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音乐教育 为人类智慧拓源

时间:2022-09-09 07:24:31

正视音乐教育 为人类智慧拓源

[摘 要] 音乐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音乐自古以来便为人们世代传承。本文结合音乐的作用,浅析音乐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音乐教育;作用;影响

【中图分类号】 J7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9-194-1

素质教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已提出。十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音乐学科同样迎来了蓬勃的春天。但在部分人眼中,音乐仍被视为客厅摆放的鲜花,是一种风雅的装饰,是社会生活的奢侈品,是有钱人、有闲人消遣的末技,只能在温室保持瞬间繁华,风雨中定然落红片片。试问:音乐作用如仅限于此,何以在历史星空中保持璀璨?何以千百年来绵绵不息?何以志士才人争相咏叹?

一、音乐是人类文化主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记录和保留历史印记、传承经典

音乐是数千年历史文化精华的积淀。作为一种文化形式,音乐自古以来便为人们世代传承。从远古祖先狩猎时的呼喊,到禹王治水时妻子《候人歌》中传递的期盼,注定了音乐从诞生伊始就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伴着岁月的推进,音乐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充当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西周推行礼乐治国、孔子强调音乐教育、盛唐广纳各方乐律、南宋瓦肆市井文化与文人辞赋音乐并存直至当代,杰出的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无论是礼仪、娱乐、生活、还是宣传、教育、生产,音乐文化的积淀在千百年的传延中日趋丰厚,成为人类文化主流中的重要部分。

遥想当年,唐诗、宋词、元曲都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进而才有李杜诗篇的光芒万丈,清照、汉卿的千古流传。既然音乐作品的遗存视若珍宝,我们又有何理由藐视音乐?

二、音乐能够开发智力、增强人类创造能力,促进社会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当美国致力于原子弹的研制时,苏联却将科技发展方向定位于太空。虽然苏联的原子弹试验迟于美国四年,但其1975年11月发射了第一颗卫星,把美国的空间技术远远抛在了后面。耻辱和震惊使美国各界广究其源,最终焦点竟集中在教育界――美国艺术教育的落后。因为苏联科技人员的艺术素质远远超过了美国科技人员,造成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多学科交叉综合运用上的差异,才导致了空间拓展上的落后。所以,不甘落后的美国一方面设立专门研究艺术教育与智力发展关系的“零点项目”,一方面不断增加空间经费开支,并由此引发了美苏两国的“空间战”。

音乐对人类智力的开发早已得到科学证实。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斯佩里博士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了“左右脑分工理论”,并因此获得1981年诺贝尔医学―生物学奖。实验证明:人的左脑控制着逻辑思维,负责语言、记忆、分析、判断等能力;而人的右脑则被人称作“创造脑”、“音乐脑”、“艺术脑”,主宰者空间形象记忆、直觉、视知觉、音乐美术、灵感和顿悟等形象思维,人类的许多高级思维功能都取决于右脑,是创造力的源泉。绝大多数人恰恰没有开发使用右脑而浪费了人脑97%的潜能。所以,用音乐唤醒人类沉睡的潜能,定将社会发展推向新的高度。

三、音乐学习能够增强应变能力、使人开朗乐观,有助于性格和心理素质的完善

现代生活中,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胎教”“早教”“音乐治疗” “特长”“修养”,稍加了解会发现,这些过程的实施没有哪一个可以离开音乐,都是用音乐通过听觉作用于人脑,或让脑细胞处于活跃兴奋更利于接受和分析外界信息、或使之产生与音乐气氛相应的情感情绪、或让长期积累的音乐技能技巧成为自身素养的一部分。我们都知道“十指连心”“心灵手巧”,而乐器学习过程中的许多技巧都有许多复杂的手指动作,恰恰是由手到脑、内外兼修的好途径。另外,瞬间内对新乐谱的识别速度、对各种表情符号的融通和表现、对整部作品迅速记忆等等,都对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记忆能力是很好的锻炼。

四、音乐始终伴随着人们的生活,许多科学巨匠都很重视生活中的音乐积累

从生命之始父母满怀期待的“胎教”, 到入睡时母亲摇篮边的呢喃;从儿时欢跳游戏哼唱的歌谣,到婚礼仪式上的婚礼进行曲,试问,有谁可以脱离音乐的陪伴?即便这些甜蜜而久远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那就看看休闲广场上的舞蹈秧歌、看看极富动感的交谊舞的旋转、看看街头满耳充斥的吸引人的广告音乐、看看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平民百姓翻唱视频的“风传”……总之,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音乐。如果说这些都与我绝缘,那相信您一定无法拒绝升旗时国歌的唱响!所以,无论您对音乐存在怎样的偏见,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事实都无法改变!

福楼拜这样说过:“科学与艺术在山脚分手,在山顶会合。”二者犹如人的手和脚,分工不同但缺一不可;二者的协作看似简单却完成了人类智慧的飞跃,为之后人类的一切发展奠定基础。哲学理论上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早已深入人心 ,为何不尝试把这一理论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学科?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构成了人体的肌肉和骨骼,音乐就是人的气质与风韵;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音乐就如霏霏细雨涤荡着空气中的埃尘;碧空如洗一望无垠却难免单调,音乐就是朵朵白云轻盈的点缀;它是心中的花儿,它是智慧的果儿,等待人们的发现、采摘。 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却需求骤增的今天,我们是否应该让音乐不再是“空中楼阁”,让音乐教育为人类智慧和科技进步助力呢?

作者简介:李晓莉(1975-),女,汉族,山东德州人,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教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上一篇:韩非子 “势”的政治哲学观 下一篇:统筹“三化”发展,振兴吉林省老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