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能力培养 提升思维品质

时间:2022-10-15 02:44:17

立足能力培养 提升思维品质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应重视设计开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重视学生问题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重视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有意识地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 探究 实验 情境 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6)17 0071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是当前课改的主要方向。创造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高效的思维是创造的前提,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

一、设计开放情境,引发学生思维

《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以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思维,如在“天平的使用”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提出“使用天平的时候,如果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能否测出质量?”继而再提出“如何更好地测出90克的水?”学生交流时必然兴趣盎然。

图1

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体会物理情境,激发开放性思维。教师可提出下列问题:(1)自行车尾灯、摩托车尾灯白天在阳光下、晚间在汽车头灯的照耀下,为什么总是闪亮闪亮的?(2)汽车上坡时为什么要开足马力,且又要适当减速?(3)教室里的电器、路边的红绿灯、电冰箱是怎么工作的?(4)透过装满水的玻璃杯看书上的“鹦鹉”(如图1所示),会有几种情形?学生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面对多种疑问,会产生浓厚的探究及揭示谜底的兴趣。

二、重视学生问题探究,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要使学生在探索中求得实效,必须给学生施展才华的空间,这些又往往表现在对问题的讨论特别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上。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多设置问题,而且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要养成抓住问题研究到底的科学精神。如有关电灯的一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多方面设疑讨论:为什么用久了的电灯丝会变细?为什么要用钨作灯丝?为什么灯丝要做成螺旋状?为什么灯丝在开灯的瞬间易烧断?为什么用久了的灯泡内壁易发黑?为什么灯丝断了重新搭上会更亮?为什么灯丝搭上后使用,搭上的部分又最易断?为什么晚上用电高峰时,教室内灯泡较暗;夜深人静时,灯泡又变得很亮?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因此现代学习方式把设置解决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当然在探索过程中,当学生的思路陷入困境或对某个问题发生争执而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点拨,盘活学生的思维,把问题继续引向深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重视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观察物理现象,进而科学分析,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对于物理实验,教师不可包办,可以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制订实验方案,设计好步骤,准备好实验器材,由个人或自由组合成实验小组,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论证。实验后,师生共同讨论,对好的实验予以肯定鼓励,找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如在白炽灯灯光下做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学生自己回去动手,第二天交流讨论,学生列出:纸板上制作了各种不同形状的小孔(有“”“”或“”及任意形状),检查实验效果。有的学生答案是唯一的“成像是灯丝形状”,有的学生说是“小孔的形状”,原因是有的学生任意摆放纸板,还有的学生注意到纸板到桌面的距离不同,光斑就不同。

学生交流后,不仅问题有了答案,而且思维也得到了发展。再如学习“透镜”一节后,自制了金属圆环的水透镜,学生用它来观察课本上的字很有趣。教师平时可动员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多实验、多思考、多讨论、多交流合作。如喜爱看电视的同学,不妨多研究一下遥控器,知道红外线的作用;喜爱绘画的同学多做一些颜色混合的杰作;要求学生学会用高压锅煮饭,学会下饺子等。这样给学生多留了一些课外实验,促使他们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把物理与生活充分融合。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提高,不但能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的实验知识,同时促进了实验创造性成分的增加,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前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教学中,多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但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很重要,而且对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灵活性以及深刻性也很重要。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谈实验室管理中有关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