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和披露理论

时间:2022-10-15 01:08:49

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和披露理论

摘要:会计信息产权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一种权利。会计信息产权在各种企业组织形式下均可以得到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性因素,而会计信息披露影响着信息使用者各种决策,这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以对会计信息产权分析为基础,对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机制和会计信息披露理论进行研究,并得以分析其中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会计信息产权;外部性;所有权分享;管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084-03

一、会计信息产权及其界定

(一)会计信息产权

会计信息产权植根于企业所有权,是从企业产权博弈中衍生出来的用以确认、计量、披露和分配企业现实与预期价值的权利,是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分配的一种权利。具体说,会计信息产权是某特定主体的各利益相关者共同接受的、由会计信息的存在而引起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的行为准则,包括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

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是指对会计信息从确认、计量、监督和披露整个供给过程的控制权。从信息处理过程看,可分为会计信息的生成控制权、监督控制权、披露控制权及反馈权。从表象看,会计人员拥有会计信息的供给控制权,但实质上企业经营者掌握着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会计信息需求索取权是指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进行消费和索取的权利。从索取方式上看,可分为一般索取权和特殊索取权。前者指通过正常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获得会计信息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询问权、要求说明权等。后者指权利人未能正常获得会计信息或者受虚假信息侵害时而向有关机构主张并获得赔偿的权利,包括申述权、诉讼权、要求赔偿权等,这是一种后续保障权。

现实中,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的配置往往存在不均衡,即通常拥有会计信息供给控制权的一方出于信息优势地位,而拥有需求索取权的一方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二)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的必要性

会计信息作为影响产权主体经济决策的重要资源,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出现了不同人或群体在不同程度上因会计信息而受益或受损的情况。于是,要求界定会计信息的产权,以决定谁更有理由基于会计信息而受损或受益,进而降低他们之间的矛盾。会计信息产权的内涵在于其作为企业产出的替代变量和分配规则发生作用,影响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出的分享结果和比例,从而影响他们的决策,导致资源不同的配置结果。而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发轫于会计信息的外部性。所谓外部性就是指一个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主体产生的影响,或者说,该主体行为的后果并非全部由该主体承担。

第一,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明确会模糊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权责关系。企业管理当局作为会计信息管理者不明白自己对会计信息的责任,而包括股东在内广大的会计信息需求者不明确自己的权利,或者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使得会计信息供求双方权利和责任关系模糊。会计信息供给也因此缺乏市场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容易受内部强势主体的控制,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受到弱化。

第二,会计信息产权界定不明确将会导致会计信息市场非竞争性。按照公共选择理论的观点,会计信息具有公共物品的某些特征,某一主体对会计信息的消费并不减少其他主体消费量,其他主体可以免费使用会计信息,即所谓的“搭便车”行为。当社会对会计信息的消费完全或大部分趋于这种免费消费时,市场机制对会计信息的供给和需求将会失去调节作用。当会计信息提供者不能补偿消耗的成本时,只会提供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信息量,导致会计信息供给严重不足;同时,会计信息使用者由于个人理性和交易费用的限制也对会计信息缺乏充分动力,导致会计信息需求严重不足。而只有当会计信息被充分提供给各使用者时才会有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会计信息供给和需求的不足将导致会计信息市场非竞争性。

会计信息对各利益相关者的影响之所以成为其外部性,是因为让利益相关者中某一方单独承担会计信息外部性影响的成本过于昂贵,以至于不值得或不可能。如果能设计出一种规则或产权安排,使会计信息的外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为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则就实现了效益与成本的配比,即内部化了外部性。由此看出,会计信息产权的界定直接源于会计信息外部性的影响和结果。

二、企业所有权分享与会计信息非管制披露理论

(一)会计所有权分享下的会计信息产权界定

在业主型企业中,财务资本提供者是唯一所有者并独占企业所有权,并集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于一身,业主自身实现了自我监督和自我激励。由于业主对企业所有权的绝对控制,会计信息的外部性可以低成本地内部化,交易费用不高,会计信息产权可通过业主对企业所有权的独享得到“自然界定”。

