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5 06:06:06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依据和宗旨,在进行任何一项教学活动之前都必须考虑。同时,教学目标的有效与否不仅直接反映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职教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高中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有效制定上浅谈几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有效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众所周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势必会做一些准备工作,而课前准备最重要的就是要确定有效、完善的教学目标。对此,笔者从行为主体、行为原则、行为活动三个方面入手讨论。

一、行为主体――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教学目标制定的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教学实践,但是在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都会犯一个通病,就是课下将教学内容备的滚瓜烂熟,但课堂“一言堂”式的灌输,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教学目标如同虚设。所以,我们在制定教学任务之前必须要转变角色,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重视学生,重视学情,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反馈。在教学中,依据教材要求,根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调整教学目标,使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合,只有这样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真正的功效。

二、行为原则――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

面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和要求,我们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和领会此标准的精神,但也要将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作为基础参考,无论是学情、校情抑或是教师的自我教学风格等。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学生基础较差,课堂上简单的语文基础知识都很难立马回答,更何况是让他们“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了。所以,制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要以此标准为指导,但绝不拘泥于形式,而应有选择性和针对性。

三、行为活动――以教材为教学媒介

就当前的教学环境而言,应试教育思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认识。尤其是在高中教学中,学生面临高考,课堂被练习册、小考、大考充满着,但是面对应试评价机制,教师也是无能为力。当然,新课改的出现也给了应试评价一次重重的冲击,当下正是课改理念和目标在教学中实现的过渡期。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也要与时俱进,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夹缝中寻找合理的过渡。我的策略是采用分层教学,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跳一跳,够得到”,得到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作者单位 重庆綦江南州中学)

上一篇:以学促教 以教引思 下一篇:兴趣:学生英语学习活动中的不竭动力