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手段

时间:2022-10-15 11:04:50

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手段

报纸设计在整个设计体系中显得很边缘,边缘到大学的系科中没有关于“他”的“专业”,有的只是《报纸编辑学》中一带而过的简单操作描述,理念上已不符合当代的设计要求了。

然而,报纸设计在媒体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却变得尤为重要,原因在于“包装”这一“文化产品”能够提升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抬升企业的社会影响力。有了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就会创造出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报纸设计在报纸生产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情况下谈报纸设计,多数同志会展示一大堆设计过的版面,根据版面谈设计风格,以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等,而本文不是谈技术应用的,旨在评述视觉是如何影响报纸设计风格和影响读者阅读的,这对于大多美术编辑来说,谈谈设计观念比单纯的“炫技”更重要。

视觉和视知觉??的区别

视觉简单说就是看。视知觉包含了视觉接收的基本要素,也包含了视觉认知两大部分。看见了、察觉到了光和物体的存在,是与视觉接收好不好有关;但了解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有没有意义、大脑怎么做解释,是属于较高层的视觉认知的部分。

视觉认知的几个阶段??

1.视觉注意力

视觉注意力包含了几个层面:(1)东西出现在眼前,能不能注意到是很重要的;(2)注意到了之后,能不能持续地注意,还是一下子就分散掉看别的东西;(3)如果眼前不止一个东西,要选择注意哪一个东西,而忽略不相关的;(4)必须同时注意两件事物以上的时候,能够妥善分配及应用。注意力的不足常是多重障碍儿、自闭孩童、智能不足孩童最常见的困扰之一。

2.视觉记忆

把现在看到的东西和以前的经验作比较,加以分类、整合再储存在大脑中,即是所谓的视觉记忆。例如:妈妈一开始指着狗告诉小朋友这是狗狗,小朋友看到狗有四只脚的特征,日后只要看到四只脚的就会说这是狗。直到记忆累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就能进一步发展出区辨各种东西的能力。

3.图形区辨

能认出物品之间特征的异同点,接着进行配对。例如:小朋友从经验中知道不只是狗有四只脚,猫、狮子、长颈鹿都有,会正确地区分彼此的不同。另外还包括辨认东西的颜色、质地、大小、粗细,对于形状大小、位置、环境改变,也可以认得出。例如:小朋友的杯子被东西挡住一半了,或是翻倒在桌上,虽然形状不完整,或放的位置不对了,还是认得出那是自己的杯子。

4.视觉想象

能不用看到物品,大脑就能想象出具体的样子,比如:老师说“画一朵花”,能够听到话之后想出花的样子,最后画出正确的东西。

为什么要强调视觉的认知呢?是因为人脑区别于一般生物的本质是抽象思维的能力。人们将所看到的一切综合心理感受,加以思维判断得出一个结论。得出的这一结论会左右人的行为。多年前我们曾搞过一个南北方读者的读报调查,以广州、上海、北京三地为主。调查显示南方读者读报很细致,无论文章大小几乎是通读,甚至连报缝的广告文字也要读。而北方地区北京的读者读报特点是,先浏览各版文章标题有选择的看,感兴趣的读不感兴趣的一带而过。这说明视觉的感知是因人而异的,并且受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生活环境、消费能力等方面的制约。

正因为有视知觉的原因人们在索取报纸时,是通过心理产生了判断,他们所要的是跟他们社会身份一致的商品,与其消费能力对等的,与其文化程度一致的商品。也正是源于视知觉对人读报的影响,美术编辑潜心研究如何利用视知觉的心理感受,使读者在读报时能够有秩序地阅读,轻松地阅读,愉快地阅读,充满趣味地阅读。那么如何能够达到以上的设计目的呢?我们需要将读者视觉加以适当的限定和引导,以达到我们所期望的那样,按照设计者的规定范围和指引去阅读。

视觉是如何被限定的

设计者运用设计的相关元素及设计语言,将观者的视线有效地限定在一个视觉范围之内,以达到突出视觉重点的目的。首先我要解释一下限定限制了什么,是在人们视线内以数量、范围等方面加以规定。举个例子,古希腊时期的戏剧演出是在圆形的斗兽场里,演员站在剧场中间没有舞台,观众围坐在演员周围。那是一个分不出戏剧和现实生活的场景。后来有了剧场,观众坐在舞台的对面,舞台像一个窗口,观众像似从窗口看到外面景物一样。我们说舞台被水泥和幕布所限定了,分出了台上和台下,分出了戏剧艺术和现实生活。

1.限定范围

限定视觉的目的是什么?限定分为客观限定和主观限定,拿报纸版面来说,报纸的开本就是客观限定,而在版面上给某篇文章加了一个线框,这就是主观限定。限定的目的强调,引人注意换言之看我推荐的。主观限定的双重属性,一是分割性,二是装饰性。明显的例子是中国画的托裱,油画外框和内卡。能够使关着的视线更集中,画面更漂亮更具艺术价值。

2.利用错觉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白纸上画一个方线框,在框内正中画一个实心点,这个圆点看上去很稳定,但如果将这个圆点画在线框内的左或右上方时,再看这个圆点似乎很不稳定,感觉要游离线框之外,这个点产生了运动,并有了运动方向,这就是由视觉错觉造成的??。再如我们用直线画一个高耸的烟囱,加以透视关系,看上去这个烟囱很结实挺拔,但我们将两条直线换成两条S线,这个烟囱会给人以瘫软的感觉并摇摇欲坠??。电影也正是利用了视觉错觉中的影响残留原理而产生的。

