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为IPv6应用解渴

时间:2022-10-15 09:04:42

P2P为IPv6应用解渴

当前,全球IPv6网络都因苦于缺乏杀手级应用而彷徨。国内专家认为,P2P技术或可成为孵化IPv6应用的突破口。

在日前于北京举行的“第六届全球IPv6高峰会议”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在研讨中透露:“中国政府希望在明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使用IPv6技术。”

最近,国内一系列IPv6重大项目先后通过验收,标志着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不过,IPv6并非下一代互联网的全部。而是如清华大学吴建平教授所认为的,当前的IPv6网只是为探索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环境。

IPv6应用全球喊“渴”

相比美国人均拥有9个IPv4地址的数量而言,中国人均仅0.06个IPv4地址的统计数据让人担忧。不仅如此,放眼世界,占世界人口数56%的亚洲仅仅拥有9%的IPv4地址。严峻的地址空间稀缺状况远应让IPv6技术得到更多的重视。然而IPv6应用的缺失,却让它至今还主要停留在实验阶段。

IPv6太需要应用的推动。“大家希望有好的应用,然后才能对它进行投资,到底是应该先投资还是先有好的应用,这也是IPv6现在面临的鸡和蛋的问题。” 全球IPv6论坛主席Latif Ladid在发言时做了这一形象的比喻。

要实现真正的IPv6流量,必须要有真正的IPv6应用才行。美国曾决定要在2008年将IPv6用在国防领域。但欧盟信息社会和媒体总局局长UIf Dahlsten在会上透露:“有迹象表明这个事情也已有所推迟,有些应用到2012年才会转到IPv6。” 这是他在作题为“欧洲IPV6研究与发展进展”发言时列举的一例。他指出: “地址空间的有限促使整个互联网世界向IPv6演进,但是我们还面临应用的问题。”

UIf Dahlsten认为:“虽然美国的IP地址稀缺状况不是很紧迫,但已经决定要向IPv6演进。美国为什么要使用IPV6呢?这是因为他们要恢复IPv6端到端的连通性,尤其是在某一些领域,对于互联网的应用非常重要。”

P2P应用是突破口

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副主任陈如明乐观地指出:“IPv6的海量地址支持及改进的业务解析能力与Peer to Peer(P2P)对等互联传送能力相组合,将会对开启未来信息通信网络时代做出新的贡献。” P2P对等互联模式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它明确体现了互联网平等参与的基本理念与本质内涵,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系统与设备分布化已成大势所趋。

P2P的优势在于高效资源共享和去中心化,可避免中间服务器介入而产生的瓶颈。随着用户的增加,系统整体资源和服务能力可扩展性强;系统架构强健,部分节点失效时能自动调整架构拓扑,并且允许节点自由加入与离开,信息文件的分开存放同时也提高了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效利用了网络中散布的大量闲散资源。P2P的应用可涉及影视下载、媒体广播、即时通信、实时语音,文件共享,对等计算,协同工作、搜索、存储与游戏等各种层面。在IPV6上发展P2P能扬长避短,解决其可扩展性问题和安全问题。

陈如明认为,在IPv6技术持续发展的同时,应重视P2P技术及其应用的持续创新。他举例说,P2P由其第一代集中式到第二代分布式再到第三代混合架构的发展,新技术层出不穷:P2P的弹性重叠网技术、加速文件分发速度的双向下载技术、动态端口选择及P2P流的识别对策、P2P与IMS架构的应用协同与融合技术等。他进而预测,结合中国国情,积极推进IPv6与P2P应用相结合,依托中国的巨大信息通信市场,将有很大的优势与潜力。例如借助P2P CDN分布式“推”、“拉”技术及智能节点弹性重叠网技术有效改进广域视频业务的覆盖传送等。

上一篇:商业智能需要行业经验值 下一篇:Web 2.0技术对SEO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