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15 09:02:37

构建“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摘要:高职教育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求增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目前工科院校成效明显,而林业类学校普遍存在着行业特点导致课程体系构建难于突破“基层工作单一、显现的工作过程不突出、内容复杂而交叉”等实际困难,本文借助世界银行贷款云南职业教育项目,以林业技术专业为例建构“基于综合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旨在为林业类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47-03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件第一条总体要求(二)基本原则中指出,服务需求、就业导向,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同时社会发展及林业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需求的高级职业人才更加强调职业综合能力,因此林业高职院校围绕“综合职业能力”构建课程体系势在必行。我院在示范校建设期间初步完成了“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的意识和理念转变,基本构架形成,但林业行业的特点生长周期长、基层生产任务繁琐、难易交叉、简单复杂交叉,导致学校课开设的课程与行业企业的4个对接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在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校验收后,借助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全面推进“学生主体,能力本位”的课程范式,具体做法是: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保障“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的有效性

职业教育目前有三种类型的课程类型,即理论与实践并行、理论为实践服务、理论实践一体化。

1.理论与实践并行型。学科内容进行教学简化,以“事实、符号”为主;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重视理论知识的再现、验证、记忆和理解。实践强调动作技能和技巧。但存在3个难以解决的问题:①没有将“工作”作为整体,无法形成对工作的整体认识、难以建立学习与工作实践的直接联系。②教学以传授知识和训练动作技能为主,忽视“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行动学习”在职业发展中的价值,无法系统实现经验的获得并最终形成实践能力。③职院学生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脱离具体职业情境中的理论学习效果较差,难以实现知识迁移。

2.理论为实践服务型。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目标满足了岗位需求,缺乏对受教育者职业成长规律和生涯发展进行分析,弱化职业课程教育课程本质的职业活动应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复杂性和教育性,包括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要求。且存在以下问题:①DACUM职业分析的核心是对岗位所需能力点进行分析,脱离具体工作岗位对能力点进行独立的分析和培养。②岗位分析的结果可能满足岗位培训的需要,无法达到学校职业教育的要求,因为学校职业教育很难与岗位要求一一对应。③对能力点的分析忽视了不可测量或难以表述的隐形能力。④把能力看作孤立的行为,认为多种能力简单叠加就能得到综合职业能力的思维范式。

3.理论实践一体化型。发生理论与实践的“化学反应”,手脑并用的“做中学”、行动导向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促进综合职业能力,如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与学习领域课程,此类课程教学模式要求在各个环节紧紧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一目标来进行,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更强调的是在复杂的工作情境中进行分析、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可以做什么,怎样做的更好。因此理实一体化课程是实现高职教育目的的最佳课程化类型,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提升就业竞争力。

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是前提和保障。我院成立了学校的“两委会”,即行业职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课程开发等需经“两委会”审议,充分发挥了行业企业的作用。林业技术专业与44家林业行业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校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学生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平台。同时通过校友联谊会收集了遍布全省林业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的校友,有利地保障了人才需求和岗位能力需求的动态数据与信息的收集。

二、课程开发流程及实施

1.企业调研或顶岗实习。学院成立由行业技术专家、技术能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骨干教师等人员组成的课程体系开发团队,开展社会需求调研,进行岗位能力与工作任务分析。林业技术专业的调研设计如下:①常态化调研:每年2月、8月两个假期进行合作单位信息反馈和毕业生所在用人单位跟踪调研,每年在省教育厅组织的农林院校“双选会”上对用人单位开展调研。②针对性调研:采用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问卷调查,确定调查样本为整个云南省内省级、州市级以及县级林业系统的一线领导以及一线工作人员,云南省内林业技术相关企业领导及一线工作人员,林业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样本数为对云南省129个县级林业部门、16个州市级林业部门及省林业厅共146家单位。二是典型样本实地调研,选定玉溪―元江―墨江―普洱―景洪―勐腊(滇中、滇南)一条线,滇中昆明和楚雄,滇东南红河州等具有云南林业特色,包含了云南林业常规经营与管理、林业产业发达、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较好的林业企事业单位。

