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孔明谁是法家

时间:2022-10-15 04:04:51

治国须法。所以“以法治国”的观念古已有之;法家早在春秋战国就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派。“约法三章”,还是汉高祖刘邦为安邦定国而首创的。那是临时制定的法律,大意是“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可见法者,无非是“有定式可以遵循则效”之谓。问题在于什么体制和如何秉公执法。

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之后引起我重读原本的兴趣,断断续续总算翻完一遍了。掩卷沉思,使我想到两位执法者及其处置的案例,深感法不由人也由人,也许就是我们所谓“法治”与“人治”的区别罢。此话怎讲?且看当年曹阿瞒初入仕途为郎,当上区区一个洛阳北部尉(县级次官),便执法如山,“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统领御前禁军十常侍之首的宦官蹇硕之叔,根本不把这个芝麻绿豆官放在眼里,违禁提刀夜行,巡夜时拿获,当场用五色大棒打死,大快人心。“于是京师敛迹,莫敢犯者”,治安大为好转。嗣后为政,一直不变本色,严刑峻法,知人善任;不拘于私情,从而统一了北方。

再看另一位同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诸葛孔明,被刘备兄弟三顾茅庐请出来指点江山之后炙手可热,立下汗马功劳。他也处理过两个大案,一是关羽奉命守华容道,竟然为图报个人旧恩,在要紧关头上放走曹操,甚至连张辽的一彪人马,并皆放走。这是“放开金锁走蛟龙”,事关大局,不容耽误的罪过。深知军令如山重的孔明自己也说:“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谁知孔明正欲依法从事时刘备出来说情,一句话便使孔明心软了,顺水推舟饶过了关公。不看僧面看佛面,这不明摆着是有法不依的“人治”吗?凭一个人说了算,那“立法”又何用之有?还有一宗体现了“法无可”的“孔明挥泪斩马谡”更值得一议。马谡倨傲拒谏,轻易丢掉街亭,理应按军令状处斩,结果也人头落地了,但是人们不禁要问个清楚,孔明掌握调兵遣将大权,他不是不知道马谡的毛病,为什么偏要委以重任要他去守街亭?连敌方主将也看到破绽,笑谓“马谡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有道是“冤有头债有主”,“挥泪”云云,孔明后来不打自招了。当“武士献马谡首级于阶下”,孔明大哭不已。问故方知,原来是“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由此可以断言孔明心目中无法,一切唯君唯上之命是从。与其说街亭失自马谡之手,不如说是失之于诸葛的轻率。不过,他有勇气认错,还算良知未泯。

从其人其事而观,到底是曹操还是诸葛亮堪称法家,是一目了然的。当然,历史在变,世界上没有永恒和常住。我写本文,并非就事论事,乱评古人,而是有感而发耳。以史为鉴嘛!

上一篇:风流圈套 第10期 下一篇:一个纪委书记堕落的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