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时间:2022-10-15 02:20:22

浅谈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产物,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内部控制有效除了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外,还要有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更要有严格的绩效考评制度去保障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 监督管理 绩效考评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企业内部控制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只要企业存在经营活动和经济管理,就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因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完善,并逐步发展成近代的内部控制系统。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企业单位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经济核算(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企业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

加强内部控制,培育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市场背景下取胜。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经济运行质量。加强内部控制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三九集团财务危机与华源集团信用危机引起的资金链断裂、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损失、南方航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损失等事件的屡屡发生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内部控制已成为衡量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标志。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会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修订后的会计法重点强化了单位内部会计监督,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二)开始重视阶段

受美国2002年安然事件、世通公司财务欺诈案及随后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的影响,2006年,我国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开始了把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成法规的工作。当年6月,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是我国第一个全面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意味着中国走上了风险管理的中心舞台。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规范》的,标志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三)全面应用阶段

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五部委刚刚联合并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力度,制定和颁发了一系列有关法律法规、规范,但是,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之所以内部控制效率低,管理失效,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许多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许多业务行为的发生无章可循,为违规行为留下了可操作空间。有的企业制度内容不够合理,制度制定后没有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状况及管理要求等的变化而及时调整修订,使内部控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有的企业虽然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实际经营活动中存在有章不循的现象,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必须以有效监督监管为前提。目前,很多企业对能发挥内部监督作用的内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设立内审机构缺乏紧迫感,已建立内审机构的企业往往将内审机构同财务部门、纪检部门合并办公,无法保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外,许多企业内审机构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的职能并不明确,无法真正发挥对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作用。外部监督中,政府监督由于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社会监督往往体现在一年一度的年报审计中。由于对内部控制的测试了解不是审计的目的,因而存在有些外部监督机构没有认真的执行应有的程序,在对内部控制了解、测试和评价时流于形式,严重弱化了监督机制的功能。

上一篇:哈佛才女写歌救兄 下一篇: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