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生存的方式

时间:2022-10-15 04:18:26

文化是生存的方式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再怎样强调都不过分,但是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不是单单通过从上而下的“建设”方式实现,而是民众共同参与互动的结果,因为文化说到底是一种生存的方式、生活的状态,是通过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加以创造、传承和丰富的。没有社会主体的全面参与,自由创造,就不会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没有每个个体文明的提升,性格的陶冶,精神的完善,就不可能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强大。

费孝通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曾经批评过“文字下乡”运动。固然,这些运动的初衷无可指责,但是其背后的逻辑一直延续到今天,并直接影响着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这种逻辑就是社会工程逻辑,即可以通过设计从上到下地改造社会,改造文化,改造个人,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各种赶超目标。的确,我们在经济领域、技术领域中,用这种工程学的逻辑创造出许多令世人惊叹的“奇迹”,但是社会之复杂,文化之丰富,远远超出了任何社会工程师的想象能力,企图用完美的设计来规划社会发展,推动文化繁荣,结果常常令人失望,甚至产生诸多意想不到的负面效果。

就当代文化而言,除了要警惕国家力量的过度干预外,也需要提防资本力量的绑架。文化可以发展成产业,但是文化不是简单的消费品,还承载着教化、信任、认同、传承以及保持多样性等经济之外的功能。文化的发展绝不应该是个别文化元素的过度放大,其他文化元素的逐渐消亡;文化繁荣也绝不应该是消费主义的无节制渗透,用宏大、奢华、耀眼、完美等作为衡量文化优劣的唯一标准,以市场消费为唯一的尺度。

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其根本就是文化的自觉。在这个全球化时代,文化自觉既意味着要客观平等地对待其他文化,抛弃各种中心主义,打破阻碍我们思维的迷信崇拜,塑造民族的文化核心价值,培养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深厚认同;更意味着要赋予社会主体更大的文化自主性,增强主体意识,使他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能够释放出创造性,在日常交往的扩大中提升个体的自觉。

对于以文化为业的人来说,文化自觉尤其重要。这种自觉首先是自我的身份认同,要与各种权力保持适度的距离。这种自觉也是一种自信,如果不能对自己所处的时代充满兴趣和信心,就无法真诚地投入其中。这种自觉更是一种责任,要对本民族文化的延续和发展负责。这种自觉还是一种日常生活的实践,不关注和参与日常生活,就不会有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化产品。

我们用了30多年的时间,成为了经济大国,但是要成为真正的文化大国,可能需要更多的30年时间。只有从改造我们的日常生活入手,从尊重社会主体的文化创造力出发,才可能缩短这个过程,也会使这个过程走得更扎实一些。

上一篇:确定利益边界的年代 下一篇:如何理解温州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