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主题活动的策略

时间:2022-10-15 08:49:32

浅谈信息技术与主题活动的策略

【摘 要】该文就主题活动中如何对幼儿进行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化意识的教育,论述了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的意义;提出了信息技术如何参与主题活动;揭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幼儿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

当前,在我国幼儿园中存在着各种课程模式,其中方案课程、生成课程、整合课程、综合课程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在设计思路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把“主题”建构作为教育内容的组织形式,我们权且称这类课程为“主题式课程”。主题式课程与学科或领域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主题的展开并不遵循学科的线索,它具有多层次的综合功能,追求的是教育内容的整合。正因为如此,目前很多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中都采用了主题的形式。以次形式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称之为“主题活动”,即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它的主要特征是: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可以是一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有机的连接起来,让幼儿通过该主题的活动,获得与“中心”有关的比较完整的经验。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幼儿园教育也与信息技术教育同步发展着。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运用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育模式。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之间的交叉性、互动性的特点,让幼儿主动地、活泼地选择、吸收新知识,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摒弃了过去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我选择,我喜欢”。

一、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的意义。

1、从“学”的方面看。

(1)有利于增强直观感受,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可借助多媒体直接将学习内容传递给幼儿。如主题活动《昆虫世界》中,将形态奇特,外形各异,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大屏幕中展现出来,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集中起来。又如主题《昆虫世界》中“昆虫的特征”这一问题,教师用语言表述清楚但不够直观,但如果播放一段《微观世界》的画面,通过电影配音的介绍,给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地观察机会,使幼儿通过观看微观世界中昆虫的样子,幼儿清楚了解了昆虫的外形特征。

(2)有利于激活幼儿的思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幼儿学习活动是在一定情境下进行的,而且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幼儿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是因为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儿童,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单纯依据语言叙述要求儿童进行一定思维操作,将会让他们感到极端抽象和困难。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努力创设优化了的情境,让幼儿融于情境中,主动进行思考、探索,达到激活幼儿思维的目的。

(3)有利于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以教师为主导,以幼儿为主体”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同样建构主义也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的,以幼儿为中心的学习。即在课程的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幼儿则是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幼儿园的主题探索型活动中,将幼儿置于网络的海洋中,给幼儿布置一定的任务,学习研究的内容一旦明确后,幼儿就会积极地主动地有目的地去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从而顺利的完成研究任务。例如在大班学习1——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时,我制作了一套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电脑课件——《欢乐数学宫》,变教师对知识点的讲解为幼儿对新知识的主动探索,为幼儿创设了最佳的学习情境。幼儿两个一对在电脑前直接操作、讨论,由于多媒体形色声俱全,有动态的过程,画面的切换灵活方便,可反复或跳跃出现,加上其交互性,做对了会有“对了,你真棒”的夸奖,错了有“请再试一试,你能行!”的鼓励,幼儿可与之交流,如入其境,这些都充分调动了幼儿主动探索尝试的积极性,而教师只需巡视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及时指导。

(4)有利丰富幼儿的情感

新纲要别提到要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创设情景。从而达到培养幼儿情感的目的。在“快乐的六月”主题活动中,幼儿学习歌曲《毕业歌》,教师及时地播放了已经录制好的歌曲,幼儿感受到歌词流露中的情感。幼儿在欣赏歌曲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爱幼儿园的情感。在他们稚嫩的脸上也体现出即将毕业,舍不得离开幼儿园、舍不得离开教师的感情。幼儿的情感在整合的情境下,情感得到了培养、丰富和升华。

(5)有利于降低学习的难度

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趣和求知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在主题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境,促使幼儿主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辐射,为学习新知识降低难度。如在《春之歌》主题活动中有《感冒了》这节课,为了让幼儿理解“感冒的形成原因”,教师制作了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现了一个打喷嚏的小朋友,一边擦着鼻涕一边向小朋友述说感冒形成的原因,最后提醒小朋友要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冒。幼儿在生动直观、活泼有趣的多媒体课件中,观看得那么专注,“感冒形成的原因”这一重点难点在优化的情境中,在幼儿全身心的投入中迎刃而解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2、从“教”的方面看。

通过实践,教师从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中得到的最深感受就是:轻松、充实有成就感。具体的说就是:

(1)备课轻松了。以前教师为了备好一节课要做很多知识准备,要翻阅很多的书籍,资料。但幼儿园里的图片、磁带、录象等资料不齐全,有时候还要教师自己做,费时费力,效果也不一定好。可是现在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在互连网上查找到很多需要的资料,从静态的图片、照片到动态的视频、动画,多种多样。教师很轻松的就得到了自己所需的资料,还可以把自己的资料放在网上与他人分享,真是利人利己啊。

(2)在主题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了教师更多的教学技能。互连网就象一列信息快车不停的、高速的为教师提供知识营养,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的同时与他人分享资源、分享使用信息技术的感受经验、分享孩子们的成果,从中也充满了充实感和成就感。

3、从“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看。

在实施家庭教育指导时,我们发现家长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了,工作节奏也加快了,参加家庭指导活动的时间和次数也减少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的家教指导工作。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能通过文字、数码图象、声音、视频迅速、具体、直观、形象的向家长再现幼儿在园的活动,能让家长与教师及时的沟通,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给传统的家教指导形式增添活力,提高指导活动的整体效果,形成了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新模式。

二、信息技术如何参与主题活动。

1、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设计。

幼儿园主题设计主要有主题目标设计、活动方案设计、主题环境设计、主题区域游戏设计、社区家长工作设计等几个部分组成。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设计就是要参与到这几个部分中去,将信息技术的优势与主题最好的融合,促进主题的实施,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得到身心最大的提高。