2.职业岗位分析。课程开发团队对林业技术专业(对应职业或职业小类)各岗位工作的性质、任务、责任、相互关系及任职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条件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在林业类岗位群分析中以林业生产的类型划分为营林、森林资源监测与管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区人员、资源与林政管理人员、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人员等,根据《林业行业管理规章制度与岗位规范及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全集》中对林业技术类岗位的梳理,得到了相关林业技术类岗位和岗位群设置情况。

3.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开发团队对调研和分析的职业岗位中的工作任务进行筛分,以职业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课程教学内容的逻辑起点逐步集合、转化,最终形成3到5个核心职业能力的学习领域(专业课程)。

4.课程结构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来构建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通常包含人文素质课、岗位(群)技术课、拓展课等。林业技术专业按“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培养规格要求,遵循“目标规格职业岗位(群)职业能力构成课程体系”的课程开发思路,构建学习领域,形成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综合训练学习领域和顶岗实训学习领域,以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调查规划能力、森林资源管理能力等三个职业能力模块为教学的基本单元,形成与“校区教学在林间,林区作业进教室;森林培育物候化、调查规划项目化、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两区三化”人才培养方式相匹配的培养体系,达到“教、学、做”合一。

5.课程设置。即学习领域确定。体现职业性,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及技能的培养。包括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即准确分析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使其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方面起到的主要支撑作用或明显的促进作用,目标上要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态度),要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总要求。林业技术专业围绕三大职业核心能力“森林培育能力、森林调查规划能力、森林资源管理能力”确定的专业学习领域为15个。

6.课程设计。①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理念。工作过程系统化包含了明确任务、计划、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全过程,能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重点和难点是合理的提取工作过程中的典型任务,尤其是林业生产任务的基础性和交叉性需要仔细思考虑。②课程设计六步骤:学习领域或典型工作任务描述(课程);学习领域是以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单元,它是从具体的“工作领域”转化而来,常表现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综合学习任务;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活动所追求的、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应实现的最终行为时预期的教学效果。包括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三个方面的要求。通过什么学生能做什么;工作与学习内容选择,学习内容是将职业分析的客观结果按照学校教育进修主观化教育处理的过程。把典型的林业工作任务从三个维度(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要求)与学校教育和人的发展目标结合进行学习任务的确定,任务最好体现简单到复杂,容易到难得递进层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是典型工作任务所包括的职业信息在教学过程中的体现。也就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产品类型、操作部位或系统、复杂性或难度级别、工艺流程或服务对象的不同,考虑学校教学资源等时机情况下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学习过程设计,体现在教学组织与实施,即学习情境的学时数,理论与实践的安排等;学业评价,学习过程结束,对学生进行的考核评价设计,包括各种形式,突出“过程”考核的重要性,突出学习任务实施和完成的重要性,闭卷考核只针对必须知识部分。

林业技术专业对15个专业学习领域,即15门课程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与建设,已经完成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正在进行工作活页(学习任务书)的编制,同时对专业核心能力课程进行了课程教学设计(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与课堂实践,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关注课堂是否体现“学生主体”,是否体现“生产任务”实施的完整性,学生受益面的多少,学生学习意愿的转变性等,并且修改完善与此类课程配套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标准。

三、“参与式”教学方法贯穿教学过程

有了好的课程设计,要有好的师资和方法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学校在积极构建和开发课程的同时着力打造“双师素质”团队,挖掘好的教学方法。在世行贷款剑桥教育集团的指导下,结合我校10年的林业国际合作荷兰项目经验推出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参与式”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学习模式,形式可以是随机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首先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改变,在学习过程别强调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的有机结合。

林业技术专业进行了“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为林业类专业提供了借鉴的依据。但课程实施的课堂效果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重点将放在课堂教学上,把提升教师的综合职业能力、创设“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条件、采用灵活多样的“参与式”教学方法作为我院落实“基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抓手。

课程改革是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做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学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自始至终贯穿“基于职业综合能力”的理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和现代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浅谈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践行和感悟 下一篇:农村初中英语学困生的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