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创造了条件,同时,对现行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熏教育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从会计理念到会计内容必须进行变革,会计人员的培训不能再按传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进行,应当借助于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提高信息时代会计人员的素质。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育影响;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7)06-0087-02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网络化的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改革的必然趋势。在会计教学工作中,只有拟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规范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更合理的考评方式,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型会计人才。
一、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及特点
会计信息化的概念可定义为,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整,并在重整的现代会计基础上,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高度融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会计信息系统。这种会计信息系统将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使业务处理高度自动化,信息高度共享,能够主动和实时报告会计信息。它不仅是信息技术运用于会计上的变革,它更代表的是一种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的新的会计思想。“会计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1)从范围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会计部门,而且还涉及其他业务管理部门;(2)从功能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进行会计核算,还进行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与决策,并根据信息管理的原理和信息技术来重整会计流程;(3)从技术手段上看,会计信息化不仅采用计算机技术,还要以通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为主,进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它不仅具有核算功能,更具控制功能和管理功能;(4)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账务处理工作中摆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信息分析与利用、预测与决策等创造性的工作中来,成为名副其实的管理者。
二、信息化对会计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对传统会计理论、实务、教育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将引起传统会计的巨大变革。会计教育是为会计职业服务的,如果会计职业是一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会计教育就会面临危机。因此,面对信息化的发展,会计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培养信息化环境的人才。
1.信息化将对传统教育观念带来冲击。长期以来,会计教育存在着“唯师是从”的观念,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获取和掌握知识。因此,会计教师必须尽快从“专业型”角色转变为具有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学研究型”教师。建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积极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
2.信息化对教育方法的影响。在信息时代,学生对准则、制度、规范的掌握完全可以在网络上通过生动的事例进行掌握,利用设计的程序对一些特定的经济业务自动完成,不再需要大量的反复记忆。面对会计行业涉及的广泛性,知识能力的综合性,会计学应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工具,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和分析会计数据、会计信息,以提高逻辑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等基本素质为主的学科。现在的会计教育应该在会计教育目标、方法、手段等方面有所突破?熏使培养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3.信息化对会计教育内容的影响。现行的会计教学内容体系基本采用了“双轨运行”的模式。一条线是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另一条线是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基础、会计信息系统、会计软件应用等课程。在“双轨运行”的模式下,学生无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突出,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要求。为了充分发挥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尽量将会计信息化内容渗透到会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要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和课程设计。
三、信息化环境下会计教育的改革
1.转变教师角色。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需要转换,除自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新知识外,还要能够熟练地运用新技术进行教学工作。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辅导者、指导者。首先要从观念上转变自己,对网络技术等应当自觉地接受,不能一味地认为与会计教学无关;其次建立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能够利用学生创新和探索精神发挥的师生观念。
2.改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学校会计教育的目的不是训练一个毕业学生就成为一个专门的工作人员,而是培养未来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不能再以单纯的实务操作课程为主,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为核心,对课程进行彻底的整合,抛弃一些与能力提高不符的课程。实行学分制,使学生业余和后续会计教育与全日制教育的课程可以互通,充分利用学生的时间,各类教育形式之间形成互补,在完成规定学分时即可毕业。
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时,在强化学科基础课同时适当扩大选修课比重,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余地。学生在修完会计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选修部分课程,以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到每一门课程中,每个课程都应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自学能力。
3.调整教学内容。在会计教学中,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尤为关键。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规范化研究,不仅有利于会计信息化学科建设,而且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化教育质量,培养出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一方面,尽量将会计信息化内容渗透到会计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要以信息化作为课程体系的灵魂,打破课程之间的传统界限,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和课程设计。另一方面,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会计信息化教学尤其应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实验应围绕会计信息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注重能力训练、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信息化实际工作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和专门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补缺补差,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4.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按班级讲,学生是一种被动的听的学习状态,是面对面的教学方式,这仅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会计信息化教学除了进行会计信息化环境下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外,还应该加强会计核算的具体操作技能教学和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理论联系实践,避免纸上谈兵。理论知识的讲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在线教学法、虚拟现实教学法、远程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索取之情。同时,应大胆地走出去和引进来,追求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的紧密结合,引入企业实际的会计信息化和管理的实务案例,努力挖掘学生的能力极限,形成互动、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
5.改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手段是“粉笔+黑板”,计算机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信息化要求下,计算机教学将转变成主要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幻灯片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利用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网络教学,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现在几乎每个学校已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教师可以将课件上传到网上方便学生在各自认为合适的时间查阅。使所讲授的知识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生动丰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炼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最终得以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6.变革考核方式。由于会计教育的中心已从原来的知识灌输转变到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上,教学方式也由注重结论转移到注重过程上,我们有必要适当推行开卷考试,试题类型也应由一些记忆性试题和选择性试题改为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会计学科的技术性特征要求必须更加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的考核。这种考核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态度、动手能力及实验心得体会方面来进行。或者把理论成绩和实验成绩进行分离,理论成绩考核采用百分制,实验成绩采用优、良、中、合格和不合格来进行评定。当然,考试不是检查学习情况的唯一方法,不能仅凭一两次考试判定学生能力。应坚持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法,加大对学生课堂表现、实践技能、平时作业考察的比重,改变期末考试比重偏大的现象,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考核。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进了会计信息化改革,对现行的会计理论和实务、会计学科体系及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高校一定要从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才能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复合型会计信息化专业人才。同时,会计信息化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随着会计信息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适时培养社会需要的财务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周南.现代会计信息系统[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2] 周杨.面向21世纪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J].会计之友,2000(10).
[3] 刘忠玉.会计信息化,21世纪财务会计发展大趋势[J].财经问题研究,2004(8).
[4] 金光华.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会计信息化定位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2).
[5] 何军峰,黄红球.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考[J].会计之友,2006(3).
[6] 潘涌.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J].福建高教研究,1999(2).
[7] 张前.高等院校会计信息化教学现状分析[J].会计之友,2001(3).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举报文章
上一篇:会计信息共享体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公司财务管理的资本市场导向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