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居民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分析

时间:2022-10-15 10:35:20

新疆居民收入水平与物价水平分析

[提要] 本文分别收集新疆和全国2000~2012年居民收入数据和物价水平数据。比较新疆居民收入水平和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可以看出新疆居民的收入水平要低于同期全国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通过对新疆物价水平和全国物价水平进行分析可知,新疆的物价水平要高于全国的物价水平。本文分析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并且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疆;全国;收入水平;物价水平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2月18日

一、引言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大的提高。通过研究发现,新疆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低于同期全国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但是新疆的物价水平在最近几年内一直高于全国的平均物价水平。近年来,新疆的CPI排名迅速上升,到2012年跃居全国首位。这是一种极其不合理的现象。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关系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因此,研究此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疆居民收入与物价水平现状分析

(一)2000~2012年新疆与全国收入水平比较分析。根据对新疆与全国的收入水平分析,2000~2012年新疆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都有显著的提高,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645元增长到2012年的19,874元,大约增长了3.5倍。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618元增长到2012年的6,394元,大约增长了4倍。然而,无论是城市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纯收入,新疆的收入水平都低于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

(二)2000~2012年新疆与全国物价水平比较分析。2000~2012年间新疆与全国平均物价水平整体走势大体相同,但又有其自身的差异性。2000~2006年,只有2001年新疆物价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年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自2007年开始,新疆物价水平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和2011年分别是新疆和全国物价水平波动的两个极大值。2008年新疆和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是108.1、105.9,新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2个百分点。2011年新疆和全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105.9、105.4,新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5个百分点。2000~2006年新疆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排名一直居于全国20名之后,物价水平一直较低。然而,自2006年之后,新疆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排名迅速上升,自2006年的第20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7位,到2012年跃居全国首位。

(三)分析结果。通过以上对新疆居民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分析,能够发现:新疆居民收入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新疆的物价水平在近几年却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三、原因分析

(一)影响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状况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经济发展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只有保证经济的平衡快速增长才有可能带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然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支出增长,带来新的消费需求,从而又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新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2、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产业结构的状况和转换能力对当地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起着重大作用。发达国家和地区三次产业之间比重的变化为:农业比重逐步下降,工业比重迅速上升,服务业比重稳步提高。而新疆三次产业结构表现:农业比重较高,工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发展落后。当前,新疆仍处于工业化初中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低层次和重化工化,因此对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产生严重影响。

3、受教育程度、劳动力素质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往往决定劳动者收入的高低,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往往收入也比较高,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收入往往也比较低。新疆较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教师队伍水平不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低,导致劳动力素质偏低,达不到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术水平。劳动者无法获得较高收入的工作岗位,这影响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4、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发展不足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民营经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给,增加就业,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新疆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落后,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领域。新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受意识形态、生活习惯以及语言障碍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少数民族企业发展滞后,而且少数民族企业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商业和手工业上,阻碍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5、基础设施落后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发达的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且由于“乘数效应”,这可以带来数倍于投资额度的国民收入,相应的增加居民的收入。而新疆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薄弱,这会对居民收入水平产生一定影响。

(二)影响新疆物价水平因素的分析

1、经济增长水平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GDP缺口与物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GDP缺口越大,物价水平会越高。因此,全国各地区的通货膨胀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关系。新疆的GDP较小,GDP总量排名一直靠后,人均GDP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位次逐渐下降,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和渐渐拉大,对新疆物价水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全国物价水平的影响。新疆消费品市场价格水平受国内市场的影响较大,而近年来国内消费品市场价格水平持续走高受需求拉动影响。由于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张的财政政策直接扩大了总需求,使得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了总产出的增加和物价水平的上涨。而且货币政策使得货币市场上出现了过多的货币供给,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扩张的物品和服务,必然引起物价水平的上涨。新疆消费品市场价格水平对内地市场的过度度依赖以及地方政府对消费品价格水平调控的约束性,导致新疆消费品在价格方面更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从而引起新疆物价水平的高涨。

3、需求和供给失衡对物价水平的影响。虽然说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但是新疆地区以沙漠、山脉和戈壁滩为主,耕地面积大约只有412万公顷,约占全疆面积的2.5%,这一天然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的种植面积。在耕地面积不变、种植技术不高的情况下,粮食和蔬菜的产量相对较少。同时,恶劣的气候(干旱、寒冬)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产品的产量。新疆地区畜牧业比较发达,但是在受到外部不可抗因素(干旱、寒冬)的影响时,牛羊肉的供给量会相对不足。新疆地区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人口流动性比较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对消费品的总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由于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使得消费品的总供给不足,这就造成了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在价格机制的作用下,新一轮的均衡价格必然提高。

4、过高成本的推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新疆地区受自身地理条件和发展水平的约束造成供给不足,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新疆农产品、部分工业品必然要从东部地区调进。同时,新疆远离全国中心市场,运输距离长、运输费用高。因此,新疆消费品价格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额外的运输成本,产品市场的商品流通费用、成本高于其他省份。

四、对策建议

(一)增加居民收入的对策建议

1、加快产业结构转型,稳定发展,夯实居民增收基础。针对新疆产业结构特点,建议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第一,快速发展现代服务行业,加快引领服务行业向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逐步提高服务行业对GDP贡献率的比重;第二,逐步发展现代石油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加工业等新兴产业,使其成为支撑新疆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柱产业;第三,稳步加大对“三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间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针对新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建议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优先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事业、保障性住房建设、社会管理、公益事业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产业,提高居民间接收入水平。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向就业需求拉动比较大的产业适度倾斜,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型微型企业。

3、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增加就业,扩大居民收入空间。落实已经颁布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强化政府服务,通过减息、低息贷款和减免企业所得税等措施。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创新金融体制,为中小微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加快发展中小微企业,搞活个体经济,发展壮大私营经济,提高民营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对居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4、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第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以品牌经营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盈利水平;第二,创新发展专业型农业协会,如韭菜协会、芹菜协会、土豆协会等专业型组织,提高家庭合作经营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协会与大型超市、酒店、大企业、高校、社区等最终用户实现产销衔接。大力扶持有条件的合作协会建设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必要设施,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便利,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非农产业收入水平。通过加强合作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发挥大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

(二)降低物价水平的对策建议

1、争取中央财政更多支持,增强地方政府平抑物价的能力。新疆经济总量比较小,GDP总量长期稳定在全国倒数第五位,地方财政可用于平抑物价的支出有限,明显制约了政府物价调控的能力和效果。因此,需要争取申请中央财政加大对新疆物价控制的支持力度,增加新疆价格补贴资金规模,建立财政补贴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价格补贴范围和标准,保护生产者积极性和低收入人群消费能力,有利于增强地方政府平抑物价的能力和措施效果。

2、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加大轻工业比重,不断增强日用工业品等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工业产品生产供给能力,加大轻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生产更多的符合新疆居民需要的日用消费品,提升工业品生产水平。不仅可以减少对内地工业消费品市场的过度依赖和对通货膨胀的被动接受,增强抗风险能力,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消费需求对新疆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

3、完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强蔬菜和牛羊肉供给保障能力。集中力量,统一规划全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和建设,改变以往各地生产基地布局封闭、建设资金小而散的现状。继续大力推进蔬菜大棚等设施农业发展和技术推广,提高冬季蔬菜自给能力,保障冬季市场供应。进一步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加生活必需品储备,增强稳定物价的基础,在产品物价过快上涨时加大物品供给,在产品物价急剧回落时减少物品供给,稳定价格。

4、创新基础性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随着土地减少和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农产品价格涨幅越来越大。政府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农业的正常合理发展,制定合理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具体包括限价,价格补贴。同时,遏制粮食浪费、粮食过度消费和食品过度消费的现象,也有助于缓解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辞,刘建文.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云南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比较与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2.

[2]许志宏,赵昕东.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7.

[3]沈会盼.新疆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

[4]罗明新,宋兵.老工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以辽宁鞍山市为例[J].党政干部学刊,2011.6.

[5]韩克勇.关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若干思考[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3.4.

[6]涂军.西部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条件及途径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

[7]刘佳.信息化助力现代农业发展[J].经济,2013.6.

[8]刘学军.劳动力持续转移过程中的通胀陷阱及治理对策[J].经济纵横,2008.10.

上一篇:创业投资项目评估相关问题研究 下一篇:论微信营销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