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与个性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合

时间:2022-10-15 05:12:33

讨论式教学与个性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合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陶冶情操,让人身心愉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讨论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围绕着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活动过程。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扩大信息和思维容量,讨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及时信息反馈,就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阅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串。下面就结合这一问题,谈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将讨论式教学与个性化阅读的整合?

一、精心设计讨论题。

教学目标的明确,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题:1、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讨论题。2、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导读中的训练项目,设计相应的讨论题。

二、自学讨论。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于是,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学生边学边想勾画要点:教师巡回指导,随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适当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否则自学就成为一种形式。

2.小组讨论. (一般前后桌为一个小组)

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培养学生动于口、动脑的习惯。教师注重引导,交给学习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创”读,尊重独特体验。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玩解读,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动力.

在阅读教学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激活学生的审美动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

如《再见了,亲人》―文,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我在课前收集了志愿军战士舍身堵枪眼,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感入场面。课中,以录像形式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最后,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临别赠言结课。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审美情趣,达到“设境悟情”的目的。

2.让学生在动态中阅读.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意去解读文本,生成心得感悟,获得新的启示。

如教学《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有学生说:“大树拒绝啄木鸟给它治病,把啄木乌赶跑了,这虽然不对,但啄木鸟也不应该看到大树快枯死了,都不再去看望大树,应该做劝说工作。大树在病重时,也许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接受啄木乌的治疗呢!”我抓住这个可贵的教学契机说:“是啊,原来的故事是有啄本鸟又一次上门劝说的,可是因为故事太长,没有编,现在我们来当小编辑,把这部分编进去,怎么样?”学生兴致勃勃,续编了啄木鸟二劝大树,三劝大树的故事。在这种动态的阅读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培养了创新思维。

3.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想象是倾向于艺术真实的创造性思考,通过想象能体验感悟到文本隐含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树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些什么吗?”学生的想象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还有向人类发出强烈呼吁,希望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 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四、引导“研”读,培养探究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对某些问题难以理解,模模糊糊,一加半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讨论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和讲解,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阅读教学提倡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丰体作用,让学牛在积极探索中萌发灵感。

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我着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让学生通览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着发现者的快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强化阅读的个性化反思,指导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样式,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无法代替,集体讨论也无法代替。文本的学习重在感受、体验。文质兼美的精妙,只有学习主体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上一篇:如何进行高中数学例题的选择 下一篇:幼儿园课程评价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