达。比如:①我想吃汉堡包. I want to eat“汉堡包”.②who 怕who?;给你点color see see.

(四)求助。求助策略指学习者寻求正确的表达方法。常用“What’s this? What does it mean?”例如笔者与一名学生的如下对话,笔者:What did you do on the New Year’s Eve?学生: Er, let me see, I watched the “春节联欢晚会”,and could you tell me the correct term of it, Sir?

笔者: that’s the “Spring Festival Gala”

(五)模仿。模仿是指老师或者说话者采用非语言的策略(如手势语)来达到顺畅交际的目的。①比如:学习者想传达“鼓掌”这个信息,但不知道怎么说,于是用手势“clapping one’s hand”来代替applause. ②比如学生用手指相互摩擦,来表示“money”。

三、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教学中可灵活应用交际策略相关理论为学生设计各种课堂活动,丰富课堂,从而加速学生交际技巧的提高。课堂中笔者常常采用以下两种培养学生交际技巧的课堂活动:

(一)“下定义”。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每人获得一组词汇,轮流向同伴传达出指定词汇的意义,要求使用交际策略,不允许直接说出指定词汇。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可以进行交流,如表示没听懂、要求重复、提问等。以练习中的“fate (命运)”为例 :有些同学用举例的方式对待这类抽象名词:“For example, if you have many accidents, and if you always can’t succeed, then you will say that our ‘what’ is not good?” 但有的学生倾向于:“a piece of music written by Beethoven, very famous, its name is what?”

(二)“描述图片”。教师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每人获得一张图片,每组的两张图片存在一定差异,要求学生不看对方的图片,只通过对各自图片的描述,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图片中有钢笔、铅笔、橡皮、钥匙、直尺、卷笔刀、曲别针等物品,其中“卷笔刀”和“曲别针”是教师预先设计的词汇障碍,学生没有学习过这两个词汇,需要使用交际策略才能表达。

四、结语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交际策略教学的应用丰富了课堂,使学生可以灵活运用各种交际手段,达到交际目的。当然应用交际策略教学还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这需要教师在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增长经验,从而总结出更多提高学生交际效率的方法。

参考文献:

[1]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J].IRAL 10 .209-31.

[2]Tarone. E. 1980.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foreigner talk, and repair in interlanguage [J]. Language Learning 30.4172-31.

作者简介:于曦,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安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上一篇:统筹“三化”发展,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 下一篇:做好新形势下检察机关群众工作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