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跨文化冲突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5 07:23:45

企业跨文化冲突及其解决策略研究

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不同国家企业间的交流日益增多,跨国公司成为世界资本转移的主体,对国际经济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世界经济联系日渐紧密的同时,由于各自文化的差异而导致的跨文化冲突越来越明显,甚至成为阻碍企业跨国联系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跨文化冲突入手,分析企业出现跨文化冲突的根源,并提出解决策略,旨在帮助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成功进行国际商务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 企业跨文化冲突 解决策略 文化适应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经济出现一体化趋势,不同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活跃在世界经济的舞台。然而,众多跨国公司跨国经营失败的案例告诉我们文化适应和文化冲突的解决是成功进行跨国经营的重要因素,跨文化冲突会给企业带来致命性的灾难。因此,了解跨文化冲突产生的根源并掌握其解决策略是跨文化经营成功的关键。

一、跨文化冲突的概念及产生根源

跨文化冲突是指不同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跨国公司的跨文化冲突即指跨国企业在他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在企业内部由于员工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冲突。

产生跨文化冲突的原因是多样而且综合的,语言障碍、交流方式、管理方式、民族心理、法律法规的不同都会导致跨文化冲突。然而,在众多因素中,价值观差异是导致跨文化冲突的根本原因。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根本、深层次的因素,支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在价值观差异领域最著名的理论是由荷兰文化协会研究所所长霍夫斯泰德提出的文化维度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霍夫斯泰德通过对跨国公司IBM中不同国籍不同工作地点的员工进行研究,得出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四个方面,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利距离、不确定性因素规避和男性化与女性化社会。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强调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如果更注重个人权力和利益,即为个人主义;如果集体利益和权利大于个人利益,则为集体主义。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个人主义倾向比较明显,而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更倾向于集体主义。在公司中,美国公司及员工更注重个人的发展及个人意见的表达,而中国、日本公司是以整个公司的利益和发展为首要因素的。权利距离是指国家机构和组织内部权力分配是否平等及地位较低的社会成员对权利不平等分配这一事实的认可程度。大部分西方国家是低权力距离国家,即地位分配不平等程度较低,社会成员对不平等分配认可程度较小;反之,大部分亚洲国家,如中国、日本等是高权力距离国家,组织内部权力分配不平等程度较高,且社会成员对权力的不平等分配较为认可和默认。亚洲公司中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下级对上级要绝对敬畏和服从;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公司中,员工的职位也有上下级之分,但是下级并不会对上级绝对服从,他们认为在公司中职位低只能说明自己在这个领域有欠缺但在其他领域会比职位高的人强,上级也会充分重视下级的意见和想法,上下级之间关系较为轻松。不确定性因素规避是指社会成员对生活中不确定性因素的忍受程度。不确定性因素规避较高的国家不喜欢冒险,而是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来回避不确定性因素;而不确定性因素规避较低的国家成员喜欢冒险,对社会中的反常行为容忍程度较高。男性化社会是指社会生活中男性占主导地位,男性是工作场景的主角,人们做事果断、坚决;而女性化社会中男女分工较为平等,女性也可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社会制度较为宽松、仁慈。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价值维度上的差异导致各自文化的不同,在一起工作、交流的过程中引起跨文化冲突。

二、跨文化冲突的解决策略

跨文化冲突给跨国企业带来的影响可能会导致两个极端:一是促进文化融合,形成统一文化;二是跨文化冲突处理不当而使冲突加剧,最终导致跨国经营的失败。为了使跨文化冲突成为促进企业文化融合的积极因素,跨国经营的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树立正确的跨文化观念

企业应首先树立正确的跨文化观念,承认文化差异和多样性,来自不同背景的员工有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文化,文化没有优劣之分,要充分尊重不同员工的文化价值观,不能因为文化差异而否认员工的工作能力,要有全球文化意识,充分认识到不同的文化会开拓企业的发展道路,发展思维,为企业带来活力。

2.建立统一的文化价值观

企业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同时,必定还要寻求最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模式,所以要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求同存异,找到员工都能接受的公司独特的文化。

3.对企业员工进行跨文化交际培训

跨文化培训对跨国公司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可以使员工更好地适应并融入这个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组成的集体,另一方面可以使员工之间加强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规避跨文化冲突,加强文化适应,使企业和谐发展。另外,跨文化培训对于企业管理人员来说更重要,这对于制定正确的、符合多文化背景的公司政策及人员管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彦亮.跨文化冲突与跨文化管理.科学社会主义,2006.

[2]毛炎.基于文化冲突的企业跨文化管理策略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问社会科学版),2006.

上一篇:中日合作办学中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 下一篇:《红楼梦》中称呼语姑娘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