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

时间:2022-10-15 03:47:15

浅谈桉树高产营造林技术

摘要:文章以大化县为例,对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进行了介绍,内容包括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造林技术等五个方面,从而为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的推广提供一些经验。

关键词: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216-2

1 大化县基本概况

1.1 石漠化状况

大化县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斜坡上,是广西最典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喀斯特石山岩溶贫困县,喀斯特石山区基岩率大,坡度陡峭,植物生存环境差、植被生长发育极为缓慢,生态环境极度脆弱,是县境内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全县国土总面积275331.1hm2,主要以碳酸岩分布面积为主。根据2009年全县石漠化调查监测数据表明,全县石山岩溶地貌面积220264.9hm2,占全县总面积80%,分布于115个行政村,占全县156个行政的74%。其中全县石漠化面积为123443.3hm2,占国土总面积45%,潜在石漠化面积154426.8hm2,占国土总面积56.9%,石山区人口31.2多万人,其中石漠化地区人口约17.8万人,占全县人口44.9万人的39.6%。石山区水土流失情况比较严重,旱灾内涝频频发生,如不尽快治理,将对周围石山生态环境构成一定威胁。

1.2 石漠化的危害性

据测定,岩溶地区的成土速值为每年10.4-26t/km2,一般需600-1500年才能溶蚀30cm厚的岩石,积极1cm厚的成土母质,而平均年土壤侵蚀模数高达170吨/平方公里,是其成土数值的6-17倍,这些地区由于森林植被稀薄,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旱灾、洪涝灾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繁,对水利设施、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据统计,大化县成立14年间已发生了5次重大自然灾害。如1988年发生的大水灾;1992年10月-1993年4月发生的大旱灾;1994年发生的大水灾;1995年4月30-5月2日发生的特大暴雨且局部夹有冰雹:2008-2010年又是全县大、小水灾频繁发生。而且近几年来我县每次发生的自然灾害都造成农作物大面积的减产、粮食减收,侵蚀了山林、水塘、水库和公路,威胁了村屯、道路交通的安全。尤其石山地区洪涝灾害频频发生,由过去一遇变为两三年一遇。严重威胁我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阻碍了我县的经济发展。

石漠化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严重危及长江珠江流域各项水利工程设施各项效能的正常发挥。石漠化地区严重的土壤侵蚀在大量地、源源不断地向河流输送着泥沙,河床淤高。据测定,大化县目前水土流失面积达18666.7hm2,占国土总面积的6.8%,大化库区1992-1996年年淤沙量为115亿m3左右,岩滩库区1994-1999年年淤沙量2亿m3左右,年侵蚀量92.5万t,泥石流容易发生面积0.85km2/a,滑坡0.57km2/a,石山土地石漠化率已达24hm2/km2,全县约有4千多hm2的表土基本流失。每年的水土流入、石漠化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地影响了我县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危及我县境内两座水电站及长江、珠江下游地区各项水利工程设施的寿命和各项效能的正常发挥。

1.3 治理的紧迫性

大化瑶族自治县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探索和治理试验,虽然现阶段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经验和成绩,但石漠化形势依然不容乐观。据卫星遥感资料显示,我县石漠化的速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加快,扩张速度逐年加快。岩溶地区石漠化已成为大化瑶族自治县现阶段生态建设中面临的一项突出问题,若再不及时对这些退化系统采取有效的恢复措施,随着表土的进一步流失,在不远的将来将逆向演替为不可恢复的石山秃岭。可以想象到那时,无论将来科学如何发达,不论采取工程治理,还是生物治理,都将消耗巨额的投资。大面积的石漠化对大化的后代子孙来说都将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而从现在开始石漠化的综合治理,代价相对要小得多,成效也将十分显著。

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溶区石漠化不仅是现阶段生态建设中面临的一项突出问题,而且严重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和重建石山生态系统,已成为大化生态环境治理的紧迫任务,也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课题。统筹规划,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已成为大化瑶族自治县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2 桉树种植