企业发展到需要向外部人借款筹资时,就出现了债权人。随着具有刚性的债务比例的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增加,企业所有权因为债务增加陷入不确定之中。此时业主会主动寻求权益性资本分散风险,即寻求所有权分享,于是出现了合伙型企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风险威慑及剩余索取权难以转让,因此,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比较稳定。各合伙人拥有的所有权份额大致相同,且合伙人之间进行相互监督切实可行,企业所有权分享就能保证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集合性匹配。此时,会计信息产权完全可以借助于剩余控制权通过私人契约得到界定。

当企业形式发展到有限责任公司时,出现了两权分离。但此时委托人数目小,每个委托人拥有足够的剩余控制权,而剩余索取权的大比例使得他们有监督的动力;同时,他们也具有以较低的交易费用达成对企业控制权的绝对性占有,从而保证了对管理当局的管理效率。因此,在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形式下,所有权分享较为平均,仍然可以实现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集合匹配,保证了所有者对会计信息产权的共同分享,会计信息产权也得到有效界定。

(二)会计信息披露非管制理论

会计信息披露非管制论认为,理论、信号理论和资本市场的竞争性、订立私人契约将支持会计信息的自愿性披露,它们存在着激励企业向利益相关者披露自身信息的因素。因此,无须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制,或者说市场力量就能导致信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1.理论。理论认为管理层和所有者是具有不同目标函数的主体,管理层有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损害所有者的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所有者采取措施对管理层进行监督。但是,这种监督是要产生成本的,从而降低管理层的报酬。因此,管理层有不与所有者发生冲突从而保持低成本的动机。管理层通过会计报告向所有者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故会计报告是所有者监督人、缓解冲突关系的一种途径。管理者为了使成本最小化,便会向所有者可靠地报告经营情况。

2.信号和竞争性资本市场理论。在竞争性的资本市场上,公司取得竞争优势,自愿进行披露是必要的。好的披露声誉使企业筹资能力提高,可以大大减少不确定性,投资风险也会随之降低。从整个资本市场角度看,业绩好的公司为避免被怀疑经营不善不得不披露会计信息;业绩差的公司为了维护其信誉,也不得不披露会计信息。因此,资本市场上就形成了自愿披露会计信息的机制。

3.订立私人契约。任何人真正想得到信息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取得。如果某些信息超出了公开、免费范围,则可以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由于存在个人通过订立契约获得额外信息的机会,对会计信息的管制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合适的。

(三)结论性总结

在业主型、合伙型企业及有限责任公司企业形式下,可通过所有权分享方式来界定会计信息产权。企业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完全能以较低的交易费用得到界定,并实现一一匹配或集合匹配,从而保证了所有者通过企业剩余控制权实现对会计信息产权的享有。此时会计信息产权界定是低成本的,会计信息具有私人物品或俱乐部物品属性,其产权的界定通过明确的契约关系,凭借所有者在契约关系中掌握的剩余控制权完成。与所有权分享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相适应的是会计信息披露的“非管制论”。因为既然会计信息产权能通过市场自身力量进行调节、并得到有效界定,采用强制力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就是多余的,况且管制本身也并非毫无成本,也是需要较高的交易费用才能完成的。

在完备市场力量下,企业产权结构内部变迁为会计信息产权结构变迁提供了诱致性变迁动力。外部性冲突的存在使企业内部各产权主体参与会计信息产权的争夺,并最终自动引致会计信息产权的明确界定,即会计信息的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达到均衡。

三、“管制”界定会计信息产权与会计信息管制披露理论

(一)“管制”界定会计信息产权分析

1.“管制”界定会计信息产权原因分析

所谓“管制”,指由独立于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机构对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编制、内容、格式等施加的限制和约束行为。管制作为企业所有权分享方式的补充,产生的直接动因仍是为了有效内部化会计信息的外部性。

随着经济发展和财务资本出现稀缺,企业开始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出现,而且股份越来越高度分散:第一,大多数股东拥有的剩余索取权极小,出于个人理性和交易费用的昂贵性,要他们直接与管理当局缔结私人契约的可能性很小。而管理者则实质上拥有了剩余控制权,却可以通过信息优势借助于私人契约进行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第二,不同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大股东可能因博弈能力强而与管理当局合谋损害中小股东及潜在投资者的利益,或者说管理当局提供会计信息存在歧视。这两种情况使股东的个人理性受到压制,此时会计信息产权界定的效率严重不足,必须由外部强制力(即国家)进行干预和管制,以牺牲个人理性来确保会计信息产权的效率。

