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层阅读中的散文阅读

时间:2022-10-15 08:45:47

浅谈深层阅读中的散文阅读

就个人经验来说,要在短时间内,实现散文的有效阅读教学,就要授之以渔,学生按照“先品文心朗朗月,再赏文体粒粒珠”的原则来登堂入室。

一、分清类别,甄别散聚,把握主旨。

狭义的散文,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性散文。不管是哪一种散文,其主要特征是“形散神聚”。“形散”主要表现在选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神聚”是指蕴含在外在的“形”中的思想主旨,它是高度集中的,是内在的,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作品的灵魂。

正是因为散文选材自由广泛,古今中外、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各种人物及自然现象等等,无不是散文撷取的对象,所以,阅读散文时,首先要分清类别,看是属叙事类的,还是写景抒情类的,还是阐明哲理类的,再透过具体的材料把握其主旨,这样,我们就抓住了实质。如杨朔的《荔枝蜜》是叙事类散文,比较典型。这篇文章的题目是《荔枝蜜》,文章里说那是一种极香的蜜,但更多的篇幅却是写这种蜜的酿造者――蜜蜂,并且表达了对它的赞美。课文开头写小时候被蜜蜂蜇的事,到第二段却笔锋一转,抛开了“蜜”“蜜蜂”去写荔枝树,吃荔枝果的事,后来又写到养蜂场去参观,又写了好像与主题无关的大黄蜂,最后又写到在水田里插秧的农民,又写自己做梦变成了蜜蜂。这些材料,一会儿回忆,一会儿现实,一会儿梦境,一会儿物,一会儿人,真可谓“散”极了。但这些“散珠碎玉”,却被一个“神”串了起来,那就是都为“赞美像蜜蜂一样的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正是该篇的主旨神韵。

二、指出线索,找到文眼,映证主旨。

一篇散文写了许多材料,怎样才能有机地把它们联结在一起呢?这主要靠线索。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散文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这一比喻十分恰当。阅读一篇散文,在把握主旨之后,就要考虑它怎样井井有条地表现文章的主旨,由源而流,这就要找出文章的线索。例如《荔枝蜜》写了五件事,从内容上看,不尽是写蜜蜂,还写到农民;从感情上看,文章开头说不喜欢蜜蜂,后来又说喜欢,乍看起来,似乎文章的前后有矛盾,中间又相隔四、五十年,五件事难以缀合。可是,读完全文之后再细细体会,就觉得珠联璧合。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作者巧用了线索。这篇文章正是以感情为线索连贯了全文。

文眼是指文章中最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的关键性语句,它是散文“形不散”的具体表现。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的内容较多,阅读时难以把握,仅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有8段,但这部分中起总揽作用的第一句话是“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句话就是这篇的“文眼”。找到了文眼,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为何运用那么多笔墨去描写许多植物和动物,又为什么详写夏夜听故事、冬天雪地捕鸟等细物琐事,目的在于说明那里是作者儿时的“乐园”。

三、品味语言,赏析手法,领悟竟境。

品味散文的语言,还要从情韵上去推敲。像《听潮》写落潮时:“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于风在水上。”作者调动各种感官知觉,用颇具感染力的修辞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美、清丽、充满柔情的海睡图,真是妙不可言。散文中还运用了不少修饰手法和写作手法。常用的修饰有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常用的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以物喻人、联想、象征等等。品味语言时,如果仅满足于把一些修饰和写作手法对号入座的话,那势必流于形式,浅尝辄止。应深入一点,挖掘有关手法在具体语境中表情达意的作用。例如《白杨礼赞》中的四个反问句,可改为陈述句,以领会其一般的含义。然后,可进一步提问: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句?与陈述句相比,它有什么特殊效果?如此,就变消极为积极了,语言的品味就有了深度。该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也是由表及里,不仅要知道白杨象征什么?更重要的还要懂得这大西北的白杨为什么象征北方的农民,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只有真正懂得象征与被象征物之间必须有相似、相近或相关点时,语言美的品味才能达到“知其美,又知其所以美”的境界。

至于散文的意境,是指作者通过把具体事物描写和强烈思想感情相契合,使读者如临其境,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感受,引起心灵的共鸣。如《荔枝蜜》的结尾:“我不禁一颤,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这一段话,读者读到这里时,也会像作者一样“一颤”,也会像作者一样对蜜蜂发出由衷的赞叹,也希望自己像作者一样做一个梦变成一只蜜蜂,这就是意境产生的作用,使读者跟随作者进入角色,产生了相似的感受,引起了心灵的共鸣。

周日新,湖北黄梅县孔垅镇一中教师。

上一篇:中医外治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