北京商报的内页版设计正是利用了错觉和视觉限定的原理。在2009年的改版过程中北京商报的开本由“窄报”改为了“宽报”,改版前商报的读者已经适应了“窄报”阅读,现在宽大的版面客观上给读者阅读造成了疲劳感,为了让读者还能找到以前的阅读习惯,更为了缓解版面过宽带来的阅读疲劳,我们确立了“宽报窄做”的设计原则,具体方法是将版面以粗线框分割为两大区序,即线框内的主阅读区,线框外的辅阅读区,由于线框分割作用,在视觉上人们感觉报纸版面变窄了,这就是利用视觉的错觉结果。并非客观的版面变窄了,而是人的视觉欺骗了心理,是视觉上感觉窄了。那么我们既然能够限定视觉,也就能引导观者的视线,按照设计者提供的暗示去阅读。

视觉是如何被引导的

是一种设计手法。设计者合理利用人的视觉规律,引导人的视线按照设计者规划的线索浏览作品。

1.色彩引导

版面上标有色彩的地方就会被突出,图片与标题、文章相比,图片的阅读率高于标题和文章。原因在于图片是新闻客观的呈现,是具象的而非抽象。其次图片是有色彩的,人们总是对版面上带有色彩的形状更感兴趣。彩色多的情况下就要运用对比的手法,分占有版面的大小,色彩的冷暖明纯度相比较。面积越大越显著,色调越暖越突出。版面运用色彩引导视觉的关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精越好。报纸版面的色彩应用是根据读者定位分析推导而来的,各版面之间体现的是整体色彩风格问题,图与图之间是整体风格下的内在逻辑关系,是报纸整体用色体系的表现。

2.形状引导

版面语言中被应用最多的有:字符、底纹、竖线、标点符号中的大括号等,多应用于两篇以上的组合类专题,集纳性新闻。每一篇小标题之前加以相同的版面语言符号,归纳相似是人类视觉认知的能力之一,当读者见到相同的形状,相同的颜色后会自觉地将相同归纳到一起,无需版面编辑附加文字说明,告知读者这些一样形状是一组文章。

3.水平、垂直引导

水平式版式与垂直式版式综合,除边栏以外的主阅读区,以水平分割的方式排列新闻,按照上半版优于下半版的原则,新闻稿件按重要程度呈正金字塔结构摆列。以北京商报内页版为例,新闻稿件以其重要程度自上而下水平摆列,头条以下以水平加垂直的综合版式构成,版面的中部以视觉新闻图片或商报言论,组成版面的“视觉核心”,版面的底部常以“倒头条”的方式提示读者报尾的新闻也不弱。由于线框圈定的主导新闻区,已将读者的视线限定在线框之内,框内又以水平方式排列,势必读者的视线就像在书架上浏览图书一样,按照我们设定“视觉线索”从左至右读文字,从上至下看文章。版面层次分明,阅读起来很轻松不会疲劳。

4.空间引导

空间引导应用最多的是围绕标题题区的留白,其次是引言和文中提要。留白也称设计留白,他区别于所谓“亏活儿”造成的空白,设计留白是有目的的引导读者的关注,是强调此条新闻重要于其他新闻的设计手段。引言和文中提要的应用,更常见的是用于文章字数偏多,而且没有新闻配图的情况下,引言与提要并用或单独使用在文章栏间,其设计目的有三:一是提示读者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二是解决没有图片造成的版面单调问题,三是丰富版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有效地控制读者的阅读节奏。

5.比例引导

文与文之间疏密关系,文与图之间的比例关系,题与文体之间的大小关系等,都是以各关系之间的比例对比,引导读者阅读版面的。美术编辑利用稿件之间客观形成的篇幅形状、以及标题字号大小、线的粗细、底纹线框占版面的大小等版面语言作为视觉引导,有秩序有层次有主次地摆放新闻稿件。读者以一种轻松的心态,按照我们的视觉提示逐一浏览新闻。

结论

报纸设计是视觉产品,需要用人的眼睛去看,美术编辑每天所从事的应该是运用“视觉的艺术”而不应是“视觉的技术”。视知觉的领域非常的宽广,对于研究当代报纸设计视知觉学说,是值得全面推广的。引导和限定视觉让读者按照你的指引去看,你在无形之中影响着读者的情绪,把控着读者的心情,在这样一个层面上去讨论“看”报纸,更多的不是简单的看,而是又看所带来的一系列“视觉心理”问题,是由此带来的知觉、感觉、消费心态、消费心理、阅读感受、阅读环境等问题。本文也只是刚刚揭示了冰山的一角。

注释:

??鲁道夫・阿思海姆(Rudolf Arnheim,1904-1994),原籍德国,1946年定居美国。曾先后就任于纽约社会研究院和劳伦斯学院,1968年后担任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1974年退休后担任密歇根大学艺术史系访问教授,1976年获“全美艺术教育协会突出贡献奖”。主要著作有《艺术与视知觉》、《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电影作为艺术》、《艺术心理学新论》、《熵与艺术》等。

??Warren学者在1993年提出视知觉能力是有阶层性的,并以金字塔图案呈现,由下到上有等级之分,越上面所需要的视觉认知能力要越好。

??来自于(美)鲁道夫・阿思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

??来自于(英)荷加斯的《美的分析》。

(作者为北京日报美术部副主任)

上一篇:报纸专刊:从“拼盘式”到主题化操作 下一篇:一稿三写找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