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稿三写找角度

时间:2022-10-05 11:44:38

坡是宋代豪放派诗词的领军人物,读他的诗往往热血沸腾。然而,他曾写过一首不怎么豪放却非常出名的诗《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显然,这首诗远没有“大江歌罢棹头东”的壮阔气势,但却很有看头,起码它集合了中国古代朴素哲学观精华,解读了认识事物的多重性和多样性,非常富有哲理。这对我们寻找新闻写作角度带来了启迪,那就是:面对一座新闻矿山,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我们将看到不同的风景,完全可以写出更多更加精彩、更加多样的新闻作品来。

新闻的新,说到底是角度的新。这有观察角度、认识角度、表现角度和写作角度等等。新闻摆在那里,一时半会没有什么变化,你去写,他去写,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大相径庭,有的老套俗套,有的平平淡淡,有的蜻蜒点水,有的却让人眼前一亮。新闻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文字水平的高底,而在于新闻角度的新旧。当然,新闻事实本身的价值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记者采写新闻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找角度的过程。角度找得好,新闻就新。角度找得不好,再新的新闻也会平淡。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最喜欢的新闻作品之一――《夜无电话声 早无堵门人/两家子公社干部睡上了安稳觉》,是反映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的面貌的作品。当时他在辽宁日报工作,和报社的一位记者到康平县采访,县里的新闻干事陪他们到了一个两家子公社,汇报的都是粮食增产、收入增加之类的事。新闻干事不耐烦,要回去。范敬宜建议在公社办公室里住了下来。晚上,他走出大门,明月高照,村落高高低低,远远近近,没有声音。他在心里想,这样贫穷的地方,晚上竟然这么安静,要是在以前,打架、偷鸡、摸狗,晚上闹哄哄的。连住两天,晚上没听到一个电话声,早上没见到一个人来闹救济粮,他就觉得这里头有新闻,“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范敬宜连忙将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并在文后凑了四句诗:“劫后灾痕何处寻?月光如水照新村。只因仓廪渐丰实,夜半不闻犬吠声。”稿子送到编辑部,编辑说要删掉那几句诗。范敬宜急了,闹到总编室才得以保留。全文一共400来字,辽宁日报登出来后,人民日报很快转载,标题改成《月光如水照新村》,反响强烈。从平平常常的“安静”中,发现出不寻常的新闻,有深厚文化功底的范敬宜先生,真可谓找角度的高手。

2010年5月上旬,有朋友说湖南永州零陵区房产局这些天来人山人海,工作人员连日连夜加班,希望笔者去采访一下。笔者亲眼见了,果真如此。这个区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原来制定了一个对购房户实行包括“财政补贴契税”的惠民让利政策,马上就要到期了,群众买房办房产手续的忽然多了起来,房产局已连续好几个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加点,加班人员达600余人次。这事有些特殊性,可不可报,如何报,我一时也拿不出。我先后试着写了3篇稿,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报道这件事。第一稿,我写零陵房产局兑现服务承诺不含糊,600人次加班加点为购房户谋“利”。稿子出来后,我冷静想了想,给否定了。为啥?因为当时正值中央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你写楼市火爆,写政府补贴,别人不清楚,还以为你地方政府在与中央精神对着干呢。导向模糊,不准确,所以要枪毙。第二稿,我写零陵房产局真心为民办实事。稿子开了头,太平,没新意,总是提不起劲,我又给否定了。食之无味,弃之又可惜,实在没辙了,我只好厚着老脸再去采访。这次去开了一个座谈会,慢慢聊天,深挖。聊着聊着,听说他们今年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订了许多诸如“限时办结制”等“死”规定,处罚也相当严厉,一下子我来了兴趣:何不从这些“死”规定写起呢?我从制度、规定,想到了孙悟空及其头上的金箍,顿时,一个鲜活的标题就在脑海里跳了出来:《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心/零陵房产局“紧箍咒”催生机关活力》。我终于基本满意了。

事还是加班加点那些事,因角度不一样,写出的稿大相径庭。第一稿有些含糊其辞,明显写偏了。第二稿有些老生常谈,明显写平了。只有第三稿,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了事情的根本,才算基本写准写活了。单看标题,“人定岗,岗定责,责定心”,三个连环句,让人耳目一新。“‘紧箍咒’催生机关活力”,比喻新颖别致,恰到好处。加班加点不再围绕“房产”打转转,而是作风建设出现的必然结果,是一种可喜的新面貌。不用说,这稿第二天就上了报纸的头条,主标题还用上了黑体大粗,特别醒目。

有人说找角度很苦,一点没错,若应付写稿,却也没有必要劳那个神。若追求完美,这个神肯定值得劳。新闻,靠采访;角度,靠寻找。一稿三写找角度,这事不稀罕,也可说是太寻常了。做记者,我们其实一辈子都在寻找。

(作者为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特聘教授、永州日报副总编辑、高级记者)

上一篇:报纸版面设计中的视觉手段 下一篇:规范汉字与不规范汉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