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科技环境资源的运用

时间:2022-10-15 07:37:36

浅谈幼儿园科技环境资源的运用

(河南省开封市新街口幼儿园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要】科技教育是经历真实地生活和生活的真实的过程,幼儿需要在真实地环境中进行学习。自然、社会、幼儿园的公共场所都是向幼儿进行科技教育的良好资源。

【关键词】幼儿园 科技环境资源 运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由此可见,环境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科技教育是经历真实地生活和生活的真实的过程,幼儿需要在真实地环境中进行学习。自然、社会、幼儿园的公共场所都是向幼儿进行科技教育的良好资源。环境资源是全方位的,它包括心理(内在)环境和物质(外在)环境两方面,内在环境由教学相关的师生关系、师幼互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外在环境是由教学相关的人员、地点、时间、设备等要素的质与量构成。外在物质环境是向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多方面的。

一、挖掘动态的“大环境”资源,让幼儿和自然对话

(一)自然大环境的利用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学原则。因此,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对幼儿科技素养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大自然是开展幼儿科技教育活动的最好的环境资源。它的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神奇的秘密,让幼儿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

走进自然带领幼儿观察周围一年四季世界的变化,观察并记录蝌蚪变青蛙的过程,走进蔬菜研究所观察各种不同的蔬菜,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以及认识各种各样的蔬菜,听技术员阿姨讲解蔬菜以及瓜果授粉的方式,带领幼儿到医院观看先进的四维彩超和心电图操作仪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亲身感受到科技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让自然的科学环境成为幼儿科技活动“大讲堂”。

(二)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开辟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是激发幼儿科技兴趣和探索欲望的前站。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我们科技环境创设的教育目标,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教育资源,开辟了种植园地,自然角,根据不同季节的变化在幼儿园内种植了农作物、蔬菜,水果等植物,种植园的建立、活动的开展都以幼儿作为主体,种植园地及自然角的建立由教师和幼儿一起动手,如开辟园地、整理园地、选择种植的种类,对各类植物的生长进行记录,使幼儿将种植园地的活动作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科学的兴趣在日常的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建立了起来,

二、创建静态“小环境”,让幼儿与科学触碰

(一)公共区域科技资源的创设

幼儿园利用宽阔的长廊、门厅、过道等可利用的空间,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科技教育内容,如“科技墙”上,老师们会根据科技活动的实际需求,为孩子们布置中国的“四大发明”,“云、雨、雪”、“你知道吗”、“恐世界真奇妙”等等主题科技教育内容,“一年四季的树”在默默的告诉孩子们四季的轮回变化,“二十四节气”在向孩子们讲述着自然的季节变换、“齐格咙咚呛”让幼儿了解了中国乐器的构造与制作

科技厅里,老师们精心制作的品种多样富含科技含量的供孩子们操作和探索的科技活动资源:“配配对”、“传声筒”、“看谁跑得快”、“神奇的迷宫”、“百变搭建台”、“敲一敲、谁的声音最好听”等等活动资源,这些操作材料都是多功能的,玩法多样,幼儿可以开展不同层面的探究活动。幼儿在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探究,激活了幼儿在其它学习中的“知识储备”,让他们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

(二)班级科技区域活动资源

围绕自然科学、生态科学内容,创设各个班级的科技区域活动,活动的资源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需要以及年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投放,如:小班的老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结合幼儿的生活,安排了一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易于观察认识的事物创设了“筷子找朋友”、“瓶与盖”、“锁与钥匙”“有趣的肥皂水”、“吹泡泡”等一系列科技活动资源,供幼儿探索、匹配,这些活动内容容易被幼儿接受。同时他们还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迁移:发现生活中笔与笔套、脚与鞋的尺码、手与手套的大小也都存在着一定的匹配关系,并且时常会在生活中根据观察或发现到的事物去积极地动脑筋,寻找与其匹配的另一事物。可见这一系列的科学区角的活动,不仅使幼儿获得了“匹配”的经验,更引发了小班幼儿关心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兴趣,源于生活的科学区角活动可以使小班幼儿很自然地积累科学经验、丰富科学知识。

中班教师为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多种材料自由选择,让幼儿发现有趣的现象,激发操作的兴趣。在班级的区角中放置一些可以让幼儿自己能够探索尝试的材料,如“好玩的水、”“滚动吧瓶子”,“隔水看物”、 “纸杯电话”、 “好玩的乒乓球”、“好玩的磁铁”、“迷宫”、“神奇的通道”等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交流、发现,只有让幼儿主动进入才是最有效的,幼儿乐在其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索活动的魅力。

大班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最适合孩子的科学环境,提供多种材料自由选择,让幼儿发现有趣的现象,激发操作的兴趣,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小实验。“叉子的平衡” “动物的分类”、“好玩的淀粉、“纸杯电话”、“好玩的乒乓球”、“多米诺骨牌”、“好玩的蛋”等鼓励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寻找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索活动。

区角环境资源根据季节、孩子需要定期更换,为幼儿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保证资源的多变性和丰富性,让幼儿每天生活在充满科技人文信息和充满想象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探索情趣,启迪幼儿的智慧。

此外,教师还随机地捕捉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过程中的各种教育契机,适时生成科学探究活动。如有从喝牛奶过程中生成的“七彩炫风”的科学探究活动,有从参观郑州“科技小屋”生成的“向上滚动的球”、幼儿喝水时生成的“会转的小船”等系列科学探究活动,都极大地丰富了我园的科技环境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中国建筑供热制冷的热泵系统研究及应用 下一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