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15 05:26:24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4-0025-02

【摘要】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成疏血通治疗组与血塞通对照组,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疏血通与对照组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降低,且无出血倾向。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血黏度及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度,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

【关键词】疏血通注射液;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护理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极高,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急性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直接影响预后。近一年来笔者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患者4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会议《脑血管病诊断要点》、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经CT及MRI证实,起病72小时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16-30分之间的急性脑梗塞4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9岁。对照组18例中,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67.6岁。2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疏血通注射液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对照组以血塞通注射液20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2组均14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14d。治疗期间停用其它治疗本病的药物及方法,伴有高血压、糖尿病、感染、心衰等并发症时对症处理。

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变化。

4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5 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标准。(1)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以上;(6)死亡。

2组冶疗后第14天疗效比较:从2组间的疗效上看,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50%和88.89%,但2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结果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例数基本痊愈显著进步 进步无效总有效

治疗组24 2(8.33)7(29,17) 12(50.00) 3(12.50)21(87.5)

对照组18 1(5.56) 5(27.78) 10(55.26)2(11.11)16(88.89)

2组治疗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14d后2组病人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意义 (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x±s)

组别 n 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组24 23.12±5.2214.19±6.021)

对照组18 22.72±4.70 13.73±6.421)

注:组内治疗前后比较,1)P

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见表3。

表3

组别 n全血粘度高切(mPa•s)全血比粘度低切(mPa•s) 血浆比粘度(mPa•s)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g/L)

治疗组 24治疗前 4.13±0.549.19±1.401.72±0.48 0.43±0.064.51±0.93

治疗后 3.38±0.511)2) 8.37±1.381) 1.46±0.311) 0.44±0.043.92±0.811)

对照组18 治疗前 4.68±0.619.73±1.441.89±0.86 0.46±0.064.70±1.11

治疗后 4.19±0.711) 8.68±1.141) 1.34±0.081)0.45±0.05 4.08±0.55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

治疗前2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经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间全血比粘度高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6 讨论

急性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缺血半暗带和再灌注损伤的提出,更新了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念,即超早期治疗的关键是抢救缺血半暗带,采取脑保护措施,减轻再灌注损伤。同时普遍把脑缺血的超早期治疗时间商定为6h以内。但经我们临床治疗观察一年证实,应用疏血通治疗不应局限在6h以内,应延长至发病48h以内。

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如下:(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2)大多数发病时无明显头痛和呕吐。3)发病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4)一般发病后1~2天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6)应作CT或MRI检查。(7)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对于临床上有比较典型的神经系统定位题征,头颅CT检查除外脑出血,结合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诊断即能确立。

疏血通是从水蛭和地龙中提取的生物活性成份,主要为水蛭素和蚓激酶。水蛭素是特异凝血酶抑制制,而蚓激酶能降角纤维蛋白和激活纤溶酶原。近年动物试验结果已提示疏血通可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率;抵制体内外静脉血栓的形成;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缩短血浆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减轻大脑中动脉引起的行为障碍。

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1)按内科护理常规护理。

(2)严密观察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及头痛呕吐情况,观察四肢活动情况,判断局灶性脑损害进展程度。

(3)卧床休息,注意肢体功能位置,加强皮肤、口腔、呼吸道及大小便护理。

(4)起病24-48小时仍不能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

(5)治疗护理:a:根据医嘱给予改善微循环血液稀释法;b:防治脑水肿:使用脱水剂应注意水、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c:按医嘱给予抗凝、溶栓治疗;d:积极治疗原发病;e:根据医嘱给予脑代谢增强剂和保护剂。

(6)肢体功能位,及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主动运动和各种功能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语言、认知等缺损脑功能的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2

[3] 2005年《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 》 卫生部.2005年文件

[4] 《实用内科学》.第12版.陈灏珠主编.

[5] 贺曦, 杨柳, 张敏.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 重庆医学.2006年15期

[6] 浙江省内科护理常规

作者单位:317300 浙江省仙居县人民医院

上一篇:计划生育与避孕药具管理 下一篇:老年人乙状结肠冗长症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