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电池出口要唱“环保步步高”

时间:2022-10-15 02:58:59

广东电池出口要唱“环保步步高”

据广州海关统计,今年1至4月广东出口电池共计48.6亿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2.7%,价值9.2亿美元,增长9.1%。其中,原电池出口43.8亿个,增长13.4%,价值2.6亿美元,增长33.8%;蓄电池出口4.8亿个,增长6.1%,价值6.6亿美元,增长1.8%。

今年1至4月广东出口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国际市场绿色环保门槛不断提高,促使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出口较快增长。随着全球环保呼声日益高涨,国际市场绿色环保门槛不断提高,国内不少大型的电池企业也逐步调整产品结构,纷纷开始转型生产环保节能电池。今年1至4月广东出口碱性锌锰原电池(含汞量小于0.0001%,为环保节能电池主流产品)9.8亿个,增长33.1%,占所有原电池(组)出口量的22.4%,价值5841万美元,增长46.5%。同期,普通锌锰电池出口32.8亿个,增长10.1%,价值1.9亿美元,增长29.1%。

二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出口退税政策取消,铅酸蓄电池出口量跌值升。2006年以来,铅酸蓄电池不可缺少的生产原材料金属铅、镍的价格大幅度上涨。加上由于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一直存在高水耗和高污染两大问题,2006年9月我国取消了铅酸蓄电池出口退税政策。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广东铅酸蓄电池出口量跌价升,共出口3 256万个,下降11%,价值2.2亿美元,增长10%。

三是粤电池冲破欧盟“绿色壁垒”,对欧盟出口实现增长。欧盟近年来频频设置“绿色壁垒”,来控制会给环境带来污染后患的电池等电子产品的进口。从欧盟“绿色双指令”到《电子垃圾处理法》再到《电池指令草案》,增加了广东对欧盟出口电池的难度。广东企业沉着应对.提升自身的技术工艺水平,在自身产品质量上寻求突破。今年1至4月广东电池对欧盟的出口4.1亿个,价值1.2亿美元,量、值增幅分别为17%、5.6%,欧盟依旧保持第三大主要出口市场的地位。其中,出口无汞碱性锌锰电池共计1.2亿个,增长一倍;普通锌锰电池2.4亿个,增长7.4%。

另外香港、贝宁是广东电池前两大主要出口市场,今年1至4月,分别对其出口15.5亿个和8.1亿,分别增长7.3%和61.2%,对香港、贝宁和欧盟三者出口电池量占广东出口电池总量的57.1%。

今年1至4月,尽管广东电池出口保持增长,但有几大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推动电池无汞化生产的力度仍需加大。电池无汞化是全球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外废旧一次电池的污染控制提倡以电池生产的无汞化来实现。我国含汞超标的普通锌锰电池仍然占很大比重,这在出口产品结构中可略见一斑:今年1至4月,广东出口原电池中,无汞碱性电池出口量所占比重仅占22.4%,而普通锌猛电池所占比重仍高达74.9名。而由于碱性锌锰电池价格要比普通锌猛电池高一些,国内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广大消费者的意识转变仍然非常缓慢。国内转型生产的优质环保节能产品面临的市场尴尬就尤为突出,对促进国内电池行业的产品结构调整产生不利影响。

二是锂离子等新型环保电池产品竞争力有待加强。锂离子电池作为替代传统镍镉、铅酸电池的新型绿色环保产品,虽然附加值较高、利润丰厚,产业规模发展势头迅猛,但由于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高端产品被外国企业所垄断,短时间内国内产品很难与国外知名产品抗衡。今年1至4月广东出口锂离子电池1.2亿个,下降12.5%。另外同期锌空气的原电池出口54.2万个,下降59.8%。笔者建议加大特种电池产品的研发,进行一些较薄电池或较大容量电池的开发,及时转换型号,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积极研发新工艺采用新材料来降低电池的生产成本或提高电池的性价比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三是加强对镍镉电池替代产品的研发。镍镉电池虽然对环境有一定污染,由于价格比较便宜,在电动工具、照明灯等中比较广泛使用,考虑到实际情况,2006年欧盟出台的新的电池指令草案,对应急照明灯、医疗设备及无绳电动工具等产品中使用镍镉电池标准也有所放宽。因此,今年1至4月广东出口镍镉蓄电池1.4亿个,增长36.9%;价值7288万美元,增长47.5%。但是镉的毒性毒理已得到科学确认,笔者建议有能力的企业加强对镍镉电池替代产品的关注与跟踪,随时做好准备改进生产工艺的应对。

面对国外频频设置的“绿色壁垒”,我国企业应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应对,在提升自我环保能力上寻找突破口,同时,笔者建议有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以阻挡其他国家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我国转移。

上一篇:广东建立台资企业信保贸易融资平台 下一篇:中山首季服装出口“增中带忧”等2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