桉树属桃金娘科热带树种,原产地在澳洲,因其耐瘠薄、生长快和用途广而被大量引种。在大化县对桉树高产林的营造技术进行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降低了大化石县漠化面积,为大化县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推广,现将桉树高产林的营造技术介绍如下。

2.1 桉树品种选择

由于大化县的年均气温为18.2-21.7℃,而最低气温在10℃左右,因此在选择品种时对桉树的耐寒能力要求不高,但大化县的干湿季较明显,要选择相对比较耐旱的桉树品选比较好,符合这些条件的可以选择尾巨桉,它的适应能力也比较好。

2.2 造林地的选择

上述桉树品种适宜在大化县低丘陵地区进行种植,由于桉树耐肥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因此可以选择土层深度在70cm以上的地区进行种植,如果种植地区的地势比较平坦,那么种植效果更佳。

2.3 造林技术

桉树的造林技术相对比较复杂,从耕作到种植的密度和病虫的防治等,无论哪一方面都要重视,否则可能都会影响桉树的生长,现将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2.3.1 备耕 备耕主要为桉林的种植做准备,如积肥,松土等,为桉树的种植做好充分的准备。

2.3.2 挖穴 在环山环水带进行挖穴,种植穴的标准为50cm×50cm

×40cm,每株桉树的间距为2.5-3m。需要注意的是在挖穴时,可以将表面的土壤置于穴的左右两侧,而下层的土壤则放在穴的下方,这样在回土时就更加方便。

2.3.3 回土和施肥 在回土之前要确保土壤中没有碎石并且土块的直径不能超过4cm,然后将肥料和土壤拌匀,最后填土,一般来说,回土在2月之前完成。

2.3.4 种植密度 根据以往的经验,桉树的种植密度在1500株/hm2比较合适。

2.3.5 苗木的挑选和处理 在对苗木进行挑选和处理时选择那些价格合理比较生长速度相对较快的树苗,在种植之前,可以将树苗的根部放在呋喃丹溶液中进行浸泡,这样在提高成活率的同时还可以防止根部被白蚁所食。

2.3.6 种植、补苗 种植季节一般为5-7月。种植时先将袋内营养土稍加压实,再撕去容器苗塑料袋,用手或锄头在穴的中央挖1个洞,栽后用手压实,深度以根系不接触肥料为宜,覆土高于营养土面3-5cm即可。

2.4 病虫害防治

桉树常见的病虫或者病症的防治有以下五种:(1)白蚁。白蚁的防治可以使用灭蚁来进行诱杀,实践证明效果较好;(2)桉小卷叶蛾。桉小卷叶蛾的防治可以使用浓度为50%的巴丹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进行喷杀;(3)尺蠖。尺蠖对桉树的破坏力较大,可以使用90%敌百虫进行喷杀;(4)焦枯病。焦枯病是桉树常见的病症之一,可以使用瑞毒霉锰锌600-800倍液喷雾进行防治;(5)青枯病。桉树在感染青枯病之后,叶部失水但不脱落,没有很好的防治方法,将病株进行及时清除,以防感染其他的树苗。

在进行桉树种植以后,大化县的水土流失现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沙漠化面积也从原来的45%减少至现在的25%,大化县的经济也呈快速发展的趋势,由此可以看出桉树高产林可以有效地缓解水土流失的地区,从而为地区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因此桉树高产林营造技术在各个沙漠化较严重的地区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华富,林中大.桉树人工林高产栽培的技术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06,(z1):22-25.

[2] 李金.桉树速丰林高产技术概述[J].吉林农业,2011, (3):19-24.

[3] 李俊,杨平.营造桉树人工林―林浆纸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J].企业技术开发,2009,(1):29-33.

[4] 王忠林,陈源,李俊,何仕广.营造桉树中林农轮作的经济效益浅析[J].桉树科技.2005,(1):41-44.

[5] 林建和.速生桉树的营造林技术与效益分析[J].海峡科学.2008.(5):33-37.

[6] 潘志彬.福建省桉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J].林业勘察设计.2007,(2):32-36.

上一篇:广西松树\杉木现状的发展探讨 下一篇:杜仲基地技术推广中的心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