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会计准则国际化走向

时间:2022-04-27 09:21:19

浅议会计准则国际化走向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并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从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界定、会计准则的改革、新准则体系基本架构及结合本国国情和稳步推进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发展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

关键词:会计准则;国际化;公允;执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076-02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制度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财政部了包括1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在内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基本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这一准则体系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又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会计的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强音,其实施,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一、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界定

会计准则国际化,是指通过世界性的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以及各国有意识的行动,尽量减少各国之间会计准则的差异,消除不必要的分歧,寻求各国会计准则的共性,旨在提高会计信息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的可比性。会计准则的趋同也是完成国内会计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

二、会计准则的改革

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颁布13年后,中国仍然只有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依然唱主角。境内不同会计标准存在诸多差异,令报表使用者无所适从。会计国际化应包括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会计实务国际化两个方面,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先行阶段。此次会计准则改革的方向,是逐步强化准则的作用和地位,弱化、最终取消会计制度。新会计准则体系仍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以满足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企业管理层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规范会计行为和会计工作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基本目标是建立起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并与国际准则趋同、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

三、新准则体系基本架构

新准则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起到统驭作用的基本准则,第二个层次是38项具体准则,此外,还包括金融类、非金融类两大类会计科目报表体系,这是起辅助作用的应用指南。基本准则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等,相当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

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准则制定,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其中,一般业务准则指规范各类企业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包括存货、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准则项目;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指规范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准则项目;报告准则指规范各类企业的报告类准则,如财务报表列报、现金流量表、关联方交易及其披露等准则项目。

四、国际趋同与中国特色

此次准则体系更新,一方面充分借鉴国际准则,能趋同的地方尽量趋同;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和实务特点,以规范和解决中国当前的会计问题为主要任务。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对公允价值的引入采取了适度、谨慎的态度。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特定资产或者交易采用公允价值,如衍生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等;在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还不具备的情况下,仍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其次,中国的基本准则是准则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指导具体准则的法律效力。此次只修订了基本准则的内容,仍沿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形式,并以部门规章的形式颁布,成为中国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

最后,此次修订准则采用了中国法规的行文结构。中国法规通常采用“章节”架构和“条款”式行文结构,会计准则作为中国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在保证内容国际趋同的同时,对准则行文、架构采取了“章节”、“条款”式,在语言上也尽可能中国化且通俗易懂,便于操作和执行。

五、结合国情,稳步推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挑战,仍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乃至漫长的任务。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应根据经济发展的态势,适时稳步推进,消除差异,与国际惯例接轨。

1.构建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当前,资本市场已经全球化,要求要有一套在世界范围内认可的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这一框架中,要对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报告与报表列示等进行严格的、统一的阐述,以有效地评价现有的会计具体准则、指导制定未来的会计准则。另外,参照国际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实情,将一些特殊的行业、特殊的经济业务纳入会计准则制定范围,以规范其会计行为。

2.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目标之一是尽可能协调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政策,在修订现行准则和确定新的准则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更注重主要问题。因此,在目前现状下,对一些“重要项目”及“主要问题”的处理应尽量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在共性问题上也应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一致。但更为重要的是,应基于我国国情,逐步完善现行会计规范,保留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如考虑到我国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情况,在会计准则“宏观”规范的前提下,又对会计业务的具体操作制定了会计制度进行规范,减少了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的随意性,有效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规范体系应保留下来。

3.逐渐消除差异,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差异的消除,有些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而有些则是通过我们会计界的共同努力可以消除的。(1)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市场机制,尤其是资本市场机制,只有活跃的市场,才能使会计计量达到公允,而这一公允价值计量基础恰恰是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一个重要方面。(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必须完善,所有者要到位,这样,对高质量会计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就会促使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这也是会计准则国际化的一个必要前提,如果连会计信息的质量都没有保证,就不必讲什么国际化。(3)适时修订现行会计准则,如现行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与现行企业会计具体准则、制度,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如“收入”、“费用”的确认标准就存在差异,这也是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所在;又如,改进现行的会计报告,借鉴资产负债表披露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经验,可否将潜在的收益、损失也予以披露?这些做法在国际会计准则中也作了肯定,如1997年,IASC公布了修订后的第一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表的陈述”,提出了改革业绩报告的要求,要求“报告全面收益”,具体做法可以在保留原有的“利润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潜在收益、损失报告表”来予以补充、揭示财务业绩信息,构成新的业绩报告体系。(4)协调会计准则与其他法律、法规的关系,如会计准则与证券交易法的协调,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会计准则的制定要受证券法的监督,并在很大程度上服务于证券交易和管理;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协调,我国目前会计准则的时间、内容等都比审计准则滞后,不能配套协调,制约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协调,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关系有两种类型,要避免用税法代替会计准则的现象,也不能置税法的要求于不顾,等等。以上关系的协调,也是国际会计准则执行中必须要协调的方面。(5)通过宣传,提高人们尤其是会计人员对会计国际化的认识,并通过定期培训等方式,系统地学习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关的理论知识。相信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会很好地促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4.应完善会计准则的执行机制。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会计准则充分协调,如果不能有效地遵照执行,会计准则国际化就等于空谈。目前,我国会计准则的执行力度不够,致使出现了一系列违规会计行为。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内部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促使企业自觉遵守会计准则、制度,如在董事会下设立独立、专业的审计委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审核,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允;发挥公共监督的作用,可考虑设置独立于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财务报告审核委员会,对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实施监管。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执行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使财务报告的审核工作常规化、规范化。当然,如果在会计准则执行中能引入司法介入机制,使违规会计信息置于司法和公众监督之下。所以,需要加紧立法工作,明确违反会计准则、制度的法律责任。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一种必然,可以说目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发展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因此,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展开对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合理吸收,正确应对会计准则国际化的挑战,在我国建立起比较规范理想的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协调的准则体系,我想我国会计事业的发展会有一个很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林川泉.应科学认识会计准则国际协调[J].财务与会计,2002(3).

[2] 陈毓圭.加入WTO与中国会计制度改革[J].财务与会计,2002(1).

[3] 刘峰.中国特色与国际化之争:一种解释[J].财务与会计,2003.

[4] 葛家澍.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的比较与综评[J].会计研究,2004(6).

[5] 盖地.会计差异与会计准则国际化之我见[J].财务与会计,2001(7).

上一篇:我国法务会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经营决策中会计监督职能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