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积丸化裁临床应用三则

时间:2022-10-15 12:14:52

消化积丸化裁临床应用三则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6-81-02

消化积丸是吾师隋振寰主任根据50年来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其组成为穿山甲、鳖甲、龟板、生牡蛎、柴胡、当归、黄芪等。均由我院制剂室制成绿豆大小的水丸,其中主方5克,一日两次饭后服用。其功效为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治疗各种增生性疾病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1 瘿病(桥本病)

典型病例:患者姚某,女,42岁,教师。该患者半年前因颈部胀痛,咽痛,吞咽时有噎塞感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当时检甲功五项显示:FT3、FT4、TSH正常,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321I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532IU/ml,甲状腺彩超显示:甲状腺回声不均,注意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诊断为桥本病,建议补充微量元素硒,定期复查甲功和甲状腺彩超,无特殊治疗。患者以“颈痛反复发作半年”为主诉于2009年8月17日在我院高医门诊隋振环主任处就诊,自诉反复颈部胀痛,咽部有异物感,生气或经前期症状加重,查:舌暗红,苔薄白,脉弦。隋老师经过辨证认为其当属中医“瘿病”的范畴,证属“痰结血瘀”,与气滞等因素有关,遂予处方:穿山甲10g 鳖甲10g 龟板10g 柴胡15g

红花10g 当归10g 黄芪15g 桔梗15g

麦冬15g 浙贝20g

服用上方6剂后,患者颈痛症状即有缓解,唯夜寐不实,随症加减安神之远志、酸枣仁等,共服30剂后患者自诉诸证俱消,复查甲功五项显示: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均恢复正常,甲状腺彩超显示正常。

按:瘿病总病因病机是脏腑经络功能失调,气滞、血瘀、痰凝结于颈部。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是瘿病的基本病理,《济生方・瘿瘤论治》:“夫瘿病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矣”。 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基本临床特征。治疗主要原则是理气化痰,消瘿散结,活血软坚,滋阴降火,可针对不同的证候选用适当的方药。对本病的预防应防止情志内伤并注意饮食调摄。

2 鼓胀(肝硬化)

典型病例:王某,男,51岁,既往有乙肝病史30年,有长期饮酒史,2009年11月份因“肝硬化腹水上消化道出血”在我院住院治疗。当时检查肝胆脾彩超显示:肝右叶最大斜径8.7cm,肝脏缩小,肝前最大液暗区深度:2.7cm,腹腔最大液暗区深度3.2cm。肝功酶学:谷丙转胺酶:谷草转氨酶:总胆固醇:。当时患者皮肤及巩膜黄染,面色晦滞呈猪肝色,腹胀大如鼓,肝掌,蜘蛛痣。舌质暗红,设下脉络暴胀迂曲,无苔,脉弦数,重按无力。

一诊:

服上方5剂后,腹部饱胀感减轻,继续服用上方15副,后改为消化积丸口服3个月后,患者腹无饱胀感,黄疸消退,体力恢复,可正常工作及日常活动。面色转泽,舌色转红,出现薄白苔,脉弦而柔和有力。复查肝胆脾彩超:肝右叶最大斜径11.6cm,肝表面不光滑,腹水消失,肝功酶学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按:鼓胀系因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系肝脾肾功能失常,气血交阻,水气内停于腹中所致。可以出现出血、神昏、痉厥、黄疸等严重的并发症,预后极差。如果治疗及时可以缓解临床症状,继而带病延年。

3 闭经(子宫肌瘤)

典型案例:吴某,女,40岁,以“闭经半年”为主诉于2009年10月21日就诊,自诉半年前因其母亲去世后心情抑郁,失眠,继而颜面部起黄褐斑,黑眼圈,月经量减少,少腹痛,直至闭经。检妇科彩超显示:子宫肌瘤。查:舌暗红,苔薄白,脉弦而沉。予:

穿山甲10g 鳖甲10g 龟板10g 柴胡15g

红花10g 当归10g 黄芪15g 赤芍15g

桃仁10g 生麦芽30g

服用上方12剂后,后改为消化积丸口服一个月,患者即月经来潮,但是量少,色黯,有瘀块。坚持服用三个月后月经规律来潮,量色均正常。面部褐斑退,黑眼圈明显变淡,纳增,寐佳。复检妇科彩超显示子宫肌瘤消失。

按:总之,闭经是中医妇科临床常见病,因其病因复杂,亦属于难治之症。闭经的原因有虚有实。虚者,或气血不足,或肾精未充;实则或气滞、或血瘀、或痰凝;治疗上补其不足,泄其有余,或补肾、或健脾、或调肝、或行气、或活血、或化痰,或合而为之;一切皆以患者的具体病情来辨证论治。本患当为气滞血瘀导致。中医讲情绪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时提到:“气滞,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血行不畅滞于胞宫而致,表现为下腹痞块,按之可移,痛无定处时聚时散,精神抑郁,胸胁胀满。”

上一篇:头孢噻肟钠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回顾性的临床分... 下一篇:喉部损伤临床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