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中建构“情感花园”

时间:2022-10-15 02:15:09

在语文课堂中建构“情感花园”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以其进步的思想和完美的艺术形式,讴歌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情感因素十分突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情感教学,以情感为桥梁,沟通作者、教师、学生之间的情感和认知,形成一条和谐、畅达的通道,建设语文课堂的“情感花园”。

一、启迪感受,播撒美好情感的种子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拥有较多的文学作品,文章不是无情物,艺术的语言、艺术的思维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凝聚着人类情感的缤纷色彩。因此,建设语文课堂“情感花园”的第一步就是要启迪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在学生的心田中播撒美好情感的种子。

要启迪学生感受课文中蕴含的“情”,教师首先要全面认真准备,在备课时做到“披文以入情”,储备充足的感情。为了在上课时带给学生比较深刻的情感体验,我在备课时便做到了首先动情。课前,多渠道搜集有关课文的资料,动情体验,在上课时我很自然地将这种情感流露了出来,再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师情感的影响。其次,在储备充足感情的基础上,上课时教师要“情动而辞发”,把作品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融到作品创设的意境之中去,再以情传情。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情境的创设、背景音乐的渲染等,启迪、激发学生的情感,与学生一起去体会课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陶醉在语言文字意味无穷的情感世界中。

二、师生交流,萌发美好情感的嫩芽

情感交流是师生间相互理解、信任的纽带,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切实贯彻情感教育的基础。语文课堂上,课文中丰富的情感需要师生们共同去体验、分享,因此师生间默契的情感交流显得尤为重要。

1、学会倾听与对视。倾听,是走进学生心灵的第一步。教师善于倾听,就能够准确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并能使学生产生被尊重的自豪。上课时,我总是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回答;下课了,我并不急于留给学生一个匆匆的背影,总是在班里逗留一会儿,听孩子七嘴八舌地向我汇报“新闻”;课后,我总是主动找学生谈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课堂上还要注意与学生对视。如果教师上课时“目中无人”,又怎么去实现师生间情感的交流?教师要善于观察,同时应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给学生送去不同的眼神,让学生从中领悟到老师的关怀、理解、信任或批评。然后,再从学生瞬间的反应中透视出他们心灵的秘密。例如在教学《早》这一课时,我发现性格内向的小刚同学眼中流露出疑惑不解的目光。在我的鼓励下,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说“三味”是把书比作蔬菜、五谷、点心?我表扬了他的善思,并引导全班学生讨论。大家踊跃猜测,不断有许多精彩之语。学生们议得热烈,得到了共同探究问题的快乐情感体验。而我注意了与学生的对视,不仅及时发现了学生的困惑,及时实现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使一位内向的孩子获得了被关注的愉悦。

2、用微笑和语言作沟通的桥梁。心理学研究表明:心情愉快,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微笑着上课,便能将好心情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打消了紧张的情绪,才能尽情地展开思维的翅膀。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尤其要以语言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语言能做到准确、简练、优美,富有感染力,便能有效地将课文中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教师要善用表扬鼓励性语言,带给学生温暖和安全感,感觉到与教师的情感交流是默契的、和谐的,将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学习与发展。在这“润物细无声”的境界里,学生心田中那情感的种子已经悄悄萌发,吐出了一株又一株嫩绿、美丽的新芽……

三、自由表现,绽放情感的百花

学生在感受课文情感并与教师默契交流的同时,便渴望自由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抒情的舞台。我本人每节语文课上都留出三五分钟,让学生轮流上讲台前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或“心灵小语”,也可朗诵自己喜爱的文学作品。同时,还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开诗歌朗诵会、举行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充分释放情感。其次,教学生用笔写“情”。鼓励学生写日记、随感等,并启发学生在写作文时大胆地抒发真情实感。同时,组织学生创作表现丰富情感的诗歌、散文等,在班级内办“我手写我情”小报等,并鼓励学生勇敢地向报刊杂志投稿。

学生“情动言出”、“情动成文”,不仅自由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情感的领悟。学生自己领悟的情感丰富多彩,自由抒发的情感五彩缤纷。我们欣喜地看到:情感的嫩芽早已萌发,如今这座“情感花园”已是百花争艳、异彩纷呈……

情感是语文教育的“渠道”、“灵魂”和“根”。我们教师要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传之以情,以情激情”,激活学生生命个体丰富的思想和感情,真正与学生默契配合,同心协力,建设好语文课堂的“情感花园”。并努力做到“课伊始情已生,课进行情正浓,课结束情未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这座“情感花园”姹紫嫣红,绽放异彩,成为广大师生心中永恒的圣地。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黄海路小学)

上一篇: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三性”原则 下一篇:市政污水处理厂大型水池设计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