“管制”出现的初衷是在利益相关者缺乏集体理性而导致会计信息产权并未分配到最能够恰当运用它的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下,以国家强制力的形式提供“制度”这种公共物品,力图改变会计信息产权的既定分配格局,降低会计信息产权交换成本,提高社会资源运行效率。因此,“管制”是反应性的,是在企业所有权分享界定会计信息产权对外部性无法高效内部化时出现的。

2.“管制”的限度问题分析

以“管制”手段来界定会计信息产权也是有一定限度的。第一,“管制”只能界定通用会计信息的产权,采用的形式是一种“公共契约”,如会计制度、准则等;而管制机构也是有限理性的,同时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问题,这都使会计信息产权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矫正。第二,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费用的制约,管制机构在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公共利益、通过“公共契约”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公共领域”。第三,由于个别投资者的特殊需求,不可能通过管制进行规范和界定。他们只能通过分享企业所有权和履行剩余控制权,通过缔结私人契约和修正契约条款与管理当局针对会计信息产权展开博弈。

(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理论

1.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出现的原因在于企业作为自身信息的独家提供者,会限制会计信息的生产并索取垄断价格,而实施强制性信息披露比让个人相互竞争从而私下以垄断价格购买信息更好,或者说,强制性信息披露可以大大节约成本。另外,会计信息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得信息使用者对其消费可能无须付出代价,而信息提供者无法将生产成本转嫁给信息消费者,导致信息生产动力不足,供给小于真正的市场需求。为了确保对会计信息的真正需求得以满足,国家应强制性地要求企业披露符合一定质量并具有最低信息含量的会计信息。

2.背离社会目标

资本市场的公平性是一个公共利益问题,只有当所有投资者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通用的信息时,资本市场才是公正的,即所谓“信息对称”,因为信息分布越广泛,竞争就越充分。现实的环境总是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而进行强制性信息披露就是“信息对称”理念的应用,它试图防止那些掌握了内部信息的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牟取私利,因为这种行为有损于资本市场的公正性。

(三)结论性总结

当企业发展到股份有限公司形式时,出于个人理性和交易费用的昂贵性,采用所有权分享方式将无法高效地界定会计信息产权。这要求外部强制力的介入,采取“管制”方式界定会计信息产权,改变会计信息产权分布的不均衡状态。与之适应,对会计信息披露进行管制变得合理而必要,公开披露便成为了一种正式的制度。

可见,“管制”界定会计信息产权和会计信息披露“管制论”都是在市场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补充机制。国家作为宏观经济和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开始介入会计信息产权,并通过会计制度、准则等强制手段矫正会计信息产权,为会计信息产权的制度变迁提供强制性变迁动力。而实际上,“管制”手段来规范会计信息已经为各个国家所接受并采用,并针对不同的企业类型采用了不同的管制措施。

综上所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在于解决会计信息产权安排问题。通过所有权分享手段让会计信息产权与企业所有权配置尽可能对应,并积极采用强制力量进行适度管制,才能解决好会计信息产权安排问题。与之适应,对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在采用规范性的制度进行强制性公开披露的同时,也要鼓励自愿性会计信息的披露。所有权分享和“管制”是界定会计信息产权的一个整体系统,而会计信息披露也在朝着强制性披露和自愿性披露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威廉・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M].陈汉文,夏文贤,陈靖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39-251.

[2] 梁莱歆.现代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13-217.

[3] 杜兴强.会计信息的产权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1998,(7):14-19.

[4] 苏强.会计信息产权分析[J].财会月刊,2006,(3):7-8.

Property Right and Bulletin of Accountant Information

HAN Chuan-bing

(School of Finance Profession, Shandong Light Industry College, Jinan 250001, China)

Abstract: Accountant information produce power is decide the accountancy the information quantity and business enterprises be worth the allotment of a kind of right.Accountant information produce the power and all can get the define under various business enterprise organized form.Accountant information produce the define of the power is affect the accountancy the information quantity of basic sex factor, but accountant information publish to affect various decision of the information user, this your inside contact exist certainly.Take producing the power analysis to accountant information as the foundation, produce define mechanism and accountant informations of the power to publish the theories to carry on the research to accountant information, and can inside contact analyze among them.

Key words: property right of accountant information; exterior;share in ownership; control

上一篇:现代企业负债经营策略分析 下一篇: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