(1)参与主题目标设计。

主题目标是主题实施的总要求,信息技术参与主题实施需要在目标中有所体现。例如:大班下主题《昆虫世界》目标是(1)在观察、收集资料、制作等基础上,了解昆虫的特征、习性、与人类的关系等,增强对昆虫的喜爱。(2)能运用多种方式(上网搜索、查阅书籍、向成人调查等)收集资料、查阅资料,对阅读活动感兴趣,能认识简单的汉字。(3)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探索活动,共同制作,体验学习的乐趣。其中,目标二就是信息技术在活动目标中的体现。

(2)参与活动方案设计。

活动方案是一个主题活动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在这里运用得最广泛,效果最好。例如:《蓝猫淘气3000问》主题中,《声音从哪里来?》《声音的变化》《可怕的噪音》《影子是怎样形成的》都运用了Flash课件,幼儿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音理解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增强了。

(3)参与环境设计。

这里指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在互联网上搜索寻找和主题内容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把它们进行归纳、汇总,张贴在班级主题墙饰中,便于幼儿在日常活动中观察、学习。例如:《昆虫世界》中,师生共同收集了各种有关昆虫的资料(外形特征、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布置成副墙饰《昆虫大集合》,孩子们在课间、饭后都会在这儿看一看、说一说,增加了对昆虫的了解,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增强了与人交流的能力。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参与到环境设计中,使环境更加的丰富,使班级中的每一面墙壁都成为了“会说话的墙”。

(4)参与区域游戏设计。

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能体现他们自主学习的地方。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参与到游戏活动中,使游戏内容更加的丰富。例如:我们在表演游戏中,使用了录音、录像设备,幼儿不仅表演给他人看,也能观看到自己录制的节目。在图书阅览区中,放置了孩子们根据主题内容在网上搜索的资料制订成的小图书,这些小图书不仅丰富了游戏的内容,而且贴切主题目标。

信息技术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还使幼儿的操作技能增强了。我们在电脑操作游戏中,增加了一些从互联网上下载的与主题内容有关的游戏、动画:如《昆虫连连看》,这些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他们主动学习,交流经验,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参与社区家长工作设计。

教育资源共享是我们开展家长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运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收集大量的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和资料,张贴在《家长园地》中。我们还在幼儿园的网站上和家长共同探讨有关幼儿教育的话题,使家长能在不同时刻都能了解到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幼儿园网站成了教师和家长联系的桥梁。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当家长了解到本班孩子活动的主题后,家长都分头和孩子一起寻找有关资料,资料的来源和寻找的途径很多,有在网上下载的,有用自己的数码相机拍的,有家长自己的摄像,有家长扫描的作品,还有家长请朋友帮助制作的动画课件等,他们还将这些资料通过网络及时发送到班级里来,在网上和班中其他的孩子一起分享。这为我们主题的资料收集和主题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实施。(与上面一点重复,可改为注意的地方)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发现信息技术参与主题的实施,效果是很好的。从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1)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我们经常在网上寻找一些图片、音乐、课件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文本资料等。例如:在实施“元宵节”活动之前,我们在网上搜索了元宵节的来历、风俗习惯的资料,为开展活动做好了准备。虽然网上的资料很多,但要找到合适的并不容易。为此,我们运用了一些搜索引擎,例如:Google、百度、3721、雅虎。我们在页面中输入要查询的内容,如“元宵节”,与之相关的页面就会显示出来,如果输入的内容越具体,搜索结果就会越准确。

我们还在一些幼教论坛里搜寻所需的资料,尤其是课件。推荐几个我们常去的,比较好的网站,如:中国幼教网(),上海学前教育网(),儿童flash网(),ABC教育网().910动画课件网()。

(2)动手动脑DIY。

在网上搜索来的图片和课件,有时并不能完全符合我们的教学要求,就需要教师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甚至是重新创作。例如:在《蚕宝宝长大了》、《报春的花》、《神秘的天空》等活动中,教师搜索了很多的图片资料,配上音乐、语言讲解,制作成了幻灯片(如PowerPoint软件)。我们还利用了录音、音乐编辑软件(如:录音机软件、K8软件、CoolEdit软件等)对乐曲进行录制、剪辑。我们还利用了视频编辑软件(如:豪杰超级解霸、Windows Movie Maker等)对VCD、DVD进行剪辑,编辑成新的视频。我们还可以对下载来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编辑处理,常用的软件有 Photoshop、ACDsee等。

(3)充分利用社区和家长资源。

我们发动家长共同在网上搜集活动需要的资料,参与论坛话题讨论,和教师一起制作幼儿个人网络博客。具体做法上文有所介绍。

(4)充分发挥便携式信息技术设备的优势。

我们这里所指的便携式设备是一些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的小型信息设备。例如:MP3、MP4、录音笔、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这些设备能够及时捕捉一些日常生活中、教育教学中的珍贵情景。例如:《影子的变化》这节活动中,教师用数码相机对同一个物体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不同的时间进行多次拍摄,把拍摄的图片同时展示出来,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影子的变化与光源之间的关系。

3、信息技术参与主题活动的评估。

我们在评估时对幼儿进行摄像、录音,准确记录幼儿的表现,之后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测评软件对幼儿进行测评。

通过近一年来对信息技术参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我们发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主题活动两者之间互相作用、互惠互利。信息技术通过主题活动这个平台发挥了其最大效用,主题活动也因为信息技术的参与而增色不少。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实验室 2000 6-9

[2] 何克抗《网络教学结构与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上海 华师大出版社 2002 41-43

[3] 虞永平等《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学习模式》 南京 南师大出版社 1999 21-23

[4] 许亚莉《幼儿园主题式课程设计策略》 《幼儿教育》2003年第5期

上一篇:探究对煤炭质量监督检测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下一篇: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转换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