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15 10:14:34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25例临床分析

对于子宫腺肌病子宫切除术是一种最终的、有效但不得已的选择。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为保留子宫的较理想的术式之一该术式不仅保留了子宫还有利于维持卵巢的正常功能但该术式术后仍存在一定的复发率且不适于腹腔镜操作。1年以来开展的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已被证实为一种有效的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但远期疗效尚难肯定。针对以上不足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8~1年收治子宫腺肌病患者5例年龄~8岁平均1.6±.5岁均已婚已育。腺肌瘤平均直径58.6±.1mm5例合并子宫肌瘤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例合并盆腔内膜异位症。6例术前进行性痛经明显给予达菲林肌注周期后无缓解例月经量大伴进行性痛经术前置曼月乐环月经量无明显减少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

手术方法: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方法:于阔韧带后叶近子宫颈cm、输尿管上方.5cm处打开腹膜暴露子宫动脉后采用双极电凝将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中最好能游离输尿管以保障其安全。三角形子宫切除方法:用超声刀在两侧子宫角内侧约1cm处向子宫峡部方向三角形切除子宫体部。三角形的下角在子宫膀胱腹膜反折上方1cm保留的子宫两侧壁厚度约.8~1cm。创面用双极电凝止血。然后用1-可吸收线由三角形的下角开始将子宫前后壁分别间断缝合重建子宫缝合后形成小子宫形状。切除的宫体部分用子宫旋切器取出。检查止血后冲洗盆腔缝合各穿刺孔。术毕。

观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随访痛经恢复情况。

结果

本组5例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69±9.6分钟术中平均失血量18.5±186ml。随诊1~6个月5例患者症状均完全缓解B超提示子宫形态较正常子宫略小。无1例中转开腹无1例术中并发症发生。例手术后出现发热8℃左右持续~5天血培养及尿培养均阴性。1例手术后出现盆腔少量积液1个月后自行消失。术后随访1~6个月5例患者痛经症状均完全缓解B超提示子宫形态较正常子宫略小。例有少量规则月经无1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和其他并发症。

讨论

子宫切除术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最终手段具有疗效肯定的优势。但现代医学观点认为子宫作为人体重要器官不能轻易切除。主要依据:①子宫能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具有内分泌功能在下丘脑-垂体-子宫轴中具有重要的反馈作用。②子宫切除术后常因阻断了来自子宫方面的卵巢血液供应或保留的卵巢发生扭曲、粘连使卵巢血供减少导致卵巢功能减退同时由于粘连可以导致残留卵巢综合征。③子宫全切术后可能导致盆底松弛、分泌物减少及减退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若发生宫颈残端癌其手术治疗亦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此有必要选择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特点是疗效确切、尽量保留子宫、以及能维持卵巢的解剖和功能。

该术式具有以下优点:①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最大限度地切除了病灶不仅疗效确切而且降低了远期复发率。②本术式能够保留部分子宫肌层仅切除了子宫体部的中央部分避免损伤卵巢、膀胱、输尿管、直肠、盆壁血管、神经等周围器官和组织减少了创伤对盆腔脏器干扰小。③该术式通过电灼术能有效同时处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粘连并能降低盆腔感染和粘连机会从而降低术后腹痛的发生率。④本术式术后可有少量月经对患者性心理健康影响小。⑤相对于经阴道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本术式视野暴露清晰止血彻底能有效处理盆腔内异病灶和盆腔粘连故实用范围更广。⑥能明显改善患者痛经症状保留子宫形态。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能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能有效同时处理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能有少量月经对患者性心理和性生活影响少盆腔感染及粘连机会少等诸多优势可能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一种新的手术选择方式。本研究病例量相对偏少随访时间尚短还需大样本量的随机对照对照研究验证。

参考文献

1周基杰,周俊卿.剖宫产术新法[J].现代妇产科进展,,9(1):-5.

孙宝治,蔡文茜.子宫的内分泌功能及作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5(5):77-79.

刘禄斌,雷丽,刘畅,等.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结合子宫体三角形切除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初步研究[J].重庆医学,9,8():95-97.

上一篇:神经节苷脂不同疗法对治疗新生儿脑损伤的疗效... 下一篇:预防量维生素D在婴儿小